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2017-11-01李卫平黄宇敏

关键词:美感艺术设计陶瓷

李卫平, 黄宇敏

(萍乡学院 艺术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刍议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李卫平, 黄宇敏

(萍乡学院 艺术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通过对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分析,提取它们的共通之处,为陶瓷艺术设计审美的有效表达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为陶瓷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路径和创作空间。

陶瓷绘画;和谐;形式美

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陶瓷绘画兴起于民国时期,但其在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影响深远。它们在相互交织、融合与碰撞中共同演绎陶瓷艺术所独有的视觉美、装饰美。只有在充分领会并挖掘它们相互关系的内涵基础上,才能为陶瓷绘画服务陶瓷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及空间。

1 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既独立又相互依存

陶瓷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其创作手段与艺术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征,在自由状态下,其形式与内容的表达是开放的、不受制约的,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表达在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支配下是随性的,这时的绘画状态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作为陶瓷有效物质化呈现的陶瓷艺术设计,其表现方式与设计语言更加丰富,有其独特的系统化设计方法,牵涉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不仅要考虑造型、色彩、材质与工艺、人体生理与功能,也要包括使用对象、使用环境、消费人群与市场等复杂因素[1],这时,陶瓷艺术设计又相对独立存在。而当把陶瓷绘画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去时,两者的关系就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陶瓷艺术设计的主旨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陶瓷绘画则是为满足陶瓷艺术设计中精神诉求的一种手段,为陶瓷艺术设计在视觉上凸显欣赏与审美的功能。陶瓷绘画画面呈现的形式美感、所承载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都与陶瓷艺术设计所需的审美要求不谋而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消费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不再仅仅追求陶瓷品的使用价值,更多追求的是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追求的是有文化品格、有艺术意韵的精神产品。陶瓷绘画与陶瓷设计都有相同的美学原理,都属于工艺美术这个大范畴,都需要独创性和审美意识。陶瓷绘画是陶瓷设计物质艺术的一个集中体现。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总是唇齿相依,好的陶瓷绘画总能与陶瓷艺术设计相得益彰,它们相互统一、互为依赖。作为陶瓷艺术设计的一部分,陶瓷绘画为加强形式美感,突出设计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画面色彩、画面形象、画面文化内涵来实现这种作用,它可以赋予陶瓷设计或清新雅致,或单纯简约,或雄浑质朴的艺术韵味。陶瓷绘画是为设计意图的有效表达而服务的。同样,在陶瓷艺术设计中,也应把陶瓷绘画考虑进来,使绘画更好地服务设计,为设计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陶瓷艺术作品。

2 形式美是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共同追求

陶瓷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脑海中总时刻萦绕着一个理想,这种挥之不去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设计创造出一件具有艺术美感、让人愉悦、给人精神享受的作品。陶瓷设计艺术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将所创作内容、表现手段、艺术风格以及线条、形态、色彩等元素充分运用美的形式法则进行恰当合理的表达。形式美是焕发艺术美感的力量,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总是因为具备形式美感而备受青睐,反之,作品若没有新颖独特的形式美感,就不能憾动人心。

陶瓷绘画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因其特殊工艺和媒介,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形式美。陶瓷绘画有独特构图的形式美,有独特材质的形式美,有独特工艺的形式美。陶瓷绘画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将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形式因素的位置及相互联系进行有规律地布置或组合,从而形成具有共同的特性和法则,诸如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疏密与繁简等。对比与均衡,是利用画面各形态的空间位置大小、轻重、比例、尺度、色彩浓淡等各方面的对比来调整达到平衡。节奏与韵律,是通过画面形体、线条、色彩以反复、连续所产生的有条理性的运动感来表达,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形成前后连贯有秩序、有韵律的形式。秦锡麟的青花作品《芦荡飞鸿》(如图 1),作品造型流畅,分层构图丰满充溢,色彩素雅,格调清新。通过对芦苇的大小、浓淡、疏密的有节奏和规律反复排列,形成一种非常美妙的韵律感。画面生动地描绘出了秋天芦苇深处的喧闹,显现出别具一格的形式美感。诚然,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外表而自我玩赏的认识上是不够的,作为情感与精神表达的陶瓷绘画,还必须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艺术修养、审美理想付诸于绘画本身,这是陶瓷绘画创作的最高目标,这需要设计艺术家对陶瓷工艺技法、材料性能的熟练掌握,对表现形态的生动提炼,对画面构成的灵活处理。

作为陶瓷艺术设计,同样遵循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设计创作,运用形式美的手段来为设计构想服务。构成形式美法则的元素众多,必须对形式美的法则进行研究并寻找其本质规律,才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才能把作品的形式美感化为现实。陶瓷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功能效用和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然而,即使功能效用、物质材料与工艺运用得当,也不可能使陶瓷设计获得优美的外观效果,因为陶瓷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日用的或陈设性的器物,都不是单纯的物质产物,它包含了精神文化的创造,所以必须赋予陶瓷设计作品以形式美的特征。陶瓷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是其设计元素有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组合,是陶瓷的外部形式结构符合美的规律与审美需要的物态化呈现,是陶瓷的各组成部分对立统一在形式上的体现,是陶瓷造型、色彩、材料与工艺等因素的完美结合[2]。形式美的研究是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和美感,必须运用形式美的手段来进行设计。整齐划一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常见的形式美表达方法,日用陶瓷设计常常会用到这一规律,如一组咖啡具的设计(如图 2),所有器具在造型形态、图式与色彩上保持一致,呈现一种重复、连续有秩序感的节奏,造型的整齐划一让人产生宁静、和谐且有秩序的形式美感,也能感受到咖啡具规范的摞叠形式构成的和谐关系与节奏性美感[3]。节奏与韵律也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感的重要体现,是由一种视觉元素的重复出现而形成有节奏和规律性的变化,使陶瓷作品产生一种韵律感。《菊瓣紫砂茶壶》(如图 3),作者在造型的立面或平面上,有规律地横向连续变化,形成具有韵律特征的形式美。

图1

图2

图3

3 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感体现为和谐

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已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和谐”给人以安稳、团结、和美和幸福。和谐是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作为陶瓷绘画或作为陶瓷艺术设计,他们共同的审美追求即体现为和谐。在酝酿、构思的设计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和谐”审美追求的努力探索,和谐是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最重要法则。

和谐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审美对象在外在形态上恰到好处的协调融合,是设计主体的心境与审美对象的契合[4]。孔子在儒家经典《中庸》中提出“中和”之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把“中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认为现实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和谐的宇宙,把“中和”视为美的理想追求、美的极致。在孔子看来,追求和谐统一就是人与社会对自然与宇宙的尊重和融合,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是社会关系的趋同性发展,是人的生命的至高理想和追求。孔子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引申到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审美取向也视和谐为美的标准和法则之一。

陶瓷绘画是在陶瓷器物上进行的,是集空间、色彩、造型、装饰、烧成工艺、视觉与触觉等多种因素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陶瓷绘画中,和谐是在二维或三维的瓷板或瓷胎空间里,将艺术形象进行合理安排而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而这个整体符合了美的法则,产生了美的相应价值,也就形成了一幅具有和谐气氛的绘画作品。陶瓷绘画的和谐主要表现在构图与布局、形体与造型、主题与题材、细部与整体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比如造型的形体之间的比例、大小、空间等合乎事物的本质特点且相互之间主次分明、互为应盼、关系协调;比如绘画的内容常常取材“将相和”、“和合二仙”、“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题,藉以物寓意,追求社会的和谐,以景抒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事说理,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画面及画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色彩关系把握整体、明确、协调统一,由于色彩之间的配置相互融洽使画面呈现一种具有视觉美感的和谐氛围的色调。而和谐与对比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是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当对比过于强烈时,使用较近似或相同的形式使整个画面统一在一个相似的表现方法中,使画面趋向统一或和谐。

和谐是构成形式美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和谐也是陶瓷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形式法则之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指出:“美就是和谐”。一件完整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的绘画装饰应该是统一的,主观想象与客观审美是和谐统一的,就是根据不同的陶瓷器型来采取相应的绘画形式,就是根据不同的材质特点来采取相应的绘画方法,使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相互协调,互相映衬。

图4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圆整、中正、圆满、和美,合二为一、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等,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倡导的自我生命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审美意旨,这种观念也扎根于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实践与演变过程中,成为陶瓷艺术设计的灵魂和思想核心。对陶瓷艺术设计来说,和谐是陶瓷设计的造型、色彩、装饰、材料与工艺各要素之间的相辅相成、统一协调、互助合作。和谐是一个整体的和谐,是陶瓷设计从功能效用、工艺材料以及造型形式的各个要素处理恰如其分、各得其所地表现出来的和谐,是在克服陶瓷的单调感以及过多的差异性,促使陶瓷以同一性为主的基础上,再辅以差异性的整合而获得和谐的美感。比如,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造型形态如果只用同一种线形,以同样的长度去构成,毫无疑问这种形态一定是枯燥乏味、死板而平淡无趣,反过来,如果以某一种线形为主再辅以另一线形相结合,使形态既有变化而又统一,形态也就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而富有情趣,这就是和谐。另外,形态之间“笔断意连”的态势呼应,相互连接时的软过渡,以及紫砂陶与传统书画的结合,都体现为整体的和谐感。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语言中,有造型与装饰的和谐,有装饰与材料的和谐,有色彩与材质的和谐,有造型与材质的和谐等等。不妨通过品读江宏伟的作品釉上彩瓷瓶《留得残荷听雨声》(如图 4)来分析什么是和谐之美、和谐美是如何营造和构建的。这是一个天球瓶,造型精谨,多一分

则肥,少一分嫌瘦。对称的造型结构端庄优雅,釉色纯净,质地有似紫砂古朴纯厚。作者运用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以精湛的工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残荷翠鸟,画面意境深幽,风格典雅,给人一种深沉而静穆的审美情趣。首先,作者选择天球瓶作为绘画载体,瓶身空白面积大,可有效地让残荷铺展。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枝弯曲莲杆笔断意连,互为呼应,又与瓶身“ S型”造型轮廓线相映成趣。再者,瓶身砂涩的质地与青灰釉色色调,似是有年份而发黄的宣纸,这正契合和渲染了作品所追求的那种幽深静谧的美感和古朴淡然的意境,正是作者善于巧用造型、材质与绘画装饰,并使之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陶瓷作品优雅精绝的特色而独具一格[5]。

4 结语

陶瓷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非常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何有效地把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相结合,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是每个陶瓷设计艺术家必须面临的课题。对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关系的深刻解读和认知,是陶瓷艺术设计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陶瓷绘画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去,实现陶瓷设计作品美好精神表达和更高的审美价值。

[1] 李正安.陶瓷设计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

[2]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3] 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 李慧.传统图形元素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48-353.

TheRelationshipBetweenCeramicPaintingandCeramicArtDesign

LI Wei-ping, HUANG Yu-min

(AcademyofArts,PingxiangUniversity,Pingxiang33700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amic painting and ceramic art design, and by the extraction of their similarities, this paper makes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to the effectiv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ceramic art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more creation devices and space for the ceramic art design.

ceramic painting; harmony; formal beauty

J527

A

1674-3512(2017)03-0237-04

2017-01-30

李卫平( 1975—),男,江西新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彩画、中国画理论与创作研究。

李卫平,黄宇敏.刍议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3):237-240.

Li Wei-ping, Huang Yu-mi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amic painting and ceramic art design[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3):237-240.

猜你喜欢

美感艺术设计陶瓷
《星.云.海》
《花月夜》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陶瓷艺术作品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