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02金珊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梗死亡率入院

●金珊

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金珊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19日至2017年4月1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00.00%)、3小时内导联ST段降低率(95.00%)、死亡率(0.00%)、接诊至PCI时间(45.39±4.82)min、接诊至连接心电图时间(4.05±0.98)min、接诊至导管室时间(10.62±1.53)min、接诊至给药时间(21.05±2.96)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由急性冠状综合征演变而成的,属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或减少,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挽回梗死心肌细胞、尽快恢复心肌灌注。通过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后,临床学者尝试着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结果表明效果显著[1]。本文旨在探索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40例,对其随机化分组,分别为观察组(20例;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和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实验患者均在2016年4月19日至2017年4月19日期间收治。观察组平均入院就诊时间(23.46±3.86)min,平均年龄为(53.17±3.26)岁,男性有13例,女性有7例;梗死部位:5例患者为下侧壁心梗,4例患者为后壁心梗,5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4例患者为广泛前壁心梗,2例患者为下壁心梗。对照组平均入院就诊时间(23.81±3.31)min,平均年龄为(53.29±3.53)岁,男性有12例,女性有8例;梗死部位:4例患者为下侧壁心梗,5例患者为后壁心梗,4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5例患者为广泛前壁心梗,2例患者为下壁心梗。

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送往抢救室,且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完成一系列抢救工作。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主要措施如下:

(1)日常流程培训:①专业知识培训:在课余时间加强医务人员抢救流程的训练,必要时可进行演习模式,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每个环节;②临床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术、吸痰、静脉注射等;③急救设备培训:如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等;④转运:尽可能缩短评估患者病情速度,且立即实施转运措施[2]。

(2)标准化流程:在患者入院就诊3分钟内,通知值班医生,进行ECG检查,进行吸氧、固定体位治疗;在7分钟内连接心电监护仪,完成心肌酶、生化指标、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的检查,且实施扩张冠状动脉、止痛、镇静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除颤治疗;在入院20分钟内,进行床旁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合并症,对于存在合并症患者,需邀请相应科室专家会诊,且执行医嘱;在入院后20~60分钟内,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给予患者家属签署书面同意书,最后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完成溶栓或PIC治疗[3]。

(3)舒适护理:在治疗完成后,需每隔半小时监测一次患者生命体征,且严格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控制探访人员,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加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小时内导联ST段降低率、死亡率、接诊至PCI时间、接诊至连接心电图时间、接诊至导管室时间、接诊至给药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对比值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各项时间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接诊后各时间窗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3小时内导联ST段降低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肌闭塞引起的缺血、缺氧坏死,因此治疗关键在于降低死亡率,挽救濒死心肌,促使心肌再灌注,快速扩充闭塞血管,而通过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不仅可达到以上治疗关键,还可改善患者预后[4]。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准守着“快、准、稳”原则,其能够规范抢救过程中每个环节,保证急而不乱的状态,促使每位护理人员面对此类场景时,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协作、分工,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且能够为改善护患关系开展一个新思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且能够促使护理流程更加全面性、针对性、个性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死亡率,防止护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流程、护理人员的日常流程培训、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操作技能水平,促使患者保持稳定心态配合抢救治疗[5]。

总而言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

[1]曹英慧.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7):761-763.

[2]余中琴.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34-136.

[3]郑淑芳.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509-1510.

[4]霍晶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影响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2):121-122.

[5]赵云,邹恒娣.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96(1):96-98.

猜你喜欢

心梗死亡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心梗猛于虎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