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说课的五点观照

2017-10-20滕飞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营长那本书自然段

滕飞

一、由面到点说教材

优秀的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只看到一篇文章这个“木”,更善于把这篇文章放置于一个单元,甚至一本教材这片“森林”中。

读懂单元主题:这个单元由四篇文章组成:《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其中《灯光》和《一夜的工作》为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内容丰富,主旨鲜明,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要突出这个主题,并充分迁移前一篇文章的阅读经验,放手学生自主阅读。

读懂文本特点:

从故事内容来看:《灯光》是一篇叙事性文章,具有鲜明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文章主要讲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斗前夕,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光看一本书中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生动地表达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与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但却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牺牲了。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细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与信念。

从文本结构来看:《灯光》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也采用倒叙的手法,先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睹物思绪,叙述“往事中的灯光”,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文本首尾呼应,结构简约,文路清晰。特别是文章两次出现“多好啊!”,可以作为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点化学生阅读的重要抓手。

二、观照今昔说学情

今天的孩子学习这一组文章,要寻求“两个突破”:

时间上的突破:革命题材的文章所叙述的事情距离今天孩子的生活已经非常遥远,如何让孩子突破时间的跨度,感受文章的时代背景,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空间上的突破:文本中“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这一场景,在今天孩子的眼中再寻常不过,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成为一种奢望与梦想。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读懂灯光这一“最熟悉的陌生”,是学生阅读的又一个障碍。

教学中,要力求创设情境,努力让学生走进那个场景之中,学生的阅读才会落地生根。

三、点面兼顾说目标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本篇文章设立两个教学目标,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指向文本内容,第二个目标指向文本的结构特点。由于是略读课文,因此目标设定中没有涉及字词目标以及读通文章语句等基础性目标。

1.抓住两次出现“多好啊!”读懂文本叙述的关于“灯光”的故事,感受郝副营长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进一步感受倒叙的写作方式,迁移运用文本的结构特点。

四、突出重点说流程

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本篇文章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还要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阅读经验,读懂故事内容,初步读清文本的结构特点。主要安排如下环节:

◎整体感知环节◎

1.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文本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叙述灯光这一往事的段落(文章的3-11自然段)。

2.让学生默读3-11自然段,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灯光这一往事(教师可以根据“战斗打响前”“战斗打响了”“故事的结局”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概括)。

◎精读感悟环节◎

1.再读课文3-11自然段,想一想:郝副营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多好啊!”这句话的?

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引导归纳:①战斗即将打响的紧张时刻;②看着书中的插图。

2.在这紧张的时刻,看着这幅看似很普通的插图,郝副营长为什么发出“多好啊”的赞叹?

3.出示:“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你能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郝副营长憧憬中的生活吗?

五、提纲挈领说板书

板书设计:

注视着那本书

天安门前

11.灯光 “多好啊!”

千万盏灯

点燃了那本书

【说明:此板书充分利用文本语言,顺应文本。特别是“多好啊!”的运用,摒弃了一般课堂中常常出现的直白的点明主旨的词语,显得含蓄,耐人寻味。横向上看,左边“天安门前千万盏灯”与中间“注视着那本书”“点燃了那本书”产生联系,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结构。纵向上看,“注视着那本书”与“点燃了那本书”产生鲜明对比,旨在凸显故事的矛盾冲突,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县田荡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营长那本书自然段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一起去图书馆吧
秋天
晕碾
结 婚
美丽的秋天
“暗算”也是一种智慧
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