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牢牢把握”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017-10-25穆瑞丽白翠芳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阶段性群众

穆瑞丽+白翠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个“牢牢把握”的核心要义是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制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两个“牢牢把握”为我们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谋划事业发展的现实依据

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来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来思考。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坐标,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总依据。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是,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因此,从基本国情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都有着鲜明差异。我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环顾全球,经济政治重心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势不可阻挡。地缘政治因素错综交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立足国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等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变化的同时,多年来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地区和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全面脱贫任务仍然艰巨,人民群众需求更多样,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日益激烈,互联网社会新风险不断涌现,改革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谋划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形成了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军民关系。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坚信人心就是力量,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深度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目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惩治腐败、整风肃纪,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五年来,我们党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优化医疗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我们党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要。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八个更”概括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反映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endprint

三、以两个“牢牢把握”为前提,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干事业的行动中以两个“牢牢把握”为导向,谋划实施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制定方针政策、解决问题时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不能脱离或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要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牢记初级阶段;在谋划长远发展、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初级阶段。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理解当前时代特征、把握发展机遇。面对世情,既要看到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全球性難题不断涌现的巨大风险挑战,又要认识到当前仍是我国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战略,抓住国际产能贸易合作和新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促进地区经济开放发展和转型升级。面对国情,新常态是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突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发展的总体遵循,“五位一体”是我国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是要在干事业中贯彻落实的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经济的集中着力点。这些新阶段的新要求,既对现实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又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要充分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就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真正实现经济动力的转换和绿色生态、全面协调、全民共享的发展。面对党情,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强力反腐到党的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政治保证。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一心为群众办事,又要有会办事、办成事的勇气和本领。一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作为事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温暖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推进事业。二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充分认识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新时期的群众需求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新举措,善于在回应时代和民众需求中创造经济发展新亮点,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阶段性群众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化学阶段性创新测试题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化学阶段性创新训练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