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理研究

2017-10-13张智光

中国造纸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造纸工业纸板供需

张智光 吴 琳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7)

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理研究

张智光1,2吴 琳1,2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7)

鉴于我国造纸工业的产能过剩和边际环境效应都十分突出,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措施。在分析我国造纸工业供需失衡的现状、趋势和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从供给侧分析其供需失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根源。依此,将供需理论与系统自组织理论相结合,构建面向绿色造纸的“2维-4环”供需调节机理模型。以该机理模型为理论指导,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两个层面研究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纸工业;生态文明;自组织理论

在盲目投资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衡问题先后显现出来。除了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外,我国造纸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十分严重,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2015年初以来,我国造纸工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行业整体疲软,供需错配问题突出。加上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造纸工业降低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绿色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备受关注,且迫在眉睫。在2016中国纸业高峰论坛上,全球知名制浆和造纸企业高层领导及其他相关人士热议造纸工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与态势,为“十三五”时期造纸工业发展出谋划策[1-3]。但是,目前针对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系统的学术研究论文还很匮乏。笔者通过对我国造纸工业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全面分析我国造纸工业结构性供需失衡的原因,深入研究生态文明背景下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措施。

1 我国造纸工业供需走势分析

1.1供需现状

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经济疲软现象可以从纸及纸板的供需走势反映出来。表1为我国2006—2015年机制纸及纸板(不考虑前端的纸浆和废纸原料,以及后端的纸制品)的供需情况。从国内产消量看,我国规模以上机制纸及纸板的生产量跟随并略高于消费量,两者关联性较强(见图1)。但是,产消量差距逐年拉大,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若再考虑产能过剩,这一差距就更大了。从产消增长量看,2002年以来我国纸及纸板产消量的增速持续降低,2011年以后尤为明显。受宏观经济降速影响,2013年消费量首先出现了负增长,随后2015年生产量也出现了负增长。虽然2014年和2015年纸及纸板的消费量略有回升,但仍旧处于低迷状态。由于纸及纸板的进出口量比较小,因此考虑进出口因素的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也呈现出与图1相似的变化态势。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纸产品的进出口逆差从2009年开始转为顺差,此后顺差态势不断扩大[5]。如果仅看纸及纸板的进出口量,这个转折点则发生在2007年,此后进口量一路走低,而出口量呈小幅波动上扬态势。到2014年,进出口顺差额扩大至顶峰399万t(见图2)。这一态势说明我国纸及纸板需求乏力,导致造纸企业不断向国外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但由于受到不断升级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国际贸易壁垒的阻击[5],这一向外拓展的势头在2015年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也就是说,通过扩大出口来消化国内造纸工业过剩产能的效果有限。

表1 2006—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供需概况 万t

注 数据来源于文献[4];供给量=生产量+进口量;需求量=消费量+出口量。

图1 2006—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产消量走势

图2 2006—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进出口量走势

1.2供需预测

定量预测方法有许多种,如果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因果关系预测法(如因果回归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法(如时间回归法)。前者以原因量(如GDP)为预测模型的自变量,而后者以时间为自变量,两者的预测原理和目的有所不同。因果关系预测法通过探索原因来对被测量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讲依据更加充分。但是建模后在计算预测值时,需要先对原因量的未来值进行估计,代入模型后才能算出被测量的未来值。而原因量的估值往往又会引入新的主观性和误差,加上原因量选择不合理或不完整等因素,其误差便会更大[6]。时间序列预测法以直接考察被测量自身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目的,不去追究其原因。本文此处的预测目的仅仅是考察我国纸及纸板供给量和需求量自身的变化趋势,引入原因量后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因此采用时间回归法更为合理和有效。

根据表1中的我国纸及纸板供给量和需求量数据,选择拟合度最佳的时间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以下对数趋势预测模型:

y1=2362ln(x)+6757.8

(1)

y2=1877.4ln(x)+6621.7

(2)

式中,y1和y2分别表示我国纸及纸板供给量和需求量的预测值,x为时间,x=1表示2006年。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81和R2=0.986,表明两个模型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由模型(1)和模型(2)可以得到2016—2020年我国纸及纸板供给量的预测值依次为:12422万、12627万、12816万、12991万、13154万t;其需求量的预测值依次为:11124万、11287万、11437万、11576万、11706万t(见图3)。图3中,2006—2015年的数值为实际值,2016—2020年的数值为预测值。根据2006—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供需量的实际值,可以计算出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83%和5.25%。根据2016—2020年的预测值,可以预测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和1.28%。可见未来5年内,我国造纸工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十分缓慢。另外,供需差额将从2015年的1064万t,进一步增大到2020年的1448万t,即供大于求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图3 我国纸及纸板供需趋势预测

2 我国造纸工业供需失衡的效应分析

2.1价格效应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加上盲目扩大产能的作用,我国造纸工业长期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势必导致纸产品价格和企业盈利出现一路走低的状况。2007年前纸张价格因供不应求而大幅上升,2011年受国家4万亿元投资等因素的带动,造纸产能扩张,供求失衡,使得纸张价格大幅下滑(见表2)。由表2可见,近年来我国主要纸种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6.42%~-0.77%。其中,灰底白纸板、白卡纸和铜版纸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牛皮纸的价格波动较大。

表2 2010—2015年我国部分纸种的价格

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表3 2010—2015年我国造纸工业利润

注 资料来源:文献[4]、[7]、[3],Wind资讯;*因有负值,不能用常规平均年增长率公式计算,故用总增长率的年平均数代替。

2.2盈亏效应

纸产品价格的不断走低,压缩了造纸行业的盈利空间,使得制浆造纸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尤其自2010年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更能够说明我国造纸工业的新动态,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从2010—2015年我国造纸工业的利润数据看(见表3),纸及纸板利润总额在2011年有一个明显的上升,此后便一直处于徘徊波动的状态;纸制品利润总额在2013年之前一路上扬,但之后便开始下跌;纸浆产品的利润很低,总体呈下降态势,而且从2012年开始一直处于负值,即亏损状态。这三类纸产品的总利润也处于波动状态,增长乏力。关于具体纸种,也有类似的规律(考虑到篇幅和论文的逻辑结构,这里不再展开,而在下面3.2中将专门研究纸种结构性失衡问题)。从行业毛利率看,2010年以来一直单调下降,平均年增长率为-3.39%。2015年各类产品的利润总额都有回升的趋向,但上升势头并不强劲,而且毛利率仍在下降。

需求、价格和利润等不利因素导致许多造纸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亏损状态(见表4)。其中,纸浆企业亏损面最大,高达35.4%,总体亏损面也达到了12.3%。

3 我国造纸工业供需失衡的供给侧因素分析

很显然,我国造纸工业供需失衡和发展乏力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包含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在需求侧方面,一方面由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需求放缓、互联网效应、无纸化办公、反腐败降低奢华包装、绿色循环发展等因素导致未来纸产品需求增长乏力,而对于这些大的环境因素,造纸工业自身仅通过国内营销和国际贸易等手段都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政府机构通过“三驾马车”等宏观调控措施拉动需求,改变大环境,在短期内也难以奏效。因此,目前供需失衡的主导因素在于供给侧,我国造纸工业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练好供给侧内功,使之更好地适应需求侧的现状,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待需求侧机遇到来时才能实现新的发展。为此,首先要分析导致我国造纸工业供需问题的供给侧因素。

表4 2015年我国造纸工业亏损企业数量

注 资料来源:文献[3]。

3.1供给侧产能过剩因素

3.1.1产能过剩的动态分析

造纸工业的规模经济性很强,经济规模值比较高,造纸企业的起始生产规模在年产10万t以上,而制浆企业则应达到30万t以上[8]。我国造纸工业一方面存在大量规模不经济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许多大企业一味扩张产能,同时还盲目新建大型制浆造纸生产线,导致近年来总产能严重超过市场需求。2014年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首批企业名单中,包括15个行业的381家企业,其中水泥行业居首,造纸行业位居第二,铁合金行业列第三位。

表5和图4给出了2005—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产能过剩的相关数据和走势折线图。尽管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每年新增产能则大于产能缩减量,因此净增产能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数额。2011年净增产能达到最大值1537万t,到2013年仍高达1088万t,2014—2015年才有所下降,而且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提供的数据,2010—2014年我国先后淘汰落后造纸产能539万、831万、1057万、742万、463万t,累计3632万t。而根据表5,这一期间我国净增造纸产能累计4198万t,即新增产能累计达7830万t,是淘汰产能的2.16倍。可见,我国造纸工业产能“瘦身”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这就使得我国造纸工业的产能增长速度长期以来一直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见图4),而生产量和供给量的增长又高于消费量和需求量(见图1和图3),因而过剩产能一直呈上升走势(见图4),开工率则呈下降趋势(表5)。2015年过剩产能为3073万t(和生产量相比),产能闲置率高达20.7%。如果和需求量相比(见表1),2015年的过剩产能则为3850万t,产能过剩率达到了25.9%。

表5 2005—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产能

注*开工率和净增产能数据来源于文献[9];**生产量数据(除2005年生产量外)来源于文献[4](见表1);其余数据均根据上述数据由变量关系推算得出。

图4 我国纸及纸板产能过剩的动态

3.1.2产能过剩的根源分析

造成我国造纸工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动因是“唯GDP论”的错误政绩观。各级政府往往以经济效益指标为唯一导向,盲目投资或上马制浆造纸项目,同时也推动和刺激了企业的盲目投资。如此,一方面造成供需失衡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造纸工业的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的25%,污染程度较高。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绿色GDP的思想没有深入贯彻到具体造纸产业政策上,对造纸过程的COD排放量、取水量和综合能耗等指标监督力度不强,而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却还在起步阶段,没能有效促进造纸工业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3.2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因素

3.2.1纸种结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造纸工业总体上呈现出产能高于生产量,而生产量又高于消费量的态势,导致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从供给侧结构看,虽然造纸工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中属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但从造纸工业内部结构看,各纸种的增长差异也比较明显,纸产品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呈现出供给侧结构性不平衡现象。

如何才能看出各纸种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是求取各纸种生产量的占比。但是由于对各纸种需求的不同,其生产量占比的不同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说明纸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第二种方法是计算各纸种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差值。直观上看似乎合理,但实际上也不能说明其结构性失衡,因为生产量总是随着需求而变的。图3所示的供需总量是如此,各纸种的供需关系也是如此。其实,只有通过分析各纸种产能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才是比较科学的做法,才能说明各纸种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但是各纸种产能的历史数据又无法获得,该方法亦不可行。这就是许多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文都回避了“结构性”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本课题中通过分析各纸种产消量的变化情况,将它们分为3类:略有增长型、零增长波动型、严重负增长型,以此间接地说明各纸种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是一种相对科学和可行的做法。

表6给出了2006—2015年我国各纸种产消量的变动数据。从近10年看,总体产消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71%和5.13%,其中生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除新闻纸外,各纸种的产消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2012年以来,产消量增长乏力,许多产品出现了负增长。从图1也可以看出,2012年是一个显著的转折点。因此,表6不仅给出了2006—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还给出了2012年之后的增长率。根据2012—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可以把我国纸及纸板的各纸种分为3类:第一类是略有增长型,年均增长率为2.12%~6.40%,包含生活用纸、箱纸板、瓦楞原纸、特种纸及纸板;第二类是零增长波动型,年均增长率为-2.34%~1.31%,包含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印刷纸(含铜版纸)、包装用纸、白纸板、其他纸及纸板;第三类是严重负增长型,年均增长率为-8.71%~-8.09%,主要是指新闻纸,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了各类新媒体的严重冲击。资料显示,第二类和第三类纸产品的开工率往往比较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9]。由于我国纸及纸板的进出口量比较小(见表1),因此考虑国际贸易量后也不会改变上述格局。总之,我国造纸工业产能过剩既是一个量过剩的问题,也是纸种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表6 2006—2015年我国各类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注 数据来源:文献[4]。

3.2.2档次与规模结构分析

从纸产品档次结构看,我国中低档纸产品的比例过高,而高档纸的生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造纸企业的规模结构不合理。2015年,我国中小型造纸企业数量占行业总企业数量的80%以上,造纸产业集中率CR8指数只有33.16%,属于低集中竞争型[9]。这一现状也导致了我国造纸工业一方面中低档纸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而另一方面高档纸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不足。而从需求看,随着社会发展,中高档纸品的需求正不断趋于旺盛。也就是说,供给结构没有跟上需求结构的变化。此外,大量的小型造纸企业还存在产品质量低下、环境污染严重、打乱市场秩序等问题。从而造成对大型造纸企业的冲击,限制了优质高档纸产品的销售,制约了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绿色造纸企业的发展。

3.2.3结构性失衡的根源分析

造成上述结构性失衡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各级政府的盲目推动外,造纸企业在科学决策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企业缺乏对市场环境、自然环境、资源环境、政策环境和自身状况等因素的清醒认识和科学预判,蜂拥而上,盲目跟进,缺少差异化和竞争性的战略思维。

图5 面向生态文明的“2维-4环”供需调节机理模型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模型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将供需平衡理论[10]、反馈控制理论[11]和系统自组织理论[12]相结合,可以构建图5所示的供需系统调节的“2维-4环”机理模型。2个维度分别是供给侧-需求侧维度、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维度(也即自组织-组织维度)。2个维度构成了4个反馈调节的闭合回环:供给侧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回环、供给侧宏观调控的组织回环、需求侧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回环、需求侧宏观调控的组织回环。一个经济系统的供需平衡过程是上述2维度和4回环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结果。

在一个成熟或理想的市场经济系统中,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在供给与需求相偏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价格的变动,形成反馈机制和自组织过程,从而使供需波动逐步收敛,恢复系统的稳定运行。从供给侧看,市场供需平衡、产品价格及其绿色竞争力等反馈信息将影响各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如生产能力建设、生产计划制定、进口方案、营销策略、环保措施等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决策,进而调节整个行业的供给总量、结构和环境绩效。同时,企业的营销手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激发消费需求。从需求侧看,市场反馈信息也对宏观经济发展以及投资、消费、出口和绿色诉求等产生影响,从而调节行业的需求总量、结构和环境目标。供需两侧的负反馈机制,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具有抗击供需波动的自组织功能,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下能够自动实现供需平衡,使系统稳定发展(见图5下半部分)。

然而,多数市场经济系统并不十分完善,在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引导和企业管理者非理性的“拍脑袋”决策的共同作用下,盲目投资、蜂拥上项目等现象常常不可避免。这将导致某些产业和某些产品产能过剩、产品积压、价格持续走低,同时也会使得另一些产业和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供需的总量和结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结果。如果再加上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将造成企业经营和行业经济衰退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不仅是一个十分缓慢和动荡的过程,甚至将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这时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面向生态文明的政绩观和科学的管理目标指导下,启动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来克服危机。针对供需失衡的宏观调控措施,无非包括拉动需求和优化供给两个方面。在需求侧方面,可以对投资、消费、出口和绿色发展诉求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在供给侧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行政管理、法律和法规、信息支撑等手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并对企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在总量、结构和环保上使得供给与需求相适应(见图5上半部分)。而就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经济投资正在放缓,拉动内需效果甚微,而出口又受限于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风险[5]。因此,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研究

5.1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措施

5.1.1政绩观与管理观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要完成造纸工业供给侧宏观调控的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全国环境经济的大局出发,改变地区经济发展的狭隘观念和急功近利行为,走出“唯GDP论”的怪圈,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共生协调发展的管理目标[13]。为树立这种新型的为官理念,其关键的措施是要转变政绩考核理念和方式,要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构建多目标的动态评价体系,避免短期行为和虚假的经济繁荣现象。同时,要树立宏观调控的管理观,避免用行政手段进行微观的直接干预,要充分利用而不是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组织机制。

5.1.2核心任务

根据以上对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与需求的走势、效应、影响因素和调节机理等分析,从政府宏观调控层面上看,我国造纸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去产能和调结构。一方面,要进一步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所谓落后产能,是指那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能耗大、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和档次低、效率和效益低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和生产企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可以使造纸行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造纸工业的新增产能。尽管“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淘汰造纸工业落后产能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每年的新增产能仍然大于淘汰的产能(见表2)。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维护去产能的最终成效,防止“逆向去产能”。在此过程中,既要控制总量又要优化结构,尤其要重点监控产能已经过剩的纸类产品,以及扰乱市场秩序、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低档产品的重复建设项目和新增项目,防止进一步加剧总量性和结构性供需失衡。

5.1.3配套措施

为了完成去产能和调结构的核心任务,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我国造纸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规模结构优化,减少中小造纸企业数量,形成大型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综合类造纸企业。从而改善造纸工业的区域供给结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绿色化水平,改变目前造纸行业的散乱局面。同时,为配合上述措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和行业协会协同合作,加强造纸企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做好市场和技术等信息的服务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避免企业间的同质竞争;加强节能环保企业的奖励和政策支持,加大违反环境规定的惩处力度,提高其违规的成本;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都要强化市场秩序的监管。

对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淘汰的造纸企业来说,企业的关停并转、员工分流下岗、设备处置和资产流失等将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这是缺乏科学管理、盲目投资、扎堆上项目所付出的代价,政府部门应当协同相关企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减轻不良后果,避免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对于保留下来的优质企业来说,这将是一次重获“新生”的良好机遇,将为先进的绿色造纸产能释放出新的增长空间[14]。此外,为巩固和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政府部门要制定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造纸行业的准入门槛,避免短期行为和事后反弹。

5.2企业层面的经营管理措施

5.2.1科学决策——经济与环保共赢

在经历了淘汰落后产能、克服供需失衡和摆脱行业不景气等阵痛之后,造纸企业经营者应当通过科学决策,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首先,企业家要善于分析市场,预测未来。不仅要分析市场需求,还要分析供给侧的竞争对手;不仅要考虑现有供给能力,还要预计潜在的供给能力;不仅要分析行业环境,还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形势,还要预测未来的走势;不仅要分析国内市场,还要分析国际市场;不仅要分析经济形势,还要顾及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制约。

然后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运用科学决策方法,选择既适合自身发展,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方案。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提倡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火并”;应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战略,避免采取小规模、粗放型跟风战术;应追求产品的高品质和特色化,避免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和低价位;应打造先进的可持续绿色造纸企业,避免沦为高污染、高能耗、面临下一轮淘汰的落后产能。

5.2.2结构优化——减法与加法齐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拓新的生长点,尽快摆脱经营困境,即不仅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14]。减法主要体现在对纸产品总体过剩产能的降低、落后产能的淘汰、高污染和高能耗生产线的更替、需求萎缩或供过于求纸种的减产、新增产能的控制、库存积压量的消化等方面;加法则主要体现在优质产能的强化、低端产品和技术的升级、结构性需求旺盛或供不应求纸种的补缺、国际新兴市场的拓展、新需求的创造、林纸一体化[15]和绿色供应链[16]项目的开发等方面。

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新几个观念。其一,加法不一定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要在提升产品的品质、科技含量、附加值、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其二,供给并不总是被动地适应需求,创新的高品质供给及其营销手段将会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见图5)。就好比网络技术创造出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一样[14]。其三,要在供给侧“做加法”,需要企业及时发现和超前开拓新的市场。例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决策中,造纸企业应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行动,从中发现新的发展契机和经营商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造纸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纸和纸制品已有400多万t[17],未来的市场前景看好。另外,绿色造纸和循环经济的市场也很大。例如,有些研究机构已经研究出了农作物秸秆绿色造纸的新技术,造纸企业应积极与研究机构合作,推动这类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秸秆造纸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很好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的问题,此外还开拓了新的低成本造纸原料源。

企业做好减法和加法的目的不仅是优化本企业的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通过各个企业的结构优化,最终实现整个造纸工业的供给侧结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造纸工业供应链的结构优化,比单个企业的结构优化更为重要。因为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与竞争力的提高,将使得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均受益,而供应链的这种组合效应是单个企业所无法做到的[18]。但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链上的许多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单兵作战的水平。2015年,我国造纸工业主营业务的平均利润率为5.35%,其中纸浆、造纸、纸制品产业链上的利润率分别为-0.78%、4.66%、6.45%,利润水平相差很大[3]。如果再考虑林纸一体化产业链,营林业的利润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状况将制约造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因此,未来需要构建造纸工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乃至林纸一体化、林板纸一体化和林纸超循环经济[19]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整体供应链和整体造纸产业得到均衡健康发展。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造纸工业来说,既是一次阵痛的挑战,也是一次复苏的机遇。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加上行业中介组织,应当协同努力,将宏观调控的组织手段与市场自组织机制有机结合,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供应链结构,坚持造纸工业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我国造纸工业打造一个良好和健康的发展空间。根据经济原理,从长远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的根本目的是重树市场自组织机制,待市场恢复正常机能后,最终还要让位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因此,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从根本上维持良性的市场机制,防止“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的供给反弹。

2016年底以来,随着纸价的上涨,有些企业又开始有新的投资冲动,这又会给下一轮供需失衡的升级埋下隐患。希望本文能够给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造纸企业的相关战略性决策提供有益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1] 钱桂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造纸工业发展新动力[J].中华纸业,2016,37(7):30.

[2] 屠亦婷.造纸行业筑底弱复苏,供给侧改革有望增添新动力[J].中华纸业,2016,37(7):45.

[3] 郭永新.中国纸业供给侧改革与“十三五”趋势展望[J].造纸信息,2016(5):16.

[4] 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工业2006—2015年度报告[R].中国造纸协会,2007-2016.

[5] 张智光,廖 冰.中国造纸业国际贸易摩擦的DSIR机理研究[J].中国造纸,2016,35(6):48.

[6] 张智光,谢 煜,杨明辉.林业经济预测方法、 模型与计算机支持系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 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纸浆制造业运行情况分析[R].[2015-02-09].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2/09/154955ylxe.shtml.

[8] 种 昂.中国造纸业20%产能过剩,“一带一路”促企业走出去[N].经济观察报,2015-05-31.

[9] 智研咨询集团.2016—2022年中国造纸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2016-07-18].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7/431105.html.

[10] CHIADAMRONG N.Evalu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demand,supply and process uncertainty in a retail supply chain[J].Suranaree Journal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7(3):225.

[11] BLIZORUKOVA M,KAPUSTYAN V,MAKSIMOV V.Application of feedback control methods to two models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J].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 Modeling,2014,25(4):459.

[12] TODATE Y,FUJIE R,ODAGAKI T.Self-organization of plutonomy in a fair competitive society[J].Acta Physica Polonica,2016,129(5):937.

[13] 张智光.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7):108.

[14] 张智光.供给侧改革,我国造纸工业要做好加减法[N].中国绿色时报(B4版),2016-03-24.

[15] 张智光.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J].林业科学,2011,47(2):111.

[16] 张智光,等.绿色中国(第二卷):绿色共生型供应链模式[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17] 郭永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造纸及造纸装备企业走出去[DB/OL].[2015-07-03].http://news.feijiu.net/infocontent/html/20157/3/3342151.html.

[18] 张智光.共生与个体理性模式下绿色供应链期望收益的理论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4(4):18.

[19] ZHANG Z-G.Hypercycle economy model of expanded forest and pulp & paper system against environmental change[A]//Frey G E,Nepal P,eds.Forest economics and policy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how market,policy,and climate transformations affect forests—Proceedings of the 2016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orest Resource Economics[C]//NC: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Southern Research Station,2017:97.

Abstract:There exist serious problems of over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al marginal effect in China’s paper industry,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measure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for paper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 trend and the effect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auses of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s paper industry were analyzed from the supply side emphatically.A mechanism model containing 2 dimensions and 4 cycles for regulating supply and demand oriented to green papermaking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upply-demand theory and systematic self-organization theory.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he mechanism model,some measure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ere proposed on two aspects of government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Keywords: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paper indust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责任编辑:刘振华)

AStudyontheMechanismof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forChina’sPaperIndustry

ZHANG Zhi-guang1,2,*WU Lin1,2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JiangsuProvince,210037;2.SystemEngineeringInstitutefor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JiangsuProvince,210037)(*E-mail:zzg@njfu.com.cn)

F407.83;TS7

A

1000-6842(2017)03-0043-09

2016-12-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73136)。

张智光,男,195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制浆造纸管理工程和林业管理工程。 E-mail:zzg@njfu.com.cn

猜你喜欢

造纸工业纸板供需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自主+创新”谱写绿色造纸工业新未来
跃然纸上
跃然纸上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跃然纸上
——造纸工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
全球纸与纸板进出口量缓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