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记残疾高分考生魏祥的清华路

2017-11-01○暖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定西清华大学残疾

○暖 风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记残疾高分考生魏祥的清华路

○暖 风

2017年7月11日,出生于苦甲之地、自幼重残、父亲重病去世后由坚强的母亲抚养长大的甘肃定西高考生魏祥,以648分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数理)专业录取。此前,清华大学表示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就读期间住宿费全免。至此,这则因“陋宿”而起的故事圆满落幕。魏祥母子的自强不息,让人肃然起敬;清华大学的温情回信,则击中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此番隔空互动,带给人暖暖的正能量。

身患重度残疾,他考出648分

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语言,这是魏祥给人的第一印象。坐在椅子上的魏祥,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但如果注意到他身旁的双拐,你才会发现他是一位残疾少年。

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魏祥自出生后就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可贵的是,魏祥身残志坚,用笑脸来面对生活的苦难。他经常拿自己的身体缺陷开玩笑,自黑自己是班里的“身高担当”。他还喜欢看侦探小说、下象棋、听流行音乐,跟同龄的孩子一样,魏祥经历着这个花季的苦辣酸甜。

“因为我不能走动,只能坐着,所以比较安静,喜欢思考。时间长了,就特别喜欢数学、物理这些课程,我也非常喜欢挑战困难的过程。”学习上,魏祥爱钻牛角尖,一道题解不出来,有时他会思考上四五天,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魏祥的自强还得益于有个坚强独立的好母亲。为了让魏祥能够正常读书,母亲夏瑞云成为他的“双腿”,十二年如一日,夏瑞云陪魏祥上学、锻炼,用所学护理知识,帮助魏祥进行康复训练,锻炼他的行走能力。“妈妈的行为也在感染着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妈妈的坚韧,自己就觉得也没什么了。”魏祥说。

为了关爱魏祥这样的残障学生,定西一中校园内的一个个台阶都悄无声息地做了无障碍处理;在班内,班主任默默地为魏祥换了一把有靠背的座椅;在“软件”方面,老师与同学既没有歧视,也没有特别照顾,让魏祥得到平等的对待。

今年高考,魏祥不负众望,取得了648分的好成绩,位列全省理科第83名。而魏祥所在的定西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考生可以列入清华大学承担的一项国家任务——国家贫困专项招生计划。

想带母上学,向清华申请宿舍

2017年,清华大学计划在甘肃贫困地区专项招生23人,而魏祥的成绩排在这23人中的前10名。

“我一直很向往清华大学。”6月24日得知成绩后,魏祥去清华求学的梦想燃起。在老师的陪同下,6月25日他见到了清华甘肃招生组的老师,得到了鼓励和支持。据了解,以他的成绩,通过贫困专项招生计划上清华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录取完全符合清华大学在甘肃的招考政策和程序,并不存在特殊照顾。

“我身体不好,需要母亲照顾,我也希望能和母亲分享在象牙塔里的成长与快乐。”正因如此,魏祥写下了书面材料《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向清华大学申请一间单人宿舍。

文章里魏祥写道:“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妈妈为了陪我上学无奈放弃工作,仅有的经济来源将要斩断……”他恳切希望清华在接纳自己的同时,能够帮他们母子俩解决一间陋室,“仅供我娘儿俩安身而已,学生我将万分感谢!”

回应:清华大学欢迎你

这篇文章迅速引发关注(并非出自魏祥母子的本意)。清华大学得知消息后也迅速跟进,招办主任刘震老师在核实信息后留言:“魏祥同学已经报考我校。我校老师已经与他取得联系,为他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清华不会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6月27日下午,清华招办专门致信魏祥,在这封名为《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信中回复:相信你早已具备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我们代表清华园欢迎来自甘肃定西的你。

7月12日,清华大学启动了对魏祥的各种资助体系。入学报到前的生活费,以及去北京的路费已包括在了资助体系内,而且报名时还会开通绿色通道,入学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奖助体系。

魏祥表示,他感谢大家的关心与帮助,也将全力准备未来的大学生活,“我英语不大好,所以暑假期间会努力补习,不拖后腿”。

链接:

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节选)

《繁星·春水》中有这样一首小诗:“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想来这句话应该符合你的童年记忆吧。在梦一般的年华里,却要承受含泪的记忆,这泪水不包含欢喜,不代表留恋。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人生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

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中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在清华园里的所有学子,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身体抱恙,都会有“爱”与“情”相伴。相信未来的你,也会和活跃在各领域的清华学子们一样,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

猜你喜欢

定西清华大学残疾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洋芋”成定西农民脱贫致富“金蛋蛋”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