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优化研究

2017-11-02刘兴宝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硅藻土冷藏口服液

●刘兴宝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优化研究

●刘兴宝

目的:研究解决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优化问题。方法:采用控制制剂药液pH、低温冷藏和硅藻土过滤三种方式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澄明度。结论:通过工艺优化后制备得到的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好,产品质量稳定。

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工艺优化

澄明度是口服液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它反映了产品的稳定性,是口服液制备中的关键问题。中药口服液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含有一些不稳定的成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杂质是口服液产生浑浊、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制备过程中,杂质与杂质、杂质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增溶,在灭菌之后和贮存阶段,增容减弱,使其溶解度降低,而逐渐析出。目前,对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下面就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方法

抗病毒口服液是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等经水提醇沉、高温灭菌加工制成的口服液。其提取工艺为水提醇沉法,乙醇浓度达75%,过程中可将淀粉、多糖、蛋白质除去,但对于鞣质、水溶性色素、酸性树脂、果胶等则不能除去,这些物质称为杂质。中药口服液除杂质提高澄明度的方法有:醇沉法、吸附剂和澄清剂、调节配液pH、低温静置、改变过滤介质。

吸附剂和澄清剂分析:药品制备中加入澄清剂、吸附剂(如壳聚糖,ZTC101果汁澄清剂、ZTC+1复合澄清剂等),虽然能提高澄明度,但考虑到残留问题[1]和生产成本较高,本次不采用。根据抗病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工艺优化:

1.1 控制药液的pH

中药制剂酸碱度的变化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大[2],在产品制备过程中,在质量标准范围内,调节药液的pH在4.4~5.8之间进行试验,测定成品pH,在稳定性加速试验条件下,即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在恒温箱内放置6个月。通过检测结果来确定产品的pH范围,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试验结果:

表1 pH对澄明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3#~6#成品澄明度好,成品的pH应控制在5.2~5.6。

1.2 低温冷藏

对提取、制剂工艺进行优化,药液采用低温冷藏(4~8℃)的方式,降低分子间布朗运动的频率,加快沉淀过程,加速形成絮凝层并析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低温冷藏(4~8℃)24小时后,在保证产品有效成分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药液澄明度。

表2 温度对澄明度的影响

1.3 改变过滤介质

表3 过滤介质对澄明度的影响

本次试验分别对312型滤板、321型滤板和硅藻土的过滤效果进行对比,从而筛选出过滤效果最佳的过滤介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硅藻土作为过滤介质,能够有效提高药液澄明度。

结合上述工艺参数进行正交筛选,得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即低温冷藏(4~8℃)24小时、pH5.2~5.6、过滤介质硅藻土。按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试验,制备产品并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稳定性加速试验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在恒温箱内放置6个月。

试验结果如下:

表4 抗病毒口服液工艺优化后试验结果

2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即控制药液pH、低温冷藏和采用硅藻土过滤三种方式结合,制备的抗病毒口服液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产品澄明度好,为实际生产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1]郑琴,徐德生,冯怡.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思路[J].中成药2006,28(10):1502-1504

[2]杨丽姣.三种中药口服液澄明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师2010,13(05):141-142

刘兴宝,男,学士,中级制药工程师,药学专业。

猜你喜欢

硅藻土冷藏口服液
硅藻土/秸秆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船用冷藏装置控制系统的重新设计及应用
不同改性方式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A2O 系统中硅藻土对除磷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