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据充足,主题突出
——考场议论文“内容充实”例说

2017-11-01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张兴武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升格论据议论文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 张兴武

论据充足,主题突出
——考场议论文“内容充实”例说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 张兴武

“内容充实”是考场议论文获取高分的重要砝码。这里的“内容充实”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论据充足,二是指论据(材料)能够充分表现主题。

论据充足主要指文章中选择的材料既要有事实材料,也要有理论材料,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仅仅做到论据充足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写作中选择的材料(论据)必须要能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由此,文章才有可能做到中心(主题)突出,也才有可能获取较理想的分数。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2.手到是心到的法门。(胡适)

3.假如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尼采)

4.只要你去行动了,一切都比想象中要容易。(佚名)

5.时间就是生命本身。(李泽厚)

6.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

精短的名人名言充满智慧,化育后世。读了前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Ⅱ卷模拟作文题。六句名人名言,按其内容与含义大体可分为“时间”与“行动”两类。但仔细辨析,两者又有很深的联系。写作时,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题目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那么作文便只能选取两句或者三句名言进行立意,否则,都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另外,题目要求“并合理引用”,因此,作文时不能随意改变名人名言的说法,最好引用原文。

【原文呈现】

翩翩起舞

○刘昊怡

①不曾起舞,怎能有云淡风轻?

②慢慢咀嚼,怎么都要有几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与享受吧。记得每次浪费别人的时间时,自己都有几分惶恐,耳边总是响着那声告诫: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你浪费我的时间就等于是在谋杀我。有时会发呆,望着天边,心在翩翩起舞,挣脱时空的束缚,忘却烦恼与苦痛,静享属于自己的一份闲暇时光。或许是一种逃避,无奈只好接受命运的掌控,不,我不甘心,总要选择不平庸的道路,没有指引,一切全由心。

③心翩翩落下的位置,或许便是我们一生的向往。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曾起舞,便不存在那片心灵的净土。或许你还在探索,尽管有些虚无缥缈,但仍旧乐意去翩翩起舞,鼓动翅膀,一直坚定的信念支撑你跨越你曾难以想象的困难。即便遍体鳞伤,也梦想迎来前所未有的那般云淡风轻。纵使你的梦想在别人看来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但谁又能剥夺你翩翩起舞的权利呢?没有人,除非你甘于平庸,心甘情愿地自我放弃。你只看到别人的眼里有闪耀的荣光,却从未看见那无数辛酸的泪水和汗水。

④小时候,你或许只是觉得爱迪生发明了许多东西,好厉害。后来你才意识到,他历经了多少辛酸,方才有所成就,背后的血泪史难以用只言片语来概括清楚。正因如此,你无法想象那些令人煎熬的日子,唯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尝试去咀嚼与体会独属于他们的那段翩翩起舞的日子。为什么要细火慢熬?因为精华,你只能慢慢汲取。打磨,熬煮,沉淀中所蕴含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瑰宝。没有丰富的积淀,你是怎样也成不了大器的。若非苦练数十载,熬过不知多少严寒酷暑,王羲之怎会有那一手飘逸的书法,令世人称赞,流传千古?冯仑所说的倒是不错,“伟大是熬出来的”。

⑤没有时光悠远的梦想,就没有指日可待的成就,毕竟,那些翩翩起舞的岁月能给予我们一丝成长的欢喜、一份真正的启迪。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必须经历过,你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⑥翩翩起舞吧,为梦想烙上岁月的痕迹。

【升格建议】

文章选取“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伟大是熬出来的”这两句名人名言构思作文,立意符合题意。但文章通篇都是一种自言自语似的说理,因而显得有些空洞,内容也显得有些单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升格,使之达到“内容充实”的要求。

1.增加事实论据,体现内容充实

原文第②段后半部分叙说的是一种心情,虽然体现了“翩翩起舞”的意味,但因其是自言自语似的表述,因而没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以将其换成一则与时间有关的人物材料(顺着前文提到的“时间”论证),那么文章就会因为既有说理,又有事实材料(论据)而显得内容充实了。

原文第④段虽然提到了有关爱迪生和王羲之的两则事实材料,但因为都只是用一两句话一笔带过,没有展开叙述与评论,所以内容仍然显得较为单薄。可以将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换成一则能体现“伟大是熬出来的”观点的事实材料,那么段落结尾处点出“伟大是熬出来的”观点就顺理成章了。

2.增加理论论据,强化思辨色彩

原文第③段引用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名言,可惜的是没有进行分析与评述。应该增加对这句话的解读(评述),说清其价值与意义。同时,还可以引用与“行动”相关的语句(理论论据),比如“只要你去行动了,一切都比想象中要容易”,由此展开议论,这样既拓展了作文内容,又在评论中体现了思辨色彩,文章内容自然就显得充实了。

3.修改标题、结尾,突出文章主题

我们知道,文章“内容充实”既指论据充足,也指论据(材料)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因此,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是写好考场议论文的关键所在。原文的标题是“翩翩起舞”,此标题由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引出,原本很切题,但是标题并没有说明“翩翩起舞”的结果(议论文的标题最好要表明观点),因而如果修改得更明确一点儿,效果会更好。因为标题发生了变化,结尾的扣题自然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如此,文章材料突出主题的功能便更加得以彰显了。

【升格佳作】

翩翩起舞,生命灿烂

○刘昊怡

①不曾起舞,怎能有云淡风轻?

②慢慢咀嚼,怎么都要有几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与享受吧。记得每次浪费别人的时间时,自己都有几分惶恐,耳边总是响着那声告诫: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你浪费我的时间就等于是在谋杀我。那么,我们浪费自己的时间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想必大家都熟悉吧,它唱出了多少人心底的迷茫与矛盾。反观自己,是否也曾问一句:“我为什么到最后什么也没做成呢?”村上春树年近中年,在自己开的酒吧里突然想写一本小说,于是立马去买了纸和笔,只要一有空就认真写起来,最后创作出了夺得新人奖的《且听风吟》。倘若他当时只是想一想,而不把脑海中的灵感记录下来,那么广大春树书迷就很可能失去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春树自己也可能会埋没了这一才华。抓紧时间,笔在纸上翩翩起舞,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别样风姿啊!(删去原文中过多的空洞议论,添加一则人物事实材料,文章内容在获得“充实”这一效果时,论证也显得更具说服力了。)

③心翩翩落下的位置,或许便是我们一生的向往。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曾起舞,也便不存在那片心灵的净土。那么何谓“起舞”?我认为,生命篇章里最美丽的舞步便是为梦想义无反顾的奋斗。有目标,才会感觉充实,才不会觉得在虚度光阴。“只要你去行动了,一切都比想象中要容易。”待在原地是可怕的,只是空想有何意义?奋斗需要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踌躇徘徊。很多人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害怕跌下悬崖而万劫不复,但前方其实是一片坦途。因为你在行动的路上,支撑你的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和心中永远的梦想。生命在于奋斗,前途未卜,但你已在路上。永远走在这路上,不正是一种美好的舞姿吗?(辨析“起舞”的含义,文章由此具有了思辨的意味;再引用一句名言,本段的理论论证效果便提升了一个档次,不仅有说服力,更具独特的议论风采。)

④小时候,你或许只是觉得爱迪生发明了许多东西,好厉害。后来你才意识到,他历经了多少辛酸,方才有所成就,背后的血泪史难以用语言来概括清楚。正因如此,你无法想象那些令人煎熬的日子。唯有真正经历过辛酸的人,才能尝试去咀嚼与体会独属于他们的那段翩翩起舞的日子。苏轼一生坎坷不平,似老天故意针对一般。仕途不顺,被发配边境,在最不得志最寂寞的时刻,他不惧风雨,只在意江边点点清波、怡人秋风。因为不甘于沉寂,于是选择了爆发;因为不肯屈服,于是蹒跚前进;因为不忍被失落困扰,于是倾尽心血去拼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向前的脚步,即便污蔑重重,陷阱密布。最终,伟大熬出来了,平凡的日子终于不平凡了。或许正因为如此,冯仑才发出“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样的感慨,这就是真理啊!(原文有关王羲之的事实论据太过简略,论证便显得单薄;换成苏轼的事实论据,于浓墨重彩中,具有了雄辩的说服力,可谓掷地有声。)

⑤没有时光悠远的梦想,就没有指日可待的成就,毕竟,那些翩翩起舞的岁月能给予我们一丝成长的欢喜、一份真正的启迪。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必须经历过,你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⑥翩翩起舞吧,朋友,梦想会为你青春的岁月烙上美丽的斑纹,你的生命也会因为翩翩起舞而灿烂无比。(结尾点题,主题突出,给人力量。)

【升格启示】

运用准确生动的事实材料并作出相应的评述,是考场作文“内容充实”的关键所在,本篇升格作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事实材料占据主体地位

写作议论文,无论是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说理,都离不开准确生动的事实材料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让事实材料占据文章主体地位。比如升格佳作第④段,增加苏轼不甘于沉寂,不肯屈服,不忍被失落困扰等相关事实材料,内容立马就充实起来了。升格文第②段同样如此。

2.议论注重句式变化

作文中引述的材料要突出主题,取决于写作者对相关材料适当的分析与评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恰当的议论。注重变化的议论句式,不仅彰显了文采,也使议论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升格文第③段结尾“永远走在这路上,不正是一种美好的舞姿吗?”是反问句,第④段的结尾“这就是真理啊!”是感叹句,第⑥段的结尾“你的生命也会因为翩翩起舞而灿烂无比”是判断句,各类句式交替出现,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也显出了文采,实为妙笔。

猜你喜欢

升格论据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