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2017-10-25庞桂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误区小学数学

摘 要:计算教学中的误区:1.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学在课堂中使用很广泛。2.注重量的增多,未注重质的提升。 3.课堂练习时间少。4.口算速度训练不到位,教师要求计算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设置好计算的“最近发展区”。3.保证适量练习。4.不同的题例采用不同的方法。5.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误区 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是学习的根本,学习内容加、减、乘、除,其编排顺序同样也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了巧妙的安排:一年级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进而到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学习“九九”表内乘除法、三年级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到三位数乘一位数、四年级小数的混合运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这些不同的计算教学内容,其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自成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及活动经验的不同,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于总结计算教学中的误区以及探测计算教学中的方法。

一、計算教学中的误区

1. 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学在课堂中使用的很广泛。而真正计算教学成为了课堂的“配角”,他们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需要设置情境,缺少了情境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情境设置就会牵强附会,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训练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影响了教学进程,使计算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2.注重量的增多,而未注重质的提升。学生展示了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就得到“满足”,而不管思维层面上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而学生喜欢的方式是固定的,没有变化,有的孩子甚至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从短时期来看孩子弄得计算成绩有所提高,但是计算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3.课堂练习时间少,分配不合理。上课时间短短40分钟,有的教师“满堂灌”依然是普遍现象,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翻来覆去说计算的方法或是自己一直演示计算,而没有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的课堂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速度训练不到位,教师要求不高。口算的检测相比较笔算比较繁杂,因而,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学生口算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影响计算速度。

二、计算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在计算教学中的误区,首先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正教学方法,才能让计算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主题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联系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发计算学习动机。

2.设置好计算的“最近发展区”。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进行大胆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就知识体系而言,学生学了整数以后再学小数和分数。因此,在学习新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3.保证适量练习。课程改革以来,由于数学的教学课时减少,因此教师的课后辅导时间和学生的课后训练的时间也相应减少。所以,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再加之学生短时记忆能力比较弱。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

4.不同的题例采用不同的方法。

5.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改头换面培养应该渗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作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比重很大的计算数学,计算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往往老师和家长把计算错误归结为孩子的粗心。我认为要提高计算课教学的实效,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为学生创造干净、整洁的书写环境。有的孩子桌子上的东西一大堆,放的乱七八糟,写作业时,作业本放不整齐,一会书本掉下去,一会儿笔套掉下去,思路总是不停地被打断。因此,要求学生写作业时,桌面一定要收拾干净,除相关的书、本、笔外,其余的东西一律不放在桌面上,保证一个宽敞的书写环境。

(2)审题的习惯。筛选信息,确立关系。每节课在情境创设中,应为学习提供的情景信息不局限于两条,引导演生认真审题,选择有用的信息,旨在培养学生会用信息的习惯。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根据要求解答。选择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有三种,即:口算、估算、笔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重最多的是口算,在教学中根据例题引导学生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运用估算,引出笔算,使学生明白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灵活的选用计算方法。

(3)检验的习惯。检验是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要看数学、符号有没有抄错。二是要看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学生将终生受益。

作者简介

庞桂芬,女,汉族,四川省西充县凤和乡。汉语言专业。专科学历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误区小学数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