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信任状况与信息的相关性研究

2017-10-20林群霞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信任信息

林群霞

信任是什么?我们信任某些医生而听从他的指示并且相信那样做病会好;我们信任餐馆做的饭菜而去吃;我们信任的士能送我们到目的地而去搭乘;我们信任公司会给我们发工资而在公司工作等等。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因素,人类是群居的物种,需要彼此依赖,而随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更为紧密。我们对信任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但事实上当今社会,我们感觉到的是信任感的下降。随着网络、新闻等公开渠道对各种不诚信的事件地曝光和讨论,引起人们对社会信任状况的探讨与担忧。如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老人讹人事情,医闹事件等等,都在体现社会信任的缺失。

1、信任与社会信任

1.1信任的概念

波兰著名社会学家彼得·施托姆卡普教授在《信任》中提出信任的简单定义:信任就是相信他人未来可能的行动的赌博。

信任存在于对未来的预测中。我们信任朋友将来不会说出我们的秘密而向他倾诉,我们信任银行把钱存入将来能够取出。由于我们对未来的不可控制,我们的预测来自于对已知的信息進行相应的预测而进行可否信任的判断。

1.2社会信任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信任,区别于人际信任,更是指在一定的有机整体中的社会交往中的信任关系。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国家特定制度下。有些作者把中国传统的社会信任称为熟人型,而对现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是制度型。

熟人型社会信任,也称为直接信任、人格化信任。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这种信任是因为熟悉而形成的安全感,而给予信任。安全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因为熟悉,因为安全,而给予的信任就是熟人型社会信息,所以也称为直接信任。之所以有些作者也称之为人格化信任,是因为正直的人格能减少他人对他的未知而形成相应的安全感。

制度型社会信任,也称为间接信任、制度化信任,人们是基于法律的保护下而产生安全感进而给予相应的信任。人们相信对方基于法律的威慑而不会违背他们的信任。

2、当今社会信任的状况

2.1新闻媒体充斥着各种商品黑幕案件

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因为生活节奏的加速,使我们对信任感的需求越来越强。信任让我们能够快速而方便地推动我们的行为。信任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赌博,那么风险越大,代价越大,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降低风险,那么必然就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效率。

社会的分工使我们需要在社会上购买各种用品,然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和商品质量的曝光,让我们需要更谨慎的购买行为,这样增加了我们的生活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信任。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产品鱼龙混杂,一些不法份子乘虚而入,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成员曝光相关黑幕,引起热议及恐慌。

2.2人们对各个职业失去了从前的信任感

现代人不仅仅感觉到社会信任的失缺,也感觉到道德的失缺。学生家长不再像过去那么尊重老师;患者家属不再像过去那么相信医生;顾客不再相信导购员的推荐。这些社会现象使很多人反思这是不是道德的沦丧。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不信任。过去就如孩子容易相信大人的话,因为知道的不多。现代人知识的提升让他有更多自己的判断,而常常发生对立的判断,而否定对方。

2.3各种诈骗事件的频发使人们产生了较强的防备心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受骗过。无论是骗子利用我们的同情心,还是利用一些人的贪便宜的心,各种诈骗五花八门。于是社会教会我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的觉悟固然没坏。然而却出现了“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样的行政事件。这件事充分的说明了,我们的防备心让整个社会的效率下降,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许多的事情。还有因为防备心,使我们看起来对这个社会如此的冷漠。陌生人问路不敢搭理,老人摔跤了不敢扶。大部分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然而却挡在了防备心的后面了。

3、社会信任状况与信息的相关性

以上分析了当今社会的信任状况,确实看起来是表明了社会信任的缺失。然而从一开始我就认为,这不能称为社会信任的缺失。只是跟过去相比较,我们用于了更多的信息,而产生更多的思考。

3.1信息的增加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过去我们更信任商家和各个社会角色,是基于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或是选择太少。前面提出信任就是相信他人未来可能的行动的赌博。因为信任我们就下注,不信任就不下注。当没有选择或缺少选择的时候,人们也只能下注,否则就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当我们获取的信息不断的增加,当我们的选择增加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的比放弃了的更多,这意味着我们不信任的比信任的多。那么信息更多、选择更多,是件坏事吗?当然不是,生活的丰富是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的选择。而凡事的两面性就是说,生活丰富了,我们有了选择就会增加了生活的复杂性。于是我们的问题变成了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去支持我们的行动,变成了需要更多的精力花在信息的处理上来形成我们的判断。

于是我们渴望拥有更值得我们信任的社会,而减轻我们的判断负担。然而信任不是别人能够给予,就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之所以给予信任来源于已知,来源于安全感,这就意味着我们只有获取跟多的有效的信息才可能产生对相关社会的信任。

因此现代社会并非信任失缺了或减少了,而是我们人类活动的范围大了,以至于我们需要大量的信息去支持我们的信任,而不堪负重的我们对外界的未知使我们难以轻易的给予信任。

3.2人们信息素质的提高让人们有更为自主的判断

孩子容易相信大人的话,而同样,在人们信息素质较低的时候,人们随波逐流,缺少思考缺少判断。信息素质,就是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这与人们的教育水平成正比,与社会信息的有序流通性成正比。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更能够理解、吸收和利用信息。于是,我们便对社会产生了基于信息的判断,喜欢或不喜欢,信任或不信任。至此大量的不信任也由此而生。

与一些学者的论点不同,我不认为现代社会信任下降,其实只是人们信息素质的提高而有了更为自主的判断力,而希望社会有更完善的机制去监督与制约,让人们能够基于逻辑判断而给予信任。

3.3信息的过载导致人们对事物产生片面的认识

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然而当人们的认知或判断不一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基于相应的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大部分人可以轻易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一片片的信息便构成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信息的过载是人们对很多事物形成了片面的认识却不自知。许多的心理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使人们在后续的行为有着主导的作用。而人们在获取相关事物的第一印象的信息有着很大的随机性,这样便产生了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

然而人们没有能够认识到这种片面性,完全相信自己基于片面信息的判断,而对于自己不同的判断就完全的不赞同,就给予相关的人于不信任。

4、构建包容的信任社会

构建信任社会需要人们给予社会更多的信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更是因为社会的分工与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有更多的未知而无法形成有把握的判断,而无法给予相应的信任。信息的畅通和人们信息素质的提高都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现状最大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以至于人们无法处理那么多的信息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有效的信息组织,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努力减少人们利用信息的负担。 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集合各个相关部门极力打造企业与个人的信用机制,为人民创造和谐信任的社会。构建信任社会还需要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信息的片面性,才能够减少人们本能的对于自己看法不同的事物的对抗或排斥感。只有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愿意去包容别人的意见,愿意信任与自己有异议的人或事。人们应该要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有更广阔的心胸去包容这个社会。

构建信任社会不能一味的外界提出要求甚至于责难。而是应该是全社会共同打造的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

猜你喜欢

信任信息
表示信任
信任
订阅信息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展会信息
信任
信息
信任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