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与大学过渡期教学实践方法的思考

2017-10-26宋迎新李屹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0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过渡期以人为本

宋迎新+李屹巍

摘要: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因为教学对象不同,因此教学理念相差很多。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因教育体制发生改变而感到一种不适应。本文针对大学教育初期,学生对专业理解的片面性、对高中到大学过程后的疲惫性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因势利导地提出采用“过渡继承法”、“顺势尽兴法”以及“连贯施教法”来保证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持久力,最终确保教育成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过渡期;专业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240-02

一、引言

在大一教育初期中很多时候教师会抱怨学生质量是“一年不如一年”,其核心就是认为从大学扩招后学生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从而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越来越吃力,且最终导致教学成果逐年下滑。这个话题引起了笔者的反思,平心而论,当今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实和笔者上学时有所不同,思考问题方式也存有偏差,做事态度更有所区别,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大学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那么在这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找寻到适合这个时代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新时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教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笔者把自身十年教学工作的所悟、所得进行整理,总结出几点教学方法以供借鉴。

二、过渡继承法

大学的教育以专业为主,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以基础知识作为基石专攻某行业的技术。但是纵观全局,无论哪个行业的技术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不过多了些实用技巧而已,因此大学初期如何凭借高中的基础过渡到对专业的热爱必然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心理学来说人类对陌生的事物往往具有抵触情绪,而如何处理这抵触情绪会对人生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以信息学院为例,信息学院其原身是自动化学院,而自动化专业的本质就是以弱电控制强电、以强电控制机械,因此电学知识在信息学院极为重要,不过电学只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生在初高中物理上已经反复接触过相关知识,大学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学习只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更加具体。举例来说,初高中的某些电路控制实验是采用手动控制来实现,而大学是采用一些电子器件来实现,差别就是减少了人为干预,所以这种过渡过程就应该从高中的物理实验入手,让学生首先了解这类实验原理,不产生排斥情绪,然后告诉学生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到一种简便与神奇,进而就把学生从基础教学引入到专业教学。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以学生眼光来看“专业”,就会知道这个名词是多么的模糊。学生们的志愿与专业往往是父母和教师帮忙填写的,确切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专业是什么,更不知道专业要干什么,而在大学通过简单说教的方式是没办法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某个实验做过,不陌生,不恐惧,甚至觉得有点好玩,想持续地玩下去,那就是最好的,也是能一直持续完成的动力。而这就是专攻一门技术,就是专门从事一个行业,就是所谓的“专业”。所以这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是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大学的专业,而是更能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专业”这个概念。

三、顺势尽兴法

其实我们的教学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中生最后一年是怎么过的,而这一年也是与大学初期生活接触最紧密的一年。据笔者了解高三经常被称为“黑色的高三”,学生们一直处于反复的做题、考试、背诵中。这种应试教育理念是以理论和记忆为主导,实验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压抑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作为核心思想。可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往往这种教学方式时间越长,学生本能越会产生出一种抵抗记忆的情绪,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或新闻上看到某高中生在高考结束后,出现集体撕书或者是烧书等极端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生升入大学时,他本能地想少背一点书、少记一点理论知识、少一点考试,更想多动动手去实践、更想少点考试、更想把自己压抑的兴趣进行解放,他们满怀着激情憧憬着大学的生活不再是死记硬背,不再是简单地对着枯燥的书本,不再是只准看不准碰地讲解。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大一课程对于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几门基础课,如“高数、外语、大学物理、基础化学、思想教育、线性代数、概率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这些课动手操作较少,更多地是要求学生记忆与背诵。我们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以先打好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分析专业问题的作为思想架构的,因此要求学生在大一到大二期间先学习好基础理论课,然后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在大三和大四时才是专业实践课,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厚积薄发”。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忽略了学生已经在高中生活经历了3年强化记忆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求新热情,忽略了学生的逆反情绪,忽略了学生的操作兴趣。当我们开始讲授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时,学生在心理上对大学美好的期盼完全落空,认为大學只不过是高中的一个延续,从而很早就产生懈怠情绪。其结果是等到学生到了大三、大四时,他们的实践热情已经消失殆尽。而那个时候为了找工作去通过四、六级,或者为了工作而忙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招聘会时又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时间。当他们的精力忙着为了各个毕业消耗殆尽时,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学历不如能力已是不争之谈,用人单位极其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只有能做事的人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实际上就是确定一个大学对外的口碑,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学生最宝贵的大一、大二期间因势利导,在他们最有兴趣去实践的时候让他们充分动手,保护好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实践积极性,且这个时候学生在高中的思维惯性还存在,他们对教师的敬仰与害怕还一直保留着,因此很听教师的话,这个时候教师只要稍加鼓励与肯定就很容易塑造出他们的爱好或者是兴趣。而当他们因为兴趣而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时,这时教师再循序诱导的铺设相关原理性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连贯施教法

大学的授课方式采用逐步递增,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一门专业中不同课程分别由几个教师来负责,每个教师只精通一两门课程。教师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课程时既不能连接上以前学过的知识,又无法对后续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铺垫,整个知识架构分片、分段、分块互不连接,由于这种知识的断续性,因此在实践中根本无法使用,学生最多只能做简单地模仿,且由于无法贯通,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极高,到了大四时往往只记得自己学过什么课而不知道自己学会什么课。高中的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这点,高中的任何一门科任教师基本都是从高一教到高三,很少有中间换人的情况。虽然高一、高二、高三课程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教师的一致性,使课程的教学始终保持连贯性。而大学在每一学期的配课中,任课教师的人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不能有效地配合,就会使学生的知识架构变得七零八散。最适合大学的教学结构,就是使该专业的教师最好能完成一次大一到大四整个大纲的教学科目,而不要只上某一个年级的,或是在大四时由几个综合素质极强的教师对学生整个大学的知识进行穿插与总结,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知道各种课程的因果、连贯、与借鉴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承上启下地完成知识的连贯性。而任课教师在整个大轮回教学中必然使知识得到完备,这样在实践教学中领悟就会越深刻,就可以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各门课知识完善教学,而教师对整个专业的完善认识,对专业技能地深度把握,对各种课程知识的连贯运用则会对学生完整的知识架构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五、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广泛,复杂、深入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方法与尺度。“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但是如何学、怎样学、怎样能学得好、怎样能将学到的知识转换到用的成果,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导。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内驱力,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实验条件发挥其积极性,让兴趣变成成就感;最后要让教师将分散的知识体系统一化、连贯化、持续化,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样,学生一定会学得更明白,做得更开心,实践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奇,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32-34.

[2]何照荣.高等院校机械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47,71.

[3]田海梅,朱保平,陈爱萍.基于CDIO模式的综合项目改革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0-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过渡期以人为本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及过渡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