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2017-11-02牛敬敬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控制率家庭医生糖化

●牛敬敬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牛敬敬

目的:观察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共100例,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加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和治疗,比较两组一年后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1年之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35例(7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10例(20.00%),糖化血红蛋白>=7.5% 5例(10.00%),平均糖化血红蛋白(6.1±1.0),总有效控制率为90.0%;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6.5% 25(5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 11例(22.00%),糖化血红蛋白>=7.5% 14例(28.00%),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1±1.3),总有效控制率为72.0%。观察组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更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1]。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本次观察的主要目的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并选取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控制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并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2±11.5)岁;病程为(20.6±4.0)个月,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29±1.67)。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2.1±10.5)岁,病程为(20.3±4.1)个月,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26±1.62)。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参加前的血糖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指导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予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干预。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1年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糖尿病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干预,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定指标,每月举行一次糖尿病知识的讲座,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疾病的宣传栏,同时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健康的教育讲座,以此达到减少与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血糖,两组之间的有效控制率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月)观察组 50 62.2±11.5 20.6±4.0对照组 50 62.1±10.5 20.3±4.1 T值 0.32 0.30 P>0.05 >0.05

两组患者糖尿病的有效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之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35例(7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10例(20.00%),糖化血红蛋白>=7.5% 5例(10.00%),平均糖化血红蛋白(6.1±1.0),总有效控制率为90.0%;对照组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 25(5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 11例(22.00%),糖化血红蛋白>=7.5%14例(28.00%),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1±1.3),总有效控制率为72.0%。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是指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通过与家庭缔结契约,为其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具体的模式是一个固定的场所,每月内家庭医生和成员进行交流,发放健康的宣传资料,并在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健康的讲座。糖尿病是以高血脂,生活的习惯不良、缺乏运动有关,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糖尿病对具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敏感[3-6]。因此,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适量的进行运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7-8]。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糖尿病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原因,使社区居民医疗负担加重。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续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两组的观察分析得出: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之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35例(7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10例(20.00%),糖化血红蛋白>=7.5% 5例(10.00%),平均血红蛋白(6.1±1.0);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6.5% 25(50.00%),6.5%<=糖化血红蛋白<7.5% 11例(22.00%),糖化血红蛋白>=7.5% 14例(28.00%),平均血红蛋白(7.1±1.3),观察组的糖尿病有效控制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能够更利于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黄春选,胡运红,谢艳华.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33-136.

[2]康建忠.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对其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2):60-61.

[3]黎月银,汪顺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2):371-373.

[4]彭登. 基于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探讨[J]. 内科, 2016, 11(1):103-104.

[5]俞李萍,赵志勇,张金玲等.上海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高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3):592-594.

[6]王艳,胡永生,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模式初探[J].心理医生,2016,22(14):233-234.

[7]邹振宇,周俏棋,洪晓华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15-118.

[8]吕玉洁,牛文翠,韩子全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三年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2):108-113.

猜你喜欢

控制率家庭医生糖化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医生困局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