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级精神起来

2017-10-23于淼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自主发展

于淼

摘要:

本文根据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主题教育课的实践,通过年段和学情的分析,以三节主题教育课为例,旨在引导学生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促进自我意识的逐步发展,提升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能力。

关键词:主题教育课;自主发展;班集体建设

王道俊《教育学(新编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班级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是“班集体”。

在“素质教育”一词不断翻新的时代,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在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中,“自主发展”无疑是衡量学生是否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评价标准。

而要达成自我意识的成长,让班集体“精神起来”,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依据代班的学情和年段教育目标,用“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主题教育课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完成自我意识成长。

主题教育课通常围绕一个专题或者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来组织,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一定时期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2011年,我接手新一届起点班,在接班之前,我就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了专题主题教育课。并且,我根据班集体发展的学风、学情以及遇到的实况问题进行有效修改。以下以中高年段为例阐述说明主题教育课在引导学生自我意识成长中的作用。

利用主题教育课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策略:

“自我意识”中包括“主我”与“客我”两个对立统一的部分。“主我”是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客我”是自己活动的被觉察者。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1.利用主题教育课,引导正确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年级是自我认识的发展期,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如果一个学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长期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很容易失去自信心,从而导致自卑的心理产生。许多教育学专家也将三四年级成为“马太效应期”,在学业上,特别是三年级,几乎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学业发展,因为这个时候的学习内容、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无论是数学课、英语课上阅读还是音乐课上对于歌词的理解都需要儿童进行文本分析,而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会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如果学生阅读吃力,到了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进入“低迷”,一项研究表明:三年级时缺乏熟练阅读能力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辍学的可能性增加4倍。

于是,明确“以书会友”的教育主题,开展以《爱上读书》为主题的主题教育系列课,班级“以书养气”的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好书漂流”、经典语段诵读、精美书签易换等。我也以身作则,积极读书看报,写摘抄笔记和读书卡,向学生展示了规范行为的榜样,提供评价行为的参考信息,并创造有利的评价环境,积极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设立“读书小状元”、股市擂台赛、读同一本书知识竞赛等,更受益的是学生在浸润读书期间,他们通过活动反馈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丰富了阅历,增长了人文素养。

一系列主题教育课牵起的读书活动不但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还能用书中的方式评价他人,班集体管理也轻松不少,通过评价引起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种需要,从而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了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评价自己这个复杂的心理成长过程。

2.利用主题教育课,产生积极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尊、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等情绪。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即自我责备。在这个关键期建立“自信”关系到个体的进步和成长,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小学四年级学生自我体验能力开始逐步形成,可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有的对自己估计过高,骄傲自满;有的则对自己估计过低,缺乏自信: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大,后者情况更凸显,表现在课堂上小手如林的动人画面少了,回答问题的声音小了,争着上台展示的孩子少了。帮助这些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勇于表现,是班主任应努力做好的工作。因此,以“自信助我成长”为主题的主题教育课应运而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信、自卑、自大这三兄弟入手,先了解“自信”的现实意义,继而再開展学习“肯定自我、挑战自我、发展自我”的主题活动,并积极给学生搭建班级、校级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自信助我成长”的主题教育,不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还不断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具体来说,就是平时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和进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信、自重、自强的良好体验。endprint

当然,在日常的班集体建设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理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些学生争强好胜,常常在给自己确立目标时好高鹜远,当努力失败、境况不如愿时,极易产生自基自弃、悲观消沉等不良体验。遇到这些学生,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由心而外的自信了,班集体风貌自然不同了,我们班级着实“精神起来”了!

3.利用主题教育课,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心理正处于敏感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在遇到困惑、困难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消极心理。面对毕业升学的挑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学习自觉性不够高。同时,紧张的学习氛围,已令许多学生心理敏感而脆弱。如果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以化解,就可能转变为厌学、反抗、叛逆等不良心理。因此,在这个敏感时期建立自我控制,即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调节和控制不仅对于个体学习的顺利完成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系。

开展一系列“抗挫折,迎困难”的主题教育课旨在围绕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自己,能学会自我控制,能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为孩子升入初中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激发成长体验,知道在五年级的学习关键期遇到困惑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对话中诱导情感体验,再通过情景思辨澄清价值,升华体验。还可以用音乐、交友等方式作为“解扰”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改进怠惰、胆小、受挫易放弃的不良行为。

在这类抗挫折的主题教育课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看待理解问题,避免因片面看问题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同时指导他们恰当、适度地表达情绪,这有助于达到心理的相对平衡状态。更让我自己受益匪浅的是不仅通过此次主题教育课提高了自己建班育人的专业发展,更让曾经因为成绩而低迷的班级情绪重新振作起来,换起了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总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班主任要根据学情和学龄创建的主题教育课不仅成了学生成长的驿站,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升了自身班集体管理的智慧。主题教育课是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通过从小学中高年级三轮九年的实践体验中,我认真钻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尤其注重把“个体自我意识和道德的发生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的主题教育课载体,竭力担任好主持、主讲、主导的班集体建设工作,在主题教育课课堂中,我精心设计、广泛选材,合理取舍,科学地构架课程,依据班级学情和年龄特点直面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困惑,走进学生,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积极引导,确实让我所带领的孩子们从他律到自律,整个班集体“精神起来”。

参考文献:

[1] http://sports.sohu.com/20160914/n468424189.shtml.中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网络文献.

[2]李江主编.小学班级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

[3]韩东才主编.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M】.暨南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集体建设自主发展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试析地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忽视也是一种爱
信息时代下职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探微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温暖童心,让孩子恋上新家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