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气管切开患者交叉感染的应用

2017-10-20阮一芳吴雪清黄毓琼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交叉感染颅脑损伤

阮一芳+吴雪清+黄毓琼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气管切开患者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将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模式护理;另选取2015年1—12月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交叉感染率、住院时间、预后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气管切开术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有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 颅脑损伤;糖尿病;气管切开;交叉感染;护理;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a)-0150-02

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护理管理活动中根据护理问题建立相应的护理管理圈子,将相关护理人员纳入其中,组织圈员对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明确护理目标,进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无形能力和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该研究为探讨品管圈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交叉感染率的应用效果,对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作为观察组,该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0~86岁,平均为(67.05±14.62)岁,糖尿病病程为4~10年,平均(6.93±2.79)年。另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50~85岁,平均为(66.89±14.45)岁,糖尿病病程为3~12年,平均(7.28±3.17)年。两组均经头颅CT证实为颅脑损伤,具有糖尿病史,且其家属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模式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品管圈:自2016年1月起,在行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建立品管圈,圈员由护理人员组成,选定圈长和辅导员。②拟定主题:初步选出多个护理主题,全体圈员参与讨论,对各护理主题进行分析,明确护理活动主题,该次品管圈主题最终确定为“减少气管切开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交叉感染”。③拟定活动计划表: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与自身护理经验,将护理步骤列出,再采用甘特图对品管圈活动计划表予以制定,明确各护理环节的责任担当人,对护理方案及措施的实施时间予以标明,并定期组织召开品管圈护理总结会议,2周/次。④现状把握:按照查检表流程图,统计行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⑤对策拟定: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圈员共同探讨,结合交叉感染发生原因和临床护理经验,拟定品管圈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病房环境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模式护理,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率、住院时间、预后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其中格拉斯哥预后指数将预后分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预后良好,对应1~5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好[1];生活质量评分采用GQL-74量表评估,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项目,单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即满分100分,由患者打分,不足60分即不满意,60~79分即较满意,80~100分即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较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交叉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共出现8例交叉感染,观察组共出现2例交叉感染,其交叉感染率分别为26.67%、6.67%,经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0.05)。

2.2 住院时间及预后指数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预后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以建立人工气道,但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容易发生交叉感染[3-4],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机体内代谢紊乱,更易发生感染,对预后十分不利,故应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预防交叉感染。

品管圈顾名思义,是一种品质管理圈子,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作为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各圈员通过参与到管理圈中,对护理活动主题、护理目标、护理计划表进行明确,不仅可有效激发各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护理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团队智慧,提高各护理人员的綜合护理能力,还可使护理人员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护理管理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主动性以及服务意识,最终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品管圈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更具有计划性、有序性、目的性,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其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还可强化护理干预的整体化理念。endprint

该研究中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模式护理,通过建立品管圈、拟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等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目标予以明确,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①加强病房环境监测: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控制病房内温湿度,对空气内菌落数进行监测。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严格控制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需更衣换鞋;在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③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对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必要时可采取雾化吸入。④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定时采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将床头适当抬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促进其痰液排出。⑤加强营养支持:可连接管道鼻饲或静脉营养,飲食尽可能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确保机体摄入充足的营养[5-6]。

该研究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其交叉感染率低于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预后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切实有效地减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行气管切开术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何山,蔡萍.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监测与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3912-3914.

[2]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3] 崔君霞,金奕,于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4-126.

[4] 张丹.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0):1261-1262.

[5] 周国仙,高焕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37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50-51.

[6] 芦亚君.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51):172-173.

(收稿日期:2017-0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交叉感染颅脑损伤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