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推动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0-26陈嘉扬钟绚芳

财税月刊 2017年8期

陈嘉扬++钟绚芳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拓展,金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金融业务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金融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行,金融机构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却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为提高农村推动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效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金融教育,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程度

一、调研地点及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宝山乡黄塘村、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江州镇洲头村、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马荃镇马荃村等五个村庄作为调研地点。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12-18岁的青少年,其次是18-24岁的青年,为了更好的发掘青少年特征与其他年龄段在金融知识普及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也调查了一些其他年龄段的人,这些人中有农民、务工人员、学生以及退休人员等。

二、影响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程度的因素分析

1.农村青少年自身特征方面

(1)性别因素

我们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多个调查选项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男性会学习金融知识并且十分主动的占比18.18%,要大于女性的15.79%;有33%的男性一般了解金融知识,30.73%的女性一般了解金融知识;有63.64%的男性能够识别假币,57.89%的女性能够识别假币;有87.88%的男性了解电子银行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71.05%的女性了解电子银行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有21.21%的男性知道征信报告的查询方法,13.16%的女性知道征信报告的查询方法,有24.24%的男性了解股票、债券,5.56%的女性了解股票、债券。综上可见,男性相对女性来说对金融知识了解的更多,农村应该加强对女性群体的金融知识宣传。

(2)家庭因素

本次调研发现,青少年借助亲朋好友这一渠道获取金融知识占比最高,根据我们的实际访谈我们也发现,当有比较了解金融知识的亲朋好友的时候,青少年会受到他们的熏陶,从而接触到更多与金融知识相关的话题,了解金融知识的程度也更高。

(3)收入因素

对调查对象家庭收入水平进行划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800元-1500元之间会去学习金融知识的占比最多,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青少年会去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占比最多。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有能力让小孩接触到学习金融知识的机会,所以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对金融知识了解的更多一些。但是一些家庭经济较差的青少年虽然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更少,但是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身份职位因素

将调查对象的职业类型与各金融知识点的调查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群体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最高,辍学在家务农的青少年与在县城附近打工的青年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基本持平。此外,外出务工的青少年基本不会去学习金融知识,在村里务农的青少年多少会受到一些金融机构进村普及金融知识活动的影响,还能接触到一些金融知识。学生群体接触金融知识的机会最多,并且有18.33%的人会去主动学习金融知识。

(5)学历因素

此次的调研对象都有初中及以上学历水平,说明他们都具有学习金融知识的能力。但农村青少年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意识比较薄弱,大专和本科生会学习金融知识的占比最多,学历越高,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青少年比例也越高,想从事金融行业的想法也就越强。而初中和高中生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会去学习金融知识,他们多都以课本学习为重,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

2.金融机构及政府方面

(1)宣传内容形式

样本区域金融知识的宣传有一定的作用,但宣传内容过于单一,只局限在存银行卡的用卡安全、防范金融诈骗、简单的理财服务等范围内,对股票、国债、基金等新型金融投资方式则长期忽略,一些金融创新的产品更是鲜有涉及。而且该地区长期以来采用“一锅端”的宣传方式,缺乏针对性,忽略了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结构性差异和对金融知识需求的多样性。

(2)宣传的长效性和系统性

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缺乏长期宣传,多临时宣传。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时,大多集中于 “宣传周”、“宣传月”进行突击性的金融宣传,常年性有计划的工作则进行的比较少。宣传过程中,重视了金融知识的灌输,但都相对零散,没有系统性对青少年进行知识介绍,因为缺少长期教育的规划,大多数宣传教育集中在基础金融知识的普及上,容易造成同一知识的反复宣传,进一步深层次知识从未宣传。再者,并没有重视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宣传教育的效果把控。另外,宣传的知识也缺乏系统性。

(3)硬件配备与从业人员素质

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差的情况,大大限制了对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关注度与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现阶段,村镇一级的银行或信用社只能实现基本的存贷业务的办理,因此,对于普及青少年金融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局限性。此外,农村金融服务硬件设备配备不足,也制约了新型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4)体制制度

金融体制未能真正与时俱进,在万象更新的金融发展中农村的金融制度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惠农金融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及时,对农村青少年的关注力度不够。

3.其他因素

江西省一些地区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金融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導致对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关注程度不高,甚至无法开展普及宣传教育,这都大大限制了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的掌握了解。endprint

三、农村青少年特征与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相关性分析

1.青少年的教育程度限制了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宣传作用

农村青少年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普遍偏晚,这大大拉低了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随着教育程度的低下,人们的理解能力也将下降,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偏好于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基于这种情况,人们会更喜欢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宣传方式,而导致下乡宣传方式的宣传作用受到限制,没有起到起本该有的宣传作用。

2.家庭经济情况造成青少年对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逆向选择

虽然说最受欢迎的普及渠道是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宣传,但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部分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电脑、手机和电脑等媒体工具,致使他们只能选择下乡宣传、网店宣传等渠道。这种情况虽然加强了除媒体宣传渠道外的其他渠道的宣传作用,但是这是一种被动的宣传方式,没有实现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最初目的。且我们在调研地发现,网点的宣传内容比较贫乏,没有媒体宣传的丰富。再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家里资金不足,家长缺乏鼓励孩子多了解金融知识,这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3.性别差异导致青少年对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偏好程度差异

由于性别的差异,人们的性格有所不同,价值观不同,对某种事物的偏好程度也不同。从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发现,男性偏好于媒体宣传渠道,女性偏好于学校和专业书籍等宣传方式。而对于了解金融知识的态度,男性较女性更为主动。我们在调研地点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大都家庭都是丈夫管钱,对于少数妻子管钱的家庭,我们发现都是女方较为强势的家庭。从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农村的性别意识还是相比于城市较为强烈。基于此种原因,农村青少年有了更深的意识,男生多数迫于压力挑起家庭经济重担,提前会主动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并关注一些常见的宣传渠道。从而形成了性别差异导致青少年对金融知识普及渠道的偏好差异的情形。

四、推动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现状

1.接受水平低

由于农村中壮年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多数不识字,对家庭的教育不够重视,这对金融知识在农村青少年的普及、推广中造成了障碍。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存在的互动性、相互性,基于以上状况,导致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难以准确了解、把握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的需求,造成需求信息在一定空间的不对称。

2.时效性不长

仅靠人民银行和部分金融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设开展宣传普及活动,青少年能接受学习的时间很短、间隔长。通过调查情况看,青少年每年能接受到金融知识学习的时间,低于10个小时的占64.7%,10个小时以上30小时以下的占26.5%,30小时以上50小时以下的占8.8%,100小时以上为零。

3.系统性不强

从调查的情况看,认为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零散的占78.1%,部分了解的占21.9%,认为较全面的为零。首先,在宣传方式上主要通过发放一些小宣传卡、张贴海报、电视、电台等形式。这些方式一是受篇幅的限制宣传的知识零散单一;二是宣传的内容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保留下来,容易丢失。;三是在宣传者层面,不同的宣传者也只是站在各自业务工作范围内开展宣传。正是这种宣传方式和宣传者本身的局限性造成了宣传内容不全面、不系统。

4.操作性不够强

在对青少年金融知识的宣传上,多只是课本理论知识,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即便要享受金融服务时,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使用ATM机,如何办理挂失卡等。

5.普及面不广

对于那些偏远、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来说青少年金融知识下乡都很不容易到达;另外,有的乡镇连金融网点都没有,金融知识对于那些青少年来说更是大大的限制对其了解。

五、推动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建议

1.帮助农村青少年强化金融意识

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青少年对金融知识接受水平低,学习金融知识的时间少及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帮助青少年树立金融意识是关键。青少年的金融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家庭环境尤其是家人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所以要提高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率,首先要成年人起带头作用,发挥父母对小孩的指引作用,在假期鼓励孩子利用压岁钱及平时的零花钱进行理财,开学季交学费的时候带领孩子一同前往银行办理业务,尽量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金融实践操作,化抽象的金融知识为有形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金融知识的可操作性,从而增强青少年了解和学习金融基础知识的欲望,多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主动学习金融知识。

2.丰富对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内容

建议金融机构举办“金融知识进校园”的活动对象多侧重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当地的一些中专生,替代以小学生为主要宣传对象。小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浅显,对金融知识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很低,而初中生和高中有一定知识储备和金融知识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为了提高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有效性,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普及金融知识的过程中以面向初、高中生为主。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普及不同层次的金融知识,有条理有规划的选择每一次活动需要宣传的内容,从而使金融知识普及的内容系统化和多样化,同时也给青少年一个接受金融知识普及层层递进的缓冲阶段,让他们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3.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知识普及渠道

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青少年偏好的接受金融知识普及的渠道,有针对性的选择向农村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识的方式。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多发展互联网、影视媒体以及课程培训等金融知识的宣传渠道,多快好省的向农村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推动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效率。同时,银行可以多与学校合作,举办“金融知识竞赛”、“金融知识征文比赛”等宣传活动,培养青少年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

4.加強政府对农村推动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支持力度

建议政府在农村设立专门的普及金融知识的监督管理部门,切实执行政府下达的支持农村推动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的相关政策。甚至可以在村里建立一个专业的金融知识教育基地,以帮助青少年系统性的学习金融知识。在该基地可存放一些关于金融知识普及方面的读本和理财书籍,村民通过登记信息并且交一定的押金来借阅书籍。政府可以为该教育基地分派数位金融专业人员,为村民解决金融知识方面的疑问,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范畅然,马梦晖.当前农村青少年金融知识水平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 2014(46):175-177.

[2]柳明花.关于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调查分析--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 2015(2):63-66.

[3]黄开展.广西新农村农民现代金融知识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5):97-99.

[4]朱林.金融知识普及从“苗苗”抓起——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中心少儿财商课堂“开学第一课”写真[J].中国农村金融,2013(20).

[5]杨静.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金融知识普及措施与启示[J].国际金融, 2014(3):6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