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第二任总书记向忠发沉浮新解密

2017-11-01熊廷华

辽宁经贸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端阳九江王家

◇熊廷华 段 明

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第二任总书记向忠发沉浮新解密

◇熊廷华 段 明

“湖北全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第二任总书记”“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叛徒”,这是向忠发给人的三大印象。关于其传奇经历、荣辱沉浮、生死秘闻、功过是非,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某些党史书更因其“不光彩”或着墨不多,或语焉不详。此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客观公正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内幕,独家解密了一个全新的向忠发。

可王端阳最近有些不开心。他按照祖上流传的秘方,提炼三锅红升丹,几次都没有成功。

向忠发听到万贤明提起这事,立即联想到《西游记》里太上老君在八卦炉中炼仙丹的神话,以及秦始皇、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遍请天下术士炼丹的传说,心中十分好奇。他想,王端阳按照祖上流传下来的处方操作,原料配制不会有错,是不是火候出了问题,就像景德镇的瓷器,火功不同,色彩和光泽就大不一样呢?在一股魔力的驱使下,向忠发和万贤明按照王端阳的配剂方法,不停地变化调整火力。他们将一炉火,改为两炉火;把“鬼点灯”的阴火,改为“霸王焰”的明火,不厌其烦,互相轮换。经过多次摸索,两人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红升丹炼成了。王端阳喜出望外,赞赏向忠发有天赋,悟性好。此后,向忠发成为中药店的常客,耳濡目染,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民间偏方、药理常识,并能拿脉问诊,通过察看病人的五官气血,对病情也能说出个一二三。王端阳精于医道,通晓武术。向忠发、万贤明从小看过中国传统的侠义小说,对行走江湖打抱不平的英雄好汉由衷敬佩。两人从小多次受人欺凌,也希望自己能增长一点儿本领。在他俩的一再央求下,王端阳共收下了三个徒弟,另一个是在汉阳钢铁厂做工的陈春和。

昔日,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肝胆相照,生死相依,成就一番大业。如今,向忠发、万贤明、陈春和虽然没有这样的志向和抱负,却终因同出一门,从此同声相应,习气相染。

向忠发白天在枪炮厂做工,晚上定期跟着师傅舞棍弄棒,学习拳术。就这样,鹦鹉洲的沙滩上,晴川阁的树林下,一串串身影上下跳跃,前俯后仰,左右腾挪。向忠发十分投入,很快练就了一些基本功。他眼睛尖,出手快,脚步稳,腰身硬。一般情况下,他独自对付三五个人根本不在话下。

王端阳反复告诫弟子,中国武术首先讲究的是强健体魄,其次才是防身护身,主张武德至上,行侠仗义。自从有了一些功夫,向忠发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但他藏而不露,秘不示人,厂内同事均不知情。

终于有一天,向忠发露出了身手。

原来,管理向忠发的工头,平日不做工,每月坐享几十元薪水。发放工资时,他又总是采取抹零去尾、银元改铜币等办法,故意克扣工人工资。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婚丧喜事,他还要对工人敲诈勒索。工人为保饭碗,不得不给他送礼。可向忠发不理这一套。

工头决定找个机会,给向忠发一点儿颜色看看。

一天下班,工人们照例通过长长的检查通道,翻挂写有自己姓名的牌子。一群手执木棍、皮鞭的工丁在工头指挥下,站在门口进行搜身检查。工丁对其他人只是简单地敷衍一下,可对向忠发的搜查近一刻钟之久,仍是不予放行,口中还骂骂咧咧,故意刁难。向忠发不耐烦了,一时性起,推了工丁一掌,转身欲走。几个工丁一拥而上,将向忠发按倒在地上。

向忠发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如再不出手,难免会受皮肉之苦。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使尽浑身力气,纵身一跃,从地上爬起来,左右开弓,劈手横腿,放倒几个工丁后,扬长而去。

就这样,向忠发因“不服管束”、“殴打工丁”,在枪炮厂工作两年半之后,被工厂挂牌开除了。

不久,在亲友的介绍下,向忠发进入武昌制钱局做工。这个厂后来改名为武昌造币厂,不仅为湖北本省造币,有时还为户部或中央造币,为邻近各省代造大量的铜元。1901年底,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武昌造币厂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被迫停止生产。

向忠发又一次失业了。

二 疾恶如仇

向忠发曾跟随王端阳学过几年拳术,深得王端阳的赏识。后经王端阳介绍,向忠发只身来到九江,给江西富豪王家全看家护院。

而说起王家全的财富积累,颇为传奇。

王家全幼时家贫,曾为商店学徒,因为人精明,深得东家厚爱,被派往广州分店主持业务。那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克南京,江西一带战火频仍,东家写信给王家全,要他将放出的欠账尽快收回。王家全根据东家之命,收回一批欠款,同时也收回一批折价之物和票单,其中有25张盐票。在向东家交账时,盐票已经严重贬值,东家以盐票为工钱,抵给王家全。几年后,盐票涨价,东家令王家全交出盐票,可王家全翻箱倒柜,盐票却不知去向。后来,王家全被东家开除出店。

王家全回到家里,靠摆小摊维持生活。一日,其妻偶然在一件破衣服的口袋中发现了那25张盐票。此时,盐票租利猛涨,王家全如获至宝,从此开始出租盐票。数年后,王家全腰缠万贯,开始直接经营淮盐,并在扬州设立盐号,兼开钱庄,资产很快达到千万之巨。

家业兴旺发达了,王家全广置田产,并在九江兴建了一座花园,有房产百余间。园中楼台亭榭、池沼石舫、回廊假山,美不胜收,有如苏州园林。后来,王家全给亲朋好友、远近族人写信,希望能招揽到功夫高手,看家护院。

就这样,王端阳接到族人的来信后,便推荐向忠发前往九江。

起初,向忠发只是在王家干些杂活,并不怎么起眼。但经过一件事后,王家全对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王家全发迹于盐票,发富于运盐。可淮盐自江苏仪征入长江抵达江西南昌,水路里程为700公里,如转运至建昌,则为910公里,再转运至吉安、袁州等地,全程则在1000公里以上。当时,长距离用木船运输淮盐,单程一般约两个月,多则三到四月。然而运输途中烟波浩渺,多石矶暗滩,如盐船重载,遇上暴风或急流躲避不及,风险就很大。

而提起两淮盐运史上的一次大灾难,仍叫人心惊肉跳。

那时,徽州商人把武昌、汉口看作“天下货物聚买的第一大码头”,运送淮盐的船只停泊在武昌东武胜门外的塘角。这里有一条新河,是淤涨起来的一处洲滩,长十里,南北走向,南北河口均与长江相通。由于洲滩浅,可下锚,能避风,是一个理想的港口,成为盐船的停泊之地,盐商的聚落中心。

1850年1月1日凌晨3时,人们正在睡梦之中,停泊在武昌塘角的盐船突发大火。当时,月黑风高,波浪滔天,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整整烧了七个小时,其景惨不忍睹。当时有文献记载:

上流火势剧烈,炎炎若飞炮;下流风逆,解缆亦不得出。船塞江流,舟中兄弟、夫妻、儿女皆忍死相觅,声声呼噪,渐至听闻皆速。但见风声、火声交互敛欻,人皆惊投如羊豕,自蹿水火。有上跃如猿,跃起仍堕水火者。有逃入水,水沸至糜其肢体者。有一妇新产,未裹裳裤,母子相抱焚死。有一船逃至对岸将停,而轮回风返入火中,十口无一幸存者。是夜火发,烧及次日晨未止。浮脂罩江波,腥臭不可闻。

水道盐运,何其艰险!

一日,王家全和来客谈起了徽商盐船发生在武昌的那场灾难。向忠发听见主人谈及这场事故,冷不防地冒出一句:“我听族中长者讲,那场火灾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冒犯了河神。”

王家全顿时一怔,要向忠发接着往下讲。

向忠发便道出了自家几代人驾船的身世,说族中有人见证了那场大火,并说:“生意人供奉财神,读书人祭祀孔子,练武之人跪拜关公。我从小跟着父母在江湖上奔走,遇上狂风大浪,暴风骤雨,总是跪在船头顶礼膜拜。老爷供奉了财神,生意兴隆,不妨再供一尊河神,祈求平安,以解心中之悬,免除后顾之忧。”

常言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经商之人尤其讲究吉祥平安,心理因素比他人更为强烈。王家全认为向忠发的话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便连连点头。

几天之后,王家全特辟一间屋子供奉河神,并安排向忠发看管护理。向忠发尽职尽责,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擦得一尘不染,河神前香火缭绕,昼夜不息,王家全甚为满意。

江西境内河流众多,航道纵横,赣江、昌江、信江、抚河、修河五大水系,经鄱阳湖汇入长江,九江成为江西的水运咽喉。19世纪前,江西内河航运只有漕船和木帆船,运力十分低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商看中九江的地理优势,强迫晚清政府将九江列为通商口岸,并纷纷抢滩登陆。洋人、洋船和洋货蜂拥而至,经营航运。

外国航业的入侵,一方面排挤打击了中国旧式航业,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航业的发展。1895年7月,清政府迫于各界舆论的压力,电令各省督抚,允许华商在内河航行小轮,以杜洋人攘利。于是,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募集股金,兴办航运,江西民族商轮业乘势崛起。

王家全经营淮盐多年,熟悉江西水道,加之资本充沛,具有兴办航运业的许多优势,开始涉足航运业,创办了一家轮船公司,往返于九江至南昌之间。王家全见向家世代驾过船,且向忠发从小在大江大河上出没,为人精明强干,于是安排向忠发在船上任事。

凭着主人的关爱和人脉,凭着自己的勤劳与机警,向忠发在船上只做了四个月,就升任二副,两年后又升为大副,实际上成为船上的老大,替主人掌管商轮。

民间商轮运输业的发展,激起了封建官僚的浓厚兴趣,官商合办的内河轮运业在江西相继出现。1902年7月,官商合办的内河商轮公司开业。接着,地方当局又兴办江西官轮总局,后转让给江西巡抚吴光熹和九江道的九名官吏,改名道生轮船公司,航线在赣、鄂、湘三省内河,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族航运企业。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端阳九江王家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王家新的诗
庚子端午吟
长干曲四首(其二)
王家湾
端阳
也无风雨也无晴
头端阳里划龙舟
鹭鸟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