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环境下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对策研究

2017-10-30沈一岚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市场经济

沈一岚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下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快对新时期的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结合市场经济下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提炼出体育人才的基本素质要素;然后利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7所体育院校进行调查,就目前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结合新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院校未来人才培养的要点或对策,以期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大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育人才;素质要素;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64-02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国高校体育专业目前多是以培养“经营型”和“管理型”的人才目标体系为主,而这种培养目标体系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体育专业就业压力加大。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部门和与体育相关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在一些技能指导和辅导方面人才严重缺失。由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导致人才培养的错位,严重制约着高校人才培养。因此,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对目前的体育人才素质进行重新定义,对完善高校教育功能,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人才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创新、创意”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意识的未来青年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基础。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也开始改变过去的“统包统分”模式,进入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选择阶段。在这种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用人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也对人才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外事和体育经营等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忽视大众化体育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在群众体育、体育经营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来讲,如何结合企业和市场的新要求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加严格地接受社会企业对人才的新标准,成为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人才素质要素要求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由此,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给体育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体育人才具备可在工作、学习和运动方面的体育能力。根据 Spearman的两要素理论,对这种能力进行描述,可以将其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而其结构则可以分为自我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等。而根据部分学者对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在企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面,能力强、业务强、水平高等要求都有较多的企业选择。因此,传统的以培养体育专长的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社会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戴健(2013)则结合新时期下的企业人才需求挑战,认为可以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划分为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几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戴健提出的体育人才素质结构比较能够体现和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其中,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遵循道德规范的素养和能力,具体来讲包括思想道德和伦理道德;人文素养主要为人文社会方面的教育;业务素质不仅包括知识结构,还包括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身心素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创新素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能力,是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将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人才需求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多向性高级体育管理人才;二是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三是培养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丰富知识和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三、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为了解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选择7所不同的院校的已经毕业的1 033名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市场需求的素质结构方面,实际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在基础体育知识层面,还是在体育能力方面,都不能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造成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思维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思维中,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对体育人才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体育人才培养整体素质不高。同时,缺乏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体育课程体系等,也是造成上述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转变体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加快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成为目前人才培养的重点。

四、市场经济下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是前提。面对目前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方面,要主动贴近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岗位中的适应能力;在基础知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关系上,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拓展专业知识范围,从而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向性;在能力与素质培养上,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问题上,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来讲,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影响来培养的。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体育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方面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等。因此,要提升体育人才的素质,加强对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而高校可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各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为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endprint

3.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体育人才课程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结合市场需求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体育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对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特色课程设置。如在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对科学、人文等的比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课程结构方面,要根據社会化的需求方向和趋势,拓展专业口径,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在学校期间,2/3的时间要扎实体育技术和技能,并重点就这方面的技能展开调整。而在1/3的时间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包括沟通素质、交往能力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地适应社会。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学分管理等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需求,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上述的调查看出,教学方法落后是影响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教学方式转变,是实现人才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随着现代社会步入信息化和知识化,以多媒体、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改变现代教学方式,从而给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采取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并加大对现代体育教学仪器的资金投入,同时重点开发以多媒体和网络教育为中心的现代辅助教学方式,以现代教学方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面临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部门必须及时转变思路,加强对课程体系的更新,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展体育人才未来的就业渠道,为新形势下的体育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秀玲,江莎莎,彭颖.基于创新型体育人才素质模型的实证分析[J].运动,2015,(19):1-2.

[2] 户永伟,吴志建,周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1):83-87.

[3] 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4] 余卫平,何志均.高职院校创业型体育人才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6-58.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