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2017-10-21邓泽永

名城绘 2017年5期
关键词:房屋房屋建筑工艺

邓泽永

摘要: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对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由此施工方必须重视地基基础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工艺技术,进而促进房建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針对操作技术进行系统的探讨,改善现阶段施工技术的弊端提高工艺的精度。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地基工程的技术内容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地基工程;技术;特征;优化策略

完善房屋建设过程的施工技术有效精准管理、控制的操作方法能够提高施工的核心质量。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的流程和各类操作的运维步骤,才能提高契合房屋工程的技术要求。由此提高施工技术的技术精度,并将相应的技术内容融入实际规划与发展当中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承载参数。同时需要以系统的管理、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与优化,才能提高房屋的功能性满足质量标准体系的而需求。

一、完善地基基础工程的特征及必要性

(一)基本特征

由于该工艺会直接影响房屋的基本质量,对操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精准工艺的操作基础,提高房屋的承载功能。首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基本地貌相对较为复杂,且存在诸多差异例如降水较为充足的地区土质相对较为松软,而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的土质相应较为坚硬,这对于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其次房建工程的工程项目较多,且涵括诸多隐蔽工程,若没有计划进行系统的规划操作和技术控制,容易引发多元化技术性问题。具体来说施工技术的不精准会导致后期规划存在一定偏差,进而导致地基的稳定需求达不到质量体系需求容易引发综合性问题。

(二)必要性

地基工程是维系房屋承载力、结构应力的基本项目;特别是诸多工程技术、工艺流程、使用材料的出现,对房屋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若地基工程不到位,容易促使高层房屋的承载参数达不到技术标准,进而导致多元化的稳定性问题引发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因此强化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例如技术人员需要提出合理的策划方案,完善施工规划内容细化各项基础工程的工艺步骤能够提高房屋的功能性。

二、基本工艺技术分析

(一)注浆工艺技术的应用

注浆工艺技术即通过加压的方式需将配比好的砼浆灌注于操作的区域当中。工艺的实践操作中首先要精准砼材料的配比流程,防止材料发生离析现象;其次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将材料内的气泡、水分予以排除,减小气泡因素而导致地基稳固性受损现象的发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操作工艺进行孔位测试,精准的计算孔位的操作高度和埋深参数提高注浆配合比。当管道发生漏浆现象时,需要对漏浆部位进行技术调研,提高调整精度使用合理方法进行优化提高注浆的工艺精度[1]。由此需要将利用BIM技术分析地面的承载压力,保证其压力参数在0.42兆帕~0.83兆帕之间,最大不超过1兆帕的压力值。另外注浆操作中需要对范围内的岩土进行加固操作,依据先加固上层岩土后加固下层岩土的顺序进行实践,特别需要注意拓展防漏措施,若基层地基发生泄漏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操作分析泄漏的核心原因提高问题处理的精度。

(二)强夯工艺技术的应用

强夯工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房建工程当中,其工艺核心就是借助重力的作用,有效提升地基土壤的密实度也直接提高了房屋整体功能的稳定参数。从实践的角度来讲该工艺需要使用精准的方法分析不同水质的占比情况。因此,需要对地基的图纸结构进行分析使用精密的方法排除地层表面的游离水。排除游离水后需要使用黏性较强、吸水功能较强的砂石材料进行回填操作,防治由于水分流失而导致的稳定功能问题。同时需要保证回填厚度参数在0.7~2.1米之间,若厚度达到需求,需要使用精准的碾压技术平整操作区域,提高地基表面的稳定性[2]。若厚度达不到规划需求,需要使用合理的操作办法进行优化整改,拓展相应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提高强夯工艺的精度。最后,需要技术人员对操作区域内的需求参数进行记录,包括土壤的密实度、机械设备的使用型号等。

强夯工艺的实践中,施工方也可以使用分段施工的理念进行操作,依据系统的操作规则精细施工顺序,运用相应的设备对埋件的深度值、推土机的操作位置进行测算,保证该工艺的流畅性。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技术人员优化操作定位线的测量与定位,保证夯锤操作频率、操作参数达到基本需求。同时若满夯的操作区域存在一定积水,需要添加干燥度、吸水性功能较强的砂石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有积极意义。

(三)DDC灰土技术的应用

直接数字控制技术(Direct Digital Control)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地分析地基的变形情况。首先,需要对当地土质的种类进行技术分析,系统地分析不同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使用螺旋钻机进行操作,提高操作区域桩基的内径参数。其次,需要使用DDC技术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各类填料参数的配比程度,例如可选择水合配合比为2:8的灰土材料进行技术回填,分析各操作的夯击次数[3]。

三、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施工人员必须细化施工图纸的规划与调研,充分分析工程区域的环境参数,对予以合理的方案记录。若存在土壤密实度严重不达标的操作区域,技术人员需要尽量避免在该区域内进行技术规划,待使用相应技术进行实践改良后,方可进行二次操作。其次需要使用GB50202-2002判断标准明确地基规划的设计要求,特别需要对房屋的结构模型、功能需求、基本朝向等方面进行技术调研,依据相应的公式模型测算房屋的承载力参数、结构应力参数[4],提高工程的精准性。另外需要针对重要的操作施工技术进行二次测量,例如强夯技术中的标高操作设备的埋设参数等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技术评测,这对于提高工程的精度有积极意义。最后需要对地基部位的受力层区域进行技术测量,运用合理的实践方案进行二次加固降低自然灾害对房屋的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基工艺技术直接制约了房屋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因此,房屋建筑工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施工规划,依据相应的质量规范体系进行质量比对提高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同时需要完善管理、控制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整体质量达到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洲元.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6(10).

[2]李兴武.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1(9):225-225.

[3]郑晓涛.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8):237-237.

[4]张士勇.浅谈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14):74-74.

(作者单位:肇庆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房屋房屋建筑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会建造房屋的石蚕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