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积极作用探析

2017-11-02张佳凤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消化道下肢血栓

●张佳凤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积极作用探析

●张佳凤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取3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0%,与对照组11.76%相比,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更低,护理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老年人术后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若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护理效果,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8例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排除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和合并其他肝肾疾病的患者,均无血栓史与栓塞史。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70.8±3.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3.0)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患者术后配合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操作,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血压,为患者更换静脉滴注药物等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术前为患者和家属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可以更快的恢复健康,早日康复回到家中,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心理状态。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忌烟酒,忌食过于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多饮水,防止腹压过大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③预防血栓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床上运动的方法,为患者按摩腓肠肌,利于局部血液的循环。同时,指导患者减少卧床,穿好弹力袜,进行深呼吸训练,注意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血液高凝状态。长期输液患者要尽量避免选择同一静脉穿刺,如有可能尽量选择静脉留置针,保护患者静脉,防止药液渗出。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不要选择瘫痪侧肢静脉置管,如果一定要选择该侧,则需要对穿刺处每日热敷处理。④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麻醉感消失以后进行下肢抬高训练,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练习,能促进患者的血流。鼓励患者适当开展床上活动,把患者小腿伸直5-10min后,将主动与被动锻炼结合在一起,以患者不疲劳为标准。定时指导患者翻身,改善患者体位,每隔2h为患者按摩患肢,帮助患肢的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帮助临床统计分析[2]。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0%,与对照组11.76%相比,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更低,护理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肿瘤并发症中已排在第二位,其中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多合并深静脉血栓,这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损伤,从而形成血栓[3]。血管内壁受到损伤后会将胶原纤维暴露出来,导致血小板类凝血因子结合而形成隆起和涡流。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时,因细胞毒性的影响,很容易使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而且老年患者的血流速大多较低,治疗期间患者长期卧床,老年人体质较差,血流不畅等,都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因素[4]。再加上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过高,处于高凝状态,这是由于血液内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凝血机制激活等原因引起血液发生浓缩,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发生改变,最终形成血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0%,与对照组11.76%相比,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更低,护理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5]。可见,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1]吴梅,夏荣,苏黎.穴位电刺激联合注射用丹参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PICC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173-175.

[2]王跃琴,孙金殿,成迎香.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6,22(11):1893-1896.

[3]詹燕,库洪安.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15,29(1):189-191.

[4]彭南海,马嫦娥,陈月英等.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94-496.

[5]李健清.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27-29.

猜你喜欢

消化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