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探究

2017-11-02苟娟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淋巴瘤恶性化疗

●苟娟

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探究

●苟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静脉化疗的1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小组式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跌倒、静脉导管意外终止的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组式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患者的安全管理,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护理事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护理安全管理

恶性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常见性肿瘤之一,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主要采用静脉化疗方式进行治疗,但化疗药物毒性较大,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加上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跌倒、静脉留置导管终止使用等意外情况[1-2]。为了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笔者在我院140例患者中进行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研究实验,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静脉化疗的140例患者进行实验,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按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常规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6~58岁,平均(38.14±3.67)岁。滤泡性淋巴瘤2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2例,NK/T细胞淋巴瘤10例,套细胞淋巴瘤7例,其他淋巴瘤6例。实验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5~56岁,平均(38.21±3.58)岁。滤泡性淋巴瘤2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NK/T细胞淋巴瘤11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其他淋巴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静脉化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每个化疗周期为21d。常规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管理方案,包括基本情况评估、相关知识讲解等。实验组则实施小组式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案如下:①成立管理小组: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均具有护师职称,且在科室内工作年限>5年;所有成员均接受静脉输液、化疗、PICC置管和维护等的专门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立护理能力。②护理安全管理:制作统一的护理管理手册,要求全员严格遵守手册规定,熟悉药品、PICC置管使用方法,减少护理意外;规范操作流程,并由组长和成员对流程细节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患者住院后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并对其基本资料、疾病史、过敏史、疾病病情、潜在风险、化疗疗程和是否有PICC经验等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检查后,按照静脉化疗流程进行化疗,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时间、原因、过程、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等,并及时告知护士长,报告护理部;对于资历较浅护理人员,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带教,并做好护理管理培训工作,包括化疗药物的种类、毒副作用、化疗流程等,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做好安全记录工作[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情况。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事故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7.14%(5/7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14%(19/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事故情况比较(n,%)

2.2 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在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方面,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常规组 70 12.72±1.0815.04±1.1512.27±1.4612.98±1.16实验组 70 16.22±1.3417.23±1.9114.92±1.1716.15±1.25 T值 17.01 8.22 11.85 15.55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接诊流程 病房环境 服务态度 操作水平常规组 70 88.61±10.09 80.89±11.29 81.72±13.02 80.19±10.37实验组 70 98.34±11.76 96.28±13.27 96.31±12.06 98.17±11.03 T值 5.25 7.39 6.88 9.94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之外的机体、心理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医院形象。本实验对我院140例患者进行了实验,数据表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明显较优,护理事故发生率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小组式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患者的安全管理,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护理事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1] 董珂. siRNA沉默Pokemon基因抑制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D]. 山东大学, 2014.

[2] 王娟. 淋巴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可行性分析[D]. 贵阳中医学院,2011.

[3] 许璐, 劳永聪, 陈梅忠,等. 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 内科, 2016, 11(6):947-948.

[4] 樊庆静. 标准分段式健康教育在恶性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3):12-14.

[5] 盛红, 刘晓燕. 护理安全措施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15(23):270-271.

猜你喜欢

淋巴瘤恶性化疗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跟踪导练(二)(3)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