APP下载

120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效果分析

2017-11-02刘廷照蒋方娟谷静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息肉结肠内镜

●刘廷照 蒋方娟 谷静

120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效果分析

●刘廷照 蒋方娟 谷静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12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实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式,不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远期疗效亦十分可观,无复发情况出现,深受患者好评。

结肠息肉;内镜;护理干预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电凝电切术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术后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高质量的术后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注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实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随机将患者均匀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0~66岁,平均41.1岁,病程2d~3年,息肉直径0.4~2.4mm。息肉出现位置:22例于直肠,18例于乙状结肠,8例于横结肠,7例于降结肠,5例于升结肠,均属于单发性。研究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2~66岁,平均42.2岁,病程3d~3年,息肉直径0.5~2.3mm。息肉出现位置:22例于直肠,20例于乙状结肠,6例于横结肠,6例于降结肠,6例于升结肠,均属于单发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息肉大小、息肉位置、息肉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与休息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健康指导、定期复查,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结肠镜检查与治疗是一项有创操作,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获取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焦虑感、恐惧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理解与宽慰。在护理中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感染患者,让患者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

1.2.2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小时,流质饮食1天后,如果无异常,可半流质饮食。避免饮用豆汁、牛奶,防止出现腹胀情况。2周之内避免食用粗糙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软而顺畅;对于便秘患者,可适当口服番泻叶、乳果糖等缓泻剂,避免干硬粪便磨擦创面焦痴脱落,导致出血,一旦出血,需进行内镜下治疗。此外,患者要少渣饮食,不要吃油炸和硬的食物,且要遵医嘱使用一定的抗生素,有出血情况的患者,给予一定的止血剂。

1.2.3 活动与休息护理

针对较大息肉、有蒂息肉、多发性息肉术后患者,一般需卧床休息2-3天,室内活动2-3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过度体力劳、性生活以及长时间下蹲,避免出现迟发性出血。一旦出现腹痛、便血等不适,及时来院治疗。

1.2.4 病情观察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便血以及脉搏、血压等,且做相关记录,及早发现患者术后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并且协助医师处理。

1.2.5 药物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补充一定的液体与电解质,并且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使用抗生素与止血药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2.6 健康指导

首先,交代患者术后24h内禁食,并且尽可能减少活动,如果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症状,立即告知值班护士或医师,及时处理。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并且以宣传单的形式,下发至患者以及其家属手中,进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在患者出院的时候,交代患者及时回院复查。其次,交代患者出院后要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过度劳累。最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饮食尽量清淡,不吃过热、过冷、变质过期的食物,咸菜与烟熏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3 评判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比较满意:70~79分;不满意:69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复查结果进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结肠息肉的诱发原因有很多,其中感染、年龄、胚胎异常、生活习惯以及遗传是导致结肠息肉的主要原因。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大便表面有血或间断性便血;②炎性反应可使黏液增多;③若息肉位置靠近肛门处,息肉会从肛门脱出,亦有可能导致肠套叠外翻脱垂;④少数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因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因出血严重危及到生命,后果十分严重。细心周到的护理干预能够唤起患者的恢复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良好的护理会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患者在一年内无一例复发,和常规护理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推广至相应临床中[2]。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实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式,术后远期疗效亦十分可观,无复发情况出现,电话随访结果,患者均表示身体恢复良好,深受患者好评。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

[1]孙桂莲,邬红美.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2):117-118.

[2]李洪光,刘铁军,陈超.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02例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263-263.

猜你喜欢

息肉结肠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