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2017-10-20徐思昀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科德育信息技术

徐思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也越来越高。E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享受海量信息带给我们便利、快捷的同时,由于其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因素,对于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少年儿童,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些影响。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小学德育纲要》也指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应每时每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信息技术教学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人类全面步入信息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方便快捷的信息,在悄然改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

一、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针对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具体呈现方式是通过课堂中一个个具有逻辑关系、紧密相连的环节与活动组成的,而活动的设计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制定的,虽然在各种教材中都有推荐的教学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变换、学情的不同,现有的教材所设计的活动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所以在课前设计出体现德育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在给低年级学生讲授“画图”软件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如想让学生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原因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范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些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待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二、利用电脑制作活动和比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

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结合一些电脑制作活动比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字比赛”、电脑绘画比赛、电子小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利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行德育

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渗透德育,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学生对作品能够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能够体会感知和创造美,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教师必须认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德育的环节。必须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平台。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信息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自然而然地寓德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有意、有机、有情、有序”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恰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终会见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德育、智育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江蘇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猜你喜欢

学科德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