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君:青春无悔农村有梦

2017-10-31

中国扶贫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李君成都

32岁的李君,是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是他任村支书的第十个年头。

岫云村是秦巴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很多年纪大的村民至死没有出过大山。外出务工的村民为了省下路费,几年都不回家过年,再回家已是自家娃不认识,不喊“爸妈”叫“叔叔阿姨”了。春节后娃娃拼命在后头追、父母边走边哭的分离场景不断上演,这也成为李君脑海中抹不掉的记忆。

回村记

2003年,李君考上大学,走出了岫云村,毕业后顺利成为成都力美公司的一名员工,当起了白领。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苍溪县成了重灾区。当他和打工的父母赶回老家,看着亲人抱头痛哭的场景时,心狠狠地揪了起来。

“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总要去别人的家乡打工?”李君第一次萌发了要回村做点什么的念头。而表哥的去世,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地震后,岫云村救灾工作紧张进行。李君的表哥因为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当时的村里没有通公路,急救电话虽然打通了,可等大伙儿摸着小路把人抬近村口的时候,43岁的表哥永远地走了……

“我要回村!”“我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我要改变这里!”

母亲听了李君的想法,哭了,她不理解:家里砸锅卖铁供李君读书,就是想让他到城里去,就是不想他回来像老一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日子,可现在……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好呢?李君深深地记得,作为村里几个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当年的学费还是父母卖了猪、牛,又从亲戚手里东拼西凑借来的。

得知李君要回村,妻子的爷爷坚决要两人分手,说孙女一定要嫁到城里去。李君能理解老人不愿让孙女吃苦的心情,但他更感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妻子——那个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掉成都的工作,一起回到岫云村的人。一直到现在,李君心中对妻子还满是愧疚,因为没能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2008年底,村“两委”换届,李君全票当选岫云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娃娃”当书记,“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免流言四起。有人说,李君是在外混不下去了,毕竟当时村支书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每月只有500多元的工资;还有人说,李君就是想当官,想把支书作为跳板。人年轻,没干出成绩,群众自然不信任。每次开会,他在上面开大会,村民在下面开小会。

李君明白,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把事情做出来让老百姓看!当时村民最关心的就是修路,但巨额资金是个大难题。群众筹资也不现实,一是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确实拿不出钱,二是群众怕出了钱,被“娃娃书记”打了水漂。

“没有钱,我来找!哪怕是讨口要饭,我也要把路修通!”會上,李君打了包票。接下来的半年,他四处“化缘”,跑富裕村,就是想“讨”修路钱。8000多公里的行程,为了节约钱,李君舍不得买卧铺票。遇节假日,硬座都没有,他就在火车过道站着,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拿出村里的介绍信看看,给自己打气。最后,成都市彭州市宝山村和中国大唐集团支持了85万元。加上国家的配套资金,2010年,岫云村3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路修成了。

路通的那一刻,李君哭了,家人哭了,村里的很多人都哭了。

大发展

路通了,有了信任基础,很多老百姓说,这个娃娃还是能干事的!接下来,产业发展提上了日程。可是老百姓经历过栽桑树砍桑树、栽梨树砍梨树、种蘑菇烂蘑菇太多的痛,对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

搞产业一定要尊重市场,因村而异。岫云村要发展什么呢?怎样才能把这里的青山绿水好空气、满山遍野的生态资源,变成老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

李君在成都学习的时候观察发现,城里消费者对农村的生态食材需求旺盛,但缺少可靠渠道。农村有好东西,又卖不出去。能不能把城里人请到村里看看呢?

有了这个想法,李君立马到了成都,开始了“远山结亲”计划。他一家一户按门铃、叩铁门,受过白眼、挨过骂。一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要他们捐款捐物。李君就一遍遍耐心解释,“不需要捐一分钱,而是让你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地道农产品。”

2014年3月,岫云村成功开展了第一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10多个企业、50多个爱心家庭到场,并认购了56万多元的农产品。这下可在苍溪县炸开了锅。家家户户的鸡鸭猪,米面油蔬菜等以高于市场价30%以上的价格卖了出去。

在李君的带领下,岫云村又陆续组织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第五支行、中国电信、天虎云商等单位到村开展“远山结亲”活动达10余次。两年多的时间,结对认购的城市家庭达到1200多个。中国大唐集团还为村里捐赠了一辆运输农产品的冷藏车。

村里的生态农产品源源不断进入了城市,村民有了内生动力。和传统的捐赠相比,城市家庭、企业也更愿意接受“以购代捐”这种方式。它不仅让捐助者有了回报,也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为了持续开展认购活动,李君每个月要往返成都和村里好几趟。2015年11月3日,在回村路上李君出了车祸,肺受损,肋骨断了6根,可他只住了13天就急着出院了,“如果不能及时组织城里家庭到村里认购产品,老百姓的东西就卖不出去,辛辛苦苦建立的信任可能就要泡汤。”

正是这次车祸,逼着李君开始思考怎样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稳定销售的问题,“岫云村”该怎样走出去?

新改变

2016年,以岫云村为品牌的扶贫体验餐厅在成都锦城大道正式开业。这个扶贫体验餐厅成为连接城市和山区农村的窗口和桥梁,城市消费需求和农村生产需求实现无缝连接,岫云村品牌真正扎根在了大都市。一年多来,消费者在岫云村的餐厅不仅吃到了健康的食材,还顺便买走了村里的农产品,用实际行动参与了扶贫。扶贫这件离大家很遥远的事情,变成了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善行。

在餐厅,做菜的20多位大姐和服务小妹都来自岫云及周边村子,她们说着岫云村的话,卖着岫云村的产品,讲着岫云村的故事。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

随着岫云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级党委、政府给了李君很多荣誉。很多人好奇地问他,“你成天成都、村里跑个不停为了啥?为官还是图名?”2014年,四川省委要表彰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找党员和群众座谈,几个党员悄悄地对李君说:“李书记,我们不能说你好话哟,说你好话你就调走了,我们怎么办啊?”这话让李君心里好一阵发酸,眼泪唰唰地掉了下来。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对自己的另一种肯定和信任啊!从那一刻起,他暗暗下定决心,哪里都不去,就当好这个支部书记。

2015年,苍溪县出台文件要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提拔乡镇领导干部。亲朋好友都劝李君一定要抓住机会。76岁的外公还专门到家里做工作,“娃儿呀,我们这一大家子祖祖辈辈没有一个当官的,你还是要当官哦!”李君也动过心,可纠结了一个多月,他最终放弃了这个可能是这辈子最好的人生机会。为了这件事,爸妈一个月没和李君说一句话。

李君知道,自己再次让家人失望了。可他不后悔。今天的岫云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成为省级“四好村”;今天的岫云村,开会掉根针都能听见声音;今天的岫云村,264户人家里,153户有了小汽车;今天的岫云村,走出了一条以村为品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天的岫云村,每天都有专人指导生产、收购产品;今天的岫云村,每个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岫云村正是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步步走向幸福的。尤其是最近五年,村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知道李君要到北京开会,72岁的侯大爷动情地对他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感谢党和政府,我就是现在死了,也值了!”

岫云村,是很多山区农村的一个缩影。李君的归来,让岫云村有了更多发展可能。对未来,李君已经有了新的目标:希望岫云村这种模式能够走向全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做出更多贡献。

(本刊记者编辑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君成都
侗乡巨变呀啰耶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在成都
《皇清诰授荣禄大夫李君墓志铭》笺释
答 案 (小小说)
意外收获
负心妻子痴情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