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02李文莉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疼痛感儿科循证

●李文莉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文莉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同时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5.47±1.12)s、疼痛感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24±1.87)s、(21.67%),而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76.67%)、(8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通常是指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其主要是将医生诊断、患者价值和护士护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相比,循证护理遵循[1]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在临床各个科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现以我院儿科为例来对循证护理的效果给予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13岁,平均(5.7±1.1)岁;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12岁,平均(5.2±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生理护理

对于患儿出现的生理痛苦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缓解。例如在进行小儿手背静脉穿刺过程中很容易诱发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儿、家属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并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来转移患儿注意力,从而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期盼有所了解和掌握,委派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座谈,从而与患儿及家属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2]。

1.2.3 环境护理

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和治疗环境,对室内温度、湿度、噪音、光线进行合理的控制,定期对室内进行通风和消毒,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需求。

1.3 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显效:护理后患儿疼痛感消失,未见明显的并发症;有效:护理后患儿疼痛感减轻,出现轻微的并发症;无效:护理后患儿疼痛感明显,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感、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感、满意度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感、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儿科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每天都需要接待大量的患儿,因此做好患儿及家属的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我院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其一般是以患儿为中心,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开展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在循证护理干预开始之前,首先要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分析和总结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2)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和狐狸方式,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3)对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和完善[3]。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确保患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定兴县医院儿科)

[1]陈立蓉,刘扬金,佩虹.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4(2):118-119.

[2]张荆武.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6(33):67-68.

[3]刁婕,吴菲菲.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3(1):55-56.

猜你喜欢

疼痛感儿科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