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绍据:只要有颗为民心记者也能扶真贫

2017-10-31

中国扶贫 2017年20期
关键词:山溪习近平

回顾自己33年的扶贫历程,福建省宁德市诚信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闽东日报》社原总编、原福鼎县委报道组组长王绍据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只要有颗为民心,记者也能扶真贫。

一份担当扶真贫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地方涌现了“万元户”“富裕村”,到处喜讯频传。

1984年5月的一天,时任福建省福鼎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县委报道组组长的王绍据,偶然得知县磻溪公社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极度贫穷的消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独自一人带上干粮,从县城乘车到公社,徒步走崎岖山路到了这个挂在半山腰的畲族村寨。全村21户、81口人分散在6个山旮旯,仅有一些贫瘠土地种几株番薯。几座茅草房和破败不堪的木瓦房,根本遮不了风雨;成年男女穿得破破烂烂,孩子们都光着屁股,连双鞋也没有;掀开几家的锅盖,多数是一半番薯丝一半野菜混煮……

看到村中百姓如此贫穷,连生活最起码的尊严都以难保证的尴尬窘境,王绍据顿时鼻头发酸,心如刀割。回到县城家中已是半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些曾经为革命作出牺牲的老区父老乡亲,还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日子。共产党员的天职是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新闻记者的自己应该面对现实,敢于实事求是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

想到此,王绍据索性起床挑灯夜战,终于写成《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调查情况报告。既如实反映了下山溪自然村的贫穷状况,也提出了减免其公粮、帮助其发展生产等建议。第二天清早,他乘车8小时将稿件送到省城,原想通过一位熟悉的资深编辑刊登内参,却不成想碰了钉子,“你怎么可以写这个稿子呢?这是给农村大好的形势抹黑!搞不好,你要被开除党籍呀!”

满腔热血却被浇了一桶冰水。直到回到家,王绍据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几位好友得知情况后赶来相劝:“你家祖宗18代都没吃过‘皇粮,你好不容易靠自学成了正科级国家干部,千万不要冒这个险啊!”这句话深深触痛了他的心。

王绍据12岁丧父,初中仅读了一年就辍学回家种地放牛。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掙工分,晚上就自学写稿。那时,家里穷得连煤油灯也点不起,他就想办法捉萤火虫装在鸡蛋壳里照明。功夫不负苦心人,日积月累,王绍据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通讯员,成了公社半脱产新闻干事,成了福鼎县委报道组组长。时至今日,自己能放弃这份工作吗?可是一转念,他又想到,类似下山溪村的穷村也许在全国还有不少,如果不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党中央怎么能知道下情呢?自己还配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记者吗?自己如何面对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那些和自己童年一样念不上书的孩子们,更是让他痛心不已。一个个念头在脑海中不断闪现,挣扎许久,王绍据终于横下心来,径直将稿件寄到了《人民日报》编辑部,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情愿回乡再当农民!”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收信部门及时将此稿编成内参报送中央领导,得到批示后,福建省委也作了批示。随后,福鼎县委对下山溪村开始实施特殊政策大力帮扶。接着,《人民日报》于1984年6月24日以来信形式刊登了《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一文,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引起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点燃了扶贫的星星之火。同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

一腔热血真扶贫

作为呼吁者,王绍据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下山溪村的扶贫进展。他用手中之笔,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加以引导。当村民对脱贫信心不足时,他撰写了《烂泥也能糊上墙》,鼓励他们树立志气;当村民养的猪、羊等牲畜发病时,他就带着科技书籍传授饲养知识;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他请求县教育局为村里兴办初小班,并帮助物色培训一名民办教师兼赤脚医生,一并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

当下山溪这个穷村“输血”多年成效甚微时,王绍据13次进山调研,得出结论:这里的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便写下《十年贫困帽,为何摘不掉》的长篇通讯,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倡导的“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扶贫精神,建议实施“换血”,刨穷根,弱鸟早离窝,进行易地搬迁。经过广泛动员干部群众,下山溪村搬到了赤溪行政村所在地。搬迁集资时,他带头捐出了两个月的工资。

1995年5月,下山溪村搬迁到新址后,饮水、用电、厕所、墓地等困难问题随之摆到了眼前。那时的王绍据已调任《闽东日报》总编辑,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他还是抽空驱车200多公里赶去与当地干部群众商讨解决办法。鉴于县乡财政拮据,王绍据到处“化缘”,为村民安装门窗玻璃、拉电线、装电灯、建公厕。当看到有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时,他把自己获得中国新闻奖的6000元奖金全数送到学校,为18名适龄儿童解决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学费问题。

在当时,6000元是一笔不少的款项,王绍据的爱人原想用这笔钱购买一套大些的商品房,让全家7口人不要再挤50平方米的小宿舍。但王绍据认为,贫困村要扶智,让下一代学到文化知识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终,他说服了爱人并得到她的支持。后来这18个孩子,有的读到初中高中毕业,有的读到中专大专,还有一个大学毕业,都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村里脱贫的主力军。他爱人也喜不自胜地说:“这6000元奉献得实在太值了!”

如何让赤溪村群众通过“造血”致富?王绍据不止一百次到村里,同镇村干部群众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从中汲取理论指导,商量发展旅游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各方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特困村成了“中国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畲族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比1984年增长了65倍。

穷村巨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为赤溪村作了近200字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个村的脱贫致富方向。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赤溪村干群代表对话,鼓励王绍据要“认真总结宁德的扶贫经验,为下一步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余热。”为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王绍据顶着严寒及腰椎突出的剧痛,加班加点28天,全面总结了赤溪村从“输血”、“换血”到“造血”3个历程的7个方面经验,写成10万多字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自那以后,年届古稀的王绍据依然为扶贫奔波忙碌着:应邀为宁德市政协文史委主编40多万字的《滴水·筑梦》,详尽叙说扶贫开发历程的“宁德模式”;2016年6月、9月先后两次受《人民日报》、人民网特邀进京作客“强国论坛”和“新长征圆桌会议”,讲述精准扶贫体会;为了探讨怎样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2016年国庆节期间,自费到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考察调研,认真总结发展林下经济、林产权抵押贷款、碳汇交易等有效经验,采写成《叶子变票子,鼓起钱袋子》的调查报告,于10月26日在《人民日报》全文刊登;2017年8月下旬,应邀到贵州省毕节市开展讲座,并总结了深度贫困地区4条有效经验带到宁德借鉴……

看到王绍据比在职时更忙,许多亲友又相劝:“你在新闻界已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还在折腾什么呀?”他的回答是:人生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小车不倒只管推。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本刊记者编辑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溪习近平
山溪
鹧鸪天·晨步周源山溪水边
山溪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山溪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故乡的山溪
标题党
最大的敌人(外一首)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