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02吴世标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肺段平片肺叶

●吴世标

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吴世标

目的:探讨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3月—2017年03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为分析对象,使用放射CT技术进行诊断,同时以X线平片进行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准确率97.5%高于X线平片的92.5%,但两者存在的差异不大(P>0.05);37例患者属于肺叶内型,2例患者属于肺叶外型;10例为实性病灶,15例为囊性病灶,14例为囊实性病灶;23例患者主动脉供血存在异常;有10例患者肺气肿病变。结论: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放射CT技术;肺段隔离症;诊断;价值

肺段隔离症又叫支气管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其临床主要特征变现为一段肺由体循环供血。该疾病常见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主动脉,所占比例达到80%-90%,各个患者的临床表现都不同且症状不显著,患者往往是体检时才发现,所以使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放射CT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可准确诊断肺段隔离症及其分型,有很高的检出率。为了研究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40例展开研究,使用放射CT技术以及X线平片两种诊断方法,对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3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40例,对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有19例,女性患者占有21例;最小年龄的患者为9个月,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8岁,平均年龄为(37.9±2.6)岁;患者病程最短为3天,最长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2.9±3.8)月;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有9例患者为发热,有5例患者为咯血,有6例患者为胸痛,有14例患者为咳嗽,有6例患者为体检时发现。此次调查的全部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配合此次研究,且已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给予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检查,利用胸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实施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平扫时,从患者肺尖到腰部区域中水平扫描一到两次,实施螺旋扫描时患者需要呈屏气状态。扫描参数为250mAs、120kv,首先开展平扫,层厚大概为5mm,螺距设置为1.5。然后为患者开展CT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大概为90mL,注射速度约为2.5ml/s。造影剂注射之后18-30s为患者进行扫描,从其肺尖开始直至腰部,水平扫描一到两次。获取数据资料实施重叠重建。同时,使用X线平片为患者进行检查,对放射CT技术与X线平片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CT与X线检查方式的准确率。(2)观察并分析病灶位置、病灶类型、主动脉供血情况以及肺气肿存在率等。

1.4 数据处理

全部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实施处理统计,计数资料表示用[例数/百分比,(n/%)],计量资料表示用(x±s),存在的差异较大,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时,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比对

CT检查准确率高达,X线平片准确率为,CT准确率高于X线,两者存在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对(n/%)

2.2 患者病灶位置、病灶类型、主动脉供血情况以及肺气肿存在率等情况

病灶位置:37例患者属于肺叶内型,2例患者属于肺叶外型;病灶类型:有10例为实性病灶,有15例为囊性病灶,有14例为囊实性病灶;23例患者主动脉供血存在异常;有10例患者肺气肿病变。

3 讨论

肺段隔离症是指部分肺组织发育存在异常,使其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无法实现正常的呼吸功能,与部分有着正常生理功能的肺组织之间发生隔离[2]。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肺部的动脉供血系统发生明显异常,出现囊肿,而处于病理状态的肺组织,只能通过有限的循环系统来获取血液,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实际接诊的患者大多数临床特征表现不显著,只有在合并出现感染症状时才表现出相关的临床症状。目前在临床上常使用CT技术、X线平片等手段来诊断该类疾病,放射CT扫描技术能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准确清晰的图像,用较快的速度完成大范围的扫描以及检查操作,且其扫描检查操作简单,有着较高的准确性[3]。在本次研究中,CT检查准确率97.5%高于X线平片的92.5%,但两者存在的差异不大(P>0.05);37例患者属于肺叶内型,2例患者属于肺叶外型;10例为实性病灶,15例为囊性病灶,14例为囊实性病灶;23例患者主动脉供血存在异常;有10例患者肺气肿病变。

综上所述,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检测准确率高且操作简单,属于理想的诊断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刘金德,刘玉平.超声诊断胎儿肺段隔离症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05(10):893-910.

[2]张慧.放射CT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13(04):108-109.

[3]袁建军,蒋树兵,刘宝良.急诊胸腹创伤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与CT诊断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工程,2016,04(12):96-97.

猜你喜欢

肺段平片肺叶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