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7-10-30杜娟黄小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杜娟+黄小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知识水平的高校党员干部、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途径,是其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应当具有的价值水平,激发了其创新热情,同时,高校也为其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但传统高校思想教育过于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性不够重视,使其在创新性上的培养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随着高校对学生要求的提高,传统思想教育的弊端给创新人才的培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批判性的改变,能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改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68-02

一、当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1.创新人才接受思想教育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深厚的学术能力,也要求其思想素质过关,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足够高的要求。但目前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始终倾向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缺点突出。各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机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总体来看,只重视专业知识的高校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思想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2.创新培养机制。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科特点,为培养创新人才,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探索无论涉及到哪个学科,都强化了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教育革新和科研教育,形成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的模式,也形成了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总体格局。而在各种模式之中,部分高校的教学依旧倾向于重知识传授而轻思想教育,对于思想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认识不足。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全面发展才是评价一名科研人员是否具有创新与自我进步能力的重要依据。在人才培养之中,仅仅关注学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人格是否养成,是否具有完整的思想与积极的人生观。在新形势之下,高校思想教育必须站到与专业能力培养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确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内在潜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3.思想教育的现状。在当下的环境中,围绕专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回应,也是高校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途径。但是,高校培养学生不应该只倾向于让高校学生具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创新人才不应该只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但现实之中,思想教育并不被大多数高校所重视,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直接导致了思想教育不被学生重视,思想教育难以相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目标之中。这就导致了创新人才的思想教育素质和道德素养不足,降低了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其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是一种在高等教育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对创新人才的形成不可缺少。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观念,为创新人才提供创新的方向,整合创新的力量,净化社会环境。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广大高校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提升其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决心与愿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励大学生的精神,激发他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创新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不断经受来自社会上、国际上的挑战,更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与他人合作,而思想教育可以培养高校学生与人合作的思想和能力。同时,积极的思想教育能给予高校学生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激励他们勇敢前行。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个体人格的完善,品行的优秀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的精深更为重要。其个体人格的完善与否决定了其个体价值,而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得高校学生发挥其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拥有深层次的精神诉求,这就是它们追求创新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并激发起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保持其思想文化的高度,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可以引导高校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创新人才的出现,要求其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人格和创新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在建设创造性社会环境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价值,还是其塑造正确的社会环境的价值,我们都应该加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促进高校学生成长为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在传统教学无法取得应有成果之后,基于建构主義的新型教育开始兴起,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克服传统教育中的弊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散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建构主义教育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们以自身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为主,以教师的答疑为辅,在学习上使用发现法等途径学习,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索者,而教师更多的是作为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这种基于建构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人才的成长铺路的目标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帮助。endprint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思想教育的角色十分重要。要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比重,还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在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进行创新。随着思想教育在教育中所占比重的增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培养出理念更为宽容、完整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文思想关怀的一部分,将其与科学的专业知识相融合,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符合当下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教育要回归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目要紧跟大学生们生活之中的政治话题,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政治话题,养成完整的政治观和社会主义思想,保护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思想教育应该对大学生开启创新型人格的教育,为其成才奠定稳定的基础,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思想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科研教育的相融性,使其互相交融,互相增进。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之中,学校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利用情景及当下热门话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应当是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同时也是学习之中的主体,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愿而且积极地参与学习,将思想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

思想教育的课程应采取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当前的思想教育科目不应该固守传统课堂模式,应当创新授课模式,开放课堂是当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凭借自身优势,将教育内容加入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延展思想教育的覆盖面积,拓宽大学生的政治生活面积,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大力接触政治内容、锻炼团队合作能力与政治思想,掌握社会调研的方法,奠定创新人才接触社会的基础,实现社会与专业知识的无缝对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善与恶,引导学生把学习和探索知识与探索社会这一行为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知识与创造的目的,以及创新研究的对象等问题。同时,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注重自身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造精神,不重视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和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不能很好地被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也就难以培养起来。

在学习环境方面,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在现实中,创新的道路上往往充满艰辛,也常常需要大家的通力协作、互帮互助才能完成。学生个体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探究者,实际上,真正的人才与他周围的学习共同体紧密相关,学习者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一同探索与创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如建构主义认为,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有不少启示意义。学生并非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学习的,每个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都会形成自身特有的经验与知识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学习情感的特殊性,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四、结语

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应始终坚持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只有人格完善的创新人才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之中思想教育所占的比重,才能保证创新人才的高素质与高能力,并可以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班巴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