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2017-11-02李丰霞尚会灵李书芳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吸入性分泌物早产儿

●李丰霞 尚会灵 李书芳

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李丰霞 尚会灵 李书芳

目的:探讨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确诊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给氧、雾化吸入、镇静、保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患儿进行1次/2h,6次/d仰卧位翻身、拍背、雾化及吸氧,观察组的患儿保持俯卧位,其他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然后观察护理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治愈率为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55.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能够帮助患儿减轻气道阻力,增加痰液分泌和吸入物或分泌物的引流、排出,为了保障安全,患儿呈俯卧位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采取间歇性俯卧位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俯卧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胎儿在生产的过程中,呼吸道吸入羊水、胎粪等异物导致的肺部炎症,在儿科比较常见。由于本病属于新生儿早期疾病,若不及时准确的救治,极有可能致使胎儿死亡[1]。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是翻身、拍背、吸痰等,帮助患儿排出分泌物。本文就俯卧位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已确诊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婴23例,女婴20例;年龄15min~15 d;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有26例,早产新生儿17例。对照组男婴24例,女婴19例;年龄15 min~15d;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有27例,早产新生儿1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性( 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机构的认可。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给氧、雾化吸入、镇静、保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1次/2h、6次/1d保持仰卧位,帮助患儿翻身、拍背、雾化、吸氧等,促使排出痰液;观察组1次/2h、6次/1d保持俯卧位,其他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护理方法:①环境与饮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宜少量多次喂养。选择适宜的给氧方式,维持患儿的有效吸氧;②雾化吸入:吸入性肺炎导致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的患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或者应用高频射流雾化以起到对气管深部消炎、化痰作用,每隔4h~6h进行一次,持续(15~20)min-1,雾化后帮助患儿叩背吸痰。③背部叩击:使患儿呈头低足高俯卧体位,右手以空心掌或者 使用胸背击锤器轻轻拍打患儿后背两侧肺部,由肺底拍至肺尖,频率为(100~120)/min ,旨在经胸壁的重力和震荡作用,促使痰栓脱落便于排出。宜在患儿进食30分钟后实施,避免呕吐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经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患儿呼吸均匀平稳,口唇红润,肺部听诊正常,提示吸入性肺炎已治愈;若患儿呼吸急促,仍闻及肺部干、湿罗音,则治疗无效。记录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住院时长。本组试验获得所需数据后,对照组的43名患儿也采取俯卧位支持护理,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有效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治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治愈率对比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生理机能稚嫩,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差,胃贲门部不能很好地收缩,生理性反流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产儿胃容量小、排空慢,很容易导致胃潴留。通常情况下,新生儿仰卧时容易发生溢奶、回流、阻塞口鼻,严重的话会引发吸入性肺炎发生。俯卧位是比较自然和舒适的自我保护体位,患儿呈俯卧位,其臀部是抬高的状态,有助于肠道气体的排出,降低胃残余量,改善胃肠功能,减短胃排空时间,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吞咽反射、吞咽动作不成熟而引发的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呼吸道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时,很容易引起肺不张和肺气肿,进而导致呼吸不畅,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加重病情[2]。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采取俯卧位能够明显改善氧合功能。支气管的解剖走向大都朝向后下方,仰卧和侧卧均不能促进痰或其他分泌物的排出。而俯卧位能够促使肺内液体重新分布,减轻气道阻力,增加通气,增加痰液分泌和吸入物或分泌物的引流、排出。

综上所述,俯卧位能够帮助患儿稳定呼吸,增加肺活量,并且利于早产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同时显著减少胃储留量,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增加体重。另外有研究称俯卧位有关于婴儿碎死综合征,因此为了保障安全,患儿呈俯卧位时必须有专人看护[3]。另外考虑俯卧位可能致使患儿发生水肿或体位性畸形,因此俯卧位与仰卧位相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采取间歇性俯卧位更利于患儿保持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1]李静.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4,44(8):45-46.

[2]张瑞芹,陈丹,朱玉娟.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作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5,15(75):250-251.

[3]何涛,周碧琼,唐泽玲,等.两种倾斜卧位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43.

猜你喜欢

吸入性分泌物早产儿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滑脱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