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屠格涅夫短篇小说《木木》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

2017-10-24朱晓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屠格涅夫木木

朱晓东

摘 要: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诗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家庭的屠格涅夫,从小目睹了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因而产生对农奴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木木》是屠格涅夫在被囚禁之中写作的一片短篇小说,也是他最为出色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各自突出的一些特点,作者正是通过对作品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影射当时社会的悲哀。

关键词:屠格涅夫;木木;人物形象;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作者简介

1.1成长环境

屠格涅夫生在旧式贵族之家,对农奴的生活耳闻目睹,他十分同情农奴的遭遇。因而他一直就反对农奴制,这在他一生中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都显而易见。屠格涅夫的《木木》创作于屠格涅夫被捕之后,由于当时官方的查禁,该作品没有被及时发表,而是在屠格涅夫逝世后才发表在杂志上。但该作品对后人的深刻影响并未因此而打折扣,反而更加触动人心。

1.2接受教育和新思想

屠格涅夫从小就接受高等教育,他曾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学习,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学习各种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毕业后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1838年又到柏林大學学习。屠格涅夫深切感受到了国内封建农奴制的不公平,出国留学后又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思想及制度,因而屠格涅夫回国后便拿起笔杆,利用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开始了反农奴制反封建的创作。通过揭露农奴制和封建的弊端,来试图唤醒国人的思想,振兴国家,推动社会进步。

1.3求学之路

从屠格涅夫开始接受教育,他便一心致力于对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学习。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之后出国留学学到的先进思想文化都深深影响了屠格涅夫,于是他便创作、发表了一系列先进的作品来抨击农奴制、反映现实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同时宣传新思想来激励和唤醒人民对新生活新制度的希望。正是由于屠格涅夫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律。使读者能够对他作品中描写的场景感同身受。《木木》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所运用的文学手法都让人觉得这甚至是一则“寓言故事”,该篇小说的寓言性相信每一位读过的读者都深有体会。

1.4创作之路

很早屠格涅夫就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初期的主要作品有诗剧《斯捷诺》等。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初期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为浪漫主义风格。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他和著名作家李根合著了《巴拉莎》,自此之后他的创作风格变为现实主义。之后屠格涅夫逐渐转向了散文、剧本以及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都可以看出他的中心思想就在于反农奴制反封建,深刻揭露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二、创作背景

2.1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初期的俄国还正处于顽固的封建统治时期,农奴制盛行的社会。农奴们的生活十分贫苦,没有人身自由,被允许买卖,受尽欺凌,苦不堪言。而农奴的数量却不在少数,当时的世界正在开始兴起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农奴既没有购买力,而且由于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发展资本主义需要的劳动力也缺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木木》的创作背景

由于《猎人笔记》的发表,作品中反抗农奴制的倾向触怒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屠格涅夫便被捕放逐。然而悲苦的处境并没有削弱他的创作热情,在被捕期间他仍然坚持创作,不改初心以反农奴制为主题,创作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木木》。《木木》以屠格涅夫小时候家中的人物为原型,小说中的刁钻霸道的女地主身上有作者母亲的影子,而主人公格拉西姆原型则是作者幼年时家中的一名农奴,屠格涅夫在创作这篇小说时通过艺术的手法把生活中的事加以升华,更加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农奴制的不公平。屠格涅夫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生活,没有过多矫情的修饰,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1踏实肯干的农民格拉西姆

充满干劲的朴实形象是格拉西姆最大的特点,身有残疾使格拉西姆的形象更加充满悲剧色彩。刚被带到城市中时,格拉西姆并不习惯这样的生活,他在农村田间生活惯了。太太给他准备了简陋的住处,他认真仔细的布置打扫,整天任劳任怨的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格拉西姆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爱憎分明。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这样淳朴善良的人却只能为人奴仆任人摆布,这种描写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农奴们的无奈和悲苦。

在格拉西姆送走了木木之后,格拉西姆匆忙地走回自己的故乡,回到那个自由的乡村。作者在这段对格拉西姆回乡路上景色的描写十分细致。格拉西姆最后的出走是他对农奴压迫命运的最终反抗,同时也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新的希望。终于他摆脱了时时被人掌控的命运,回到了家乡——美丽的属于自己的环境中。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最终他获得了自由。这其中是否也暗示着农奴制终将被废除,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呢?或许这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3.2刁钻任性的女主人

作品中女主人的形象作者是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并加以创作的。刁钻任性是她最大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着旧时的地主形象,蛮横霸道,唯我独尊是贵族们的性格写照。只因为自己的一次突发奇想把塔季扬娜嫁给无所事事的酒鬼卡皮通,就这样轻易地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人生,甚至都未曾想过考虑塔季扬娜本人的任何意见或是想法。但即便这样却也没人敢说什么。一开始女主人还是喜欢格拉西姆的,但也只是因为他任劳任怨,可以为她工作而已。自私自利的想法在她的脑中根深蒂固,她从不会为任何人着想。在发现“木木”时,本来出于好奇想抓住它,但是当女主人把木木带到她的房间里时,可怜的木木吓坏了,它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无助的木木便冲着女主人叫了几声,试图用动物最原始的本能来保护自己。但是就因为木木的反抗惹得女主人十分气愤,就因为这样她各种找借口命令人把木木赶走。最后格拉西姆迫于无奈不得不亲自送走了木木。就因为女主人的蛮横无理,任何人,包括动物,都不得违背她的意愿,否则就会被驱逐。作者通过对贵族的描写,从侧面表达出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endprint

3.3聪明的加夫里拉

加夫里拉——女主人家中的管家。没错,他也只是一个农奴而已,但是能看得出来女主人对他多少是有些不同的,这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例如女主人在考虑为卡皮通撮合一门亲事时,是与加夫里拉商量了的,并嘱咐他把这件事做好,加夫里拉聪明在于他对女主人的命令从来都是言听计从而且可以努力的完成任务,他虽然明知道格拉西姆喜欢塔季扬娜,但是他却从未想过违背女主人的意思,而是在卡皮通和塔季扬娜的身上做工作,说服他们并且最终还是撮合了他们。或许某些方面可以说他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吧。之后,在得知被太太命令人送走的“木木”又回来了的时候,加夫里拉依然是照着女主人的吩咐,带着几个人去找格拉西姆并命令他把“木木”交出来,格拉西姆自然也是明白他的意思,格拉西姆便對加夫里拉说他想自己送走“木木”,可是谨慎的加夫里拉不信任他,在格拉西姆向他保证之后,他还是派人出去跟踪了,他只是想把主人命令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出一点差错,这样才能讨得一点女主人的欢心。可怜的加夫里拉,在女主人面前做任何事情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好。作者通过这种通俗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感染读者的心灵。

3.4胆小懦弱的塔季扬娜

文中塔季扬娜的形象是胆小懦弱的,这从她的外貌中就能看得出来。她从小就受虐待,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当总管找到塔季扬娜谈及太太为她指定的婚事时,她还是一样没有任何的反对和意见,无论什么时候,她只有无条件的顺从和沉默,即便是自己的人生大事。就这样,老实巴交的塔季扬娜只因为女主人的一个突发奇想,便被女主人和管家加夫里拉撮合嫁给了游手好闲的酒鬼-卡皮通。作品中塔季扬娜的性格可能并不让人们喜欢,但这就正是农奴制下农奴们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最终,游手好闲的丈夫实在无药可救,塔季扬娜和她的酒鬼丈夫被赶到了乡村去。临走前,格拉西姆把一年前就为她准备好的红头巾总给力她,那本是当时他准备向她求婚用的。然而,无论如何她还是没办法不忍气吞声的跟自己并不喜欢的丈夫走,离开这里。最终塔季扬娜的结局可能就是这样毫无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吧。作者最后也并没有具体说明她的结局,可能也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自己的想象。

结语: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各自的悲哀,但是这些人命运的悲哀不正也是社会的悲哀吗?农奴制盛行的社会,农奴生活苦不堪言,他们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屠格涅夫的《木木》这篇小说虽然不长,但是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寄托的情感,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各种命运,感受到农奴制的落后。作品的情节描述的十分生动形象,深入人心,其中的寓意特征更是明显,读完后对读者心灵的影响更是不小。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篇小说,不如说这是一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格拉西姆的原型是作者小时候家中的一名叫做安德烈的农奴,现实中安德烈并没有出逃,而是始终为女主人劳作,但是在作者笔下,格拉西姆可谓是俄国农奴的典型代表,朴实勤劳,踏实可靠,但是若遭到过分欺压也会奋起反抗,从格拉西姆的人物形象中,作者表达出他对新社会的殷切希望。不得不说,作者对这部作品是下了十足的心思的。

参考文献:

[1]黄新峰.品读屠格涅夫《木木》中的细节描写[J].俄语学习,2010.

[2]王娴.浅议《木木》与《在寒风里》[J].沧桑,2010.

[3]李淼.悲剧的人生无果的爱情: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爱情主题新探[J].林区教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屠格涅夫木木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的绝笔写给了托尔斯泰
壮壮的画
小狐狸过周末
小青虫
说空话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木木相册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