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采访的三位玉树母亲

2017-10-13李琳海

中国记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吉秀英玉树

□ 文/李琳海

·好记者讲好故事·

我采访的三位玉树母亲

□ 文/李琳海

编者按 记者在走基层过程中,如何不断出新?蹲点采访中,如何真正沉下去?本刊特邀新华社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获奖记者撰文,分享他们的采访心得、经历和体会。

李琳海(新华社青海分社对外采访室主任)

玉树地震已过去8年,如今每次去玉树采访,我都会感受到这个江源小镇的新变化。灾后重建让当地人住上了新房,生活得到改善,但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不了,也不能忘却。玉树地震后,我采访过的3位母亲,令我至今无法忘记。

一、康卓德吉:其实我也是个孤儿

第一位母亲叫康卓德吉,是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一名教师。其实,她也是一名孤儿。1998年一场车祸令她失去包括父母在内的4位亲人,那年她才10岁。她的姐姐普阳受不了失去亲人的重创,去了玉树结古寺的尼姑庵。大学毕业后,康卓德吉又回到了以前上学的玉树八一孤儿学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现在学校收容了500多名孤儿,其中很多是玉树地震的遗孤。学校条件很好,也很特殊,因为孩子们没有家,不能享受藏区孩子每年独有的“虫草假”,学生们的暑假集体在巴塘草原过。假期里,孩子们每天都在帐篷里唱歌,在草原上踢球、跳舞。孩子们住的帐篷色彩鲜艳,是细心的校长特意定制的,他尽量不让孩子们看见玉树地震时用的蓝色救灾帐篷。

康卓德吉说,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入校后管男老师叫爸爸,女老师叫妈妈。课堂上出现“父母”二字时,孩子们经常含着泪,声音哽咽。如今,康卓德吉已成婚,有个快4岁的儿子。暑假里,很多孩子都被她带到家中,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她说,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她会告诉孩子们,其实,课堂上一向坚强的老师也曾经历不幸。采访结束时,八一孤儿学校门口12个红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想想老师的艰辛,孩子们的不易,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现在玉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孩子们才是玉树未来发展的希望,只有教育才能为玉树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康卓德吉,就是这样一位经历过磨难又坚守藏区教育岗位的教师,她们,才是玉树最宝贵的资源。

二、索南措毛:感受母爱的厚重

第二位母亲叫索南措毛,45岁,家住玉树禅古新村,村落因附近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禅古寺而得名。

见到索南措毛时,她正在自家的院落里晒牛粪,即便是她上山放牧,也要把一对龙凤胎儿女带到身边。聊天中我才知道,2010年玉树地震,索南措毛的丈夫被邻居徒手挖了出来,可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在地震中遇难。

这位善良的藏族母亲久久不能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释怀,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就在她跳河自尽的那一刻,被在玉树禅古寺当僧人的大儿子拉了回来。

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位善良的母亲,2012年5月12日,她的另一对龙凤胎孩子在玉树八一医院降生,儿子叫伊西达哇,女儿叫尕玛文毛。

我清楚地记得,当采访结束向两个孩子说再见时,当时只有3岁多的文毛突然双手合十,对着我做了一个藏人祈求平安的手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很多次,当我和别人聊起索南措毛的故事,大家都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事,可是,爱是有力量的。她说,已故的两个孩子还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是地震后新生的孩子让这位大龄生育母亲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爱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厚重。

三、杨秀英:只为一句承诺

第三位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家妇女,为了丈夫生前的承诺,她曾五上玉树。她叫杨秀英,41岁,家住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工哇滩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玉树地震发生后,化隆县负责援建玉树称多县雪吾村49套房屋的重建,在建筑工地干过8年活的杨秀英和丈夫赵恒礼承建了其中的16套民房。

2010年11月17日,赵恒礼承建的房屋主体框架完成,又值高原寒冻期不能施工,他踏上了返乡路途。不幸的是,他们驾驶的车辆在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发生车祸,车上5人全部遇难。

采访时,这位坚强的母亲告诉我,想起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她心尖尖上的肉还在疼。2011年端午节过后,这位以前最远只去过省城西宁的女人带上20多位工人,毅然去了几百公里外的玉树。

杨秀英只上过小学二年级,不懂工地管理,请人;不会财务,请人……2011年国庆前夕,杨秀英终于将16户“定制房屋”按时交付给了当地牧民。 拿到丈夫的车祸赔偿款后,她首先给工人们结清了工资。

“老赵,工人的40多万工程款全部付清了,房子也交给老乡们了,你就好好过你的清闲日子吧。”她曾这样在丈夫坟头哭诉。就是这样一位经历磨难的母亲,在一双儿女面前,她却始终挺直着脊梁。她的坚强,她的尊严,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玉树灾后重建,当地基础设施跨越发展20年。诚然,物质重建是基础,但在三江源头,在世界屋脊,更多像康卓德吉、索南措毛和杨秀英一样的人们却为我们重建起一片精神的高地。玉树母亲,我想在你们身上有着藏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护,更有着对爱与善良亘古不变的忠诚。请允许我为你们献上圣洁的哈达。是你们告诉我:无论何时,勿忘初心。

(作者是新华社青海分社对外采访室主任)

编 辑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

猜你喜欢

德吉秀英玉树
延长梦境的机器
润心育人 静候成长——丑小鸭变形记
玉树留芳
同期听力(六)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