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依法治国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2017-10-20刘斯琴高娃郝淑娟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价值观

刘斯琴高娃 郝淑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制度、机制、文化的结合。作为依法治国实施“灵魂”的法治文化必须以先进的社会价值观为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依法治国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提供制度保障,反过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两者外在联系和内在关联性视角分析两者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滋养和支撑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凝聚社会思潮和共识,决定社会道德标准。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问题,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指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指明价值追求,体现社会各主体从事法治改革的价值理想与追求。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基本治国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及全面守法,将依法治国和民主思想有机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社会纠纷,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联系

(一)两者内容里都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我国人民代表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又是国家主要的立法机构。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又是基础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明确提出民主。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人民的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影响政治体制的三要素。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根本要求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基本方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倡导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与依法治国内容一脉相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定有序、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须依赖法治来维持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人民之间的诚信友爱。

(三)从两者功能上看,是社会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源泉,是人们精神文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们人生境界提升的原动力和价值追求。

(四)从思想渊源上看,两者都来源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新先进文化为根源。积极传承和吸收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

(五)从目的上看,两者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文化氛围,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规范性规定和导向性要求,作为精神层面的培育,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德治属于上层建筑,在法治之上,通过道德教育、价值判断抽象地指导公民作为和不作为,为立法指明方向。法治是外在的法律形式具体告知人们作为和不作为。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立法为先,提高立法质量,牢记立法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自觉遵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具有价值引领和指明奋斗目标。当今世界呈现思想文化交锋较量的新态势,人们思想出现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特点。在我国“八荣八耻”作为法律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公民守法的终极防线,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荣辱体验的构建。作为依法治国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提供首要价值理想、内部价值和自身价值追求。在建设国家的社会实践中,公民融合对国家的热爱和职业的敬重,推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大幅度降低依法治国推行的成本。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民普遍认同法律精神,依法办事,时刻牢记心里有条准绳,关键在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依法治国的现代政治理念。现代法治社会中,国家按照正常社会制度运转,个人尊严的建立,保障社会的平等和谐都离不开法律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人们的思想,约束、规范人的生活和行为。构建法律体系,必然伴随着道德体系的更替。法律的不可侵犯性和权威性不仅用法律来约束思想和行为,更重要是道德来规范,践行依法治国的效果将得到质的提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依法治国行动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践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导向和标杆。因此,整个社会人民敬畏法律,形成守法护法的社会氛围,依法护法内化为人民的一种自觉行为,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立法的内在基础。法律基本部分的大多数都是伦理和道德规范长期沉淀而形成的。从法律自身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来看,伦理道德是现实法律的价值依据。制度本身是道德关系、价值及评判尺度的结合物。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都在一定价值观念引导下建立的创制活动,必须体现人间情理期盼、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要求,才能得到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尊重。一个国家的法律归根到底就是這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当前,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法治建设,现行有效法律243部,行政法规632部,地方性法规9480多件,部门规章2830多件,地方政府规章8980多件。但是,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存在立法方面无法可依、法规质量不高,立法部门化,立法机制不健全等;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作风问题,司法机制不合理,办案受外阻力等;全社会法律意识淡薄,守法观念不够强,只是维权,不守法等现象大量存在。科学立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根本基础,任重而道远。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严格执法的有力保障。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有权适用法律法规,将它付诸实施,这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良善的法律需要执法者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执法者缺乏公正道德自律、执法诚信和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及受到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和背景等影响因素,简单粗暴地执法现象和扭曲法治精神的行为并不少见。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执法人员形成有力的管束和监控,保障秉公执法,维护各种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性。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正司法的有力后盾。司法者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对司法行为公正性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司法人员形成公正司法的内动力和外在监督,能做到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公正司法。当我国法律对一个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时,司法人员持有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可以弥补不足,顺利开展司法活动。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守法的牢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让广大人民培育守法精神为前提,人民内在的认同和自觉服从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的思想共识,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下,塑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从而广大人民自觉守法,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支撑点

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道路。法治观念以权与法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为中心,必须处理好党、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依法治国的观念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根本目标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和依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们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注入依法治国的精神信仰。一个国家真正价值观的体现在于富强的国家、稳定和谐的社会、友爱团结的公民。自由、公正、平等和法治是这一切的保障,法治精神才深入广大人民的心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中应该秉承依法治国的价值观念。在法治社会中,整个社会的治理与运行、社会利益的分配、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秩序的维持都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依法治国在社会各阶层、集体与个人利益,缩小城乡、地域差距等方面起到平衡作用。依法治国与个人的价值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法律自身包含着人们如何生活、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让人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道德性,将法律深入人心,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感,自觉遵循法律,承担对国家、社会、行业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依法治国倡导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参与的努力方向,必将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1.依法治国首先要建立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人类文明的呼唤,市场化經济要求,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人民对自由民主的现实诉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把行政权力限制在制度有效范围内,要规范权力,管住权力。还需要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依法决策机制,多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作用。应该对现行政府形成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的监督合力。在基层政府加强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公众参与决策的平台建设,对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重大民生事务决策中更多采纳民意,对公众意见及时反馈,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2.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激发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群体,执掌着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公共权力。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决定我国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水准。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大力宣传法治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法制过程中还支持各社会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建制,发挥社会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俗、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作用。

本文系内蒙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项目: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编号:2016ZJD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价值观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我的价值观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