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晚:民生大报做强时政报道三大追问

2017-10-13孙爱群

中国记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羊城晚报时政民生

□ 文/孙爱群

羊晚:民生大报做强时政报道三大追问

□ 文/孙爱群

2017年是《羊城晚报》创刊60周年。以“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为办报宗旨的《羊城晚报》,春华秋实走过一甲子;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大潮中,如何问初心,再出发……

本文从民生大报如何加强时政报道的角度做了总结和深入剖析。

羊城晚报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一、《羊城晚报》定位民生大报,为何要加强时政报道?

人生三大追问:我从哪来?现在哪里?往何处去?首问是弄清身世初心,以修身明志,踏踏实实再出发。因此,有必要重温《羊城晚报》史。

春华秋实一甲子。《羊城晚报》由陶铸倡导创办,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晚报,办报宗旨“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毛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周总理说:“羊城晚报可以出口。”[1]

广东省委主管主办的《羊城晚报》,天生就是一张时政大报。加强时政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当是题中应有之义,是其基本职责。

有别于机关报,《羊城晚报》定位民生大报。报纸内容和形式,要更接地气,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对《羊城晚报》坚持党性原则、高扬党旗,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生动的要求。做不好时政报道,就达不到这个要求。60年风雨坎坷,一代代羊城晚报人,薪火相传,秉持办报宗旨理念,创作出无数精品佳作。

回到现实。在风起云涌的融媒体时代重新审视民生大报的时政报道。

首先,移动互联网兴起,新技术迭代发展,媒体生态已然今非昔比。《羊城晚报》如何进一步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发挥民生大报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时政报道做不好、做不强,就无法交出漂亮答卷。

其次,相对于民生社会新闻报道,民生大报的时政报道是块相对短板,仍有提升空间。《羊城晚报》素以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民生社会新闻报道见长。但是,如果过度偏爱社会新闻,难免落入“热衷八卦、耽于流俗”的陷阱,对严肃的时政报道不以为然,对做好时政报道,办法不多,江郎才尽。或许走得太远,忘了初心,忘了因何而出发。

时政报道这块相对短板必须补强,其中差距,就是成长空间。

二、《羊城晚报》如何做强时政报道?

先弄清时政报道的内涵与外延。时政报道所指为“大时政”概念,包括治国理政、国计民生方方面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核心内涵就是“讲政治”。“时政新闻”与“民生社会新闻”,只是两个相对概念,并非绝然对立,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羊城晚报》大时政报道拥有大舞台,大有用武之地。紧紧围绕自身特点和优势,才能做出具有羊晚特色的时政报道。

(一)打好羊晚“两张牌”

1.民生牌。接地气,引导生活;听民意,为民发声。谈天说地之中,寄寓人间大道;纵横捭阖之间,寄托百姓情怀。党性和人民性,就是如此生动而深刻地高度统一于这张省级党报。这是旗帜和灵魂,引领《羊城晚报》创造了一个甲子的辉煌。

调查报道《同是佳果命不同 菠萝要向荔枝学什么?》《菠萝“收益链条”背后的格局与出路》,就是典型的“民生题材、时政视角”时政报道。从“菠萝严重滞销,果农亏惨”这一高关注度的民生题材切入,剖析水果业的产、供、销,包括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环节的深层次问题。广东省主要领导批示责成当地重视《羊城晚报》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发展冷链物流。中宣部《新闻阅评》从政治高度点评,认为这批报道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华南热带水果的发展作了有益的、建设性的探索。记者的调查采访深入、扎实,报道切中问题要害,通过菠萝滞销的现象反映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系列报道《龙腾港珠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时政报道的典范之作。港珠澳大桥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工程,系列报道以决战阶段为时间坐标,全面扫描建桥创新历程,立体展现最新建设成就。从2016年1月5日至9月27日,以《羊城晚报》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浓墨重彩、声势浩大推出《大桥怎样活到120岁》《三组巨型桥塔 演绎力量魔法》《大桥面子耐70摄氏度高温》《中华白海豚一来玩 现场立即停工停航》等精彩大作。中宣部《新闻阅评》称赞《羊城晚报》“生动阐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吹响‘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号角”,省宣阅评称赞“为推动广东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2.文化牌。《羊城晚报》一出生便体现了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这正是其最鲜明的印记。秦牧主持的《花地》《晚会》,就像一方心灵净土和精神乐园,花繁果硕,茂盛长青,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灵。贾平凹称,《花地》是他的伯乐。金庸的武侠小说,曾在《羊城晚报》海外版首发。读者称道,《羊城晚报》文化味浓,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报!优秀的文化基因必须植入时政报道中,让严肃的时政报道悦读感人、成风化人。

系列报道《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就是一组讲好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时政报道典范之作。2014年4月8日,头版头条刊发《传奇队伍83年来传递坚定信仰》,并连用三整版,以“因为信仰,所以深刻”“因为信仰,所以美丽”“因为信仰,所以坚持”为版题,重磅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红色经典精神内涵。随后,每天以超大篇幅连推《50年经典影响几代国人》《50年的表演,五代人的琼花》等报道,引导人们对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的省思。传播持续一个月,在粤琼两地乃至全国引发轰动效应。受到《新闻阅评》称赞。新闻版面《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今早走了》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文化最深层的核心部分。《羊城晚报》的时政报道,创新内容和传播形式,讲好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寄寓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十分显著。

(二)锻造铁军“羊家将”

《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报道荣获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图为头版报道。《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报道新闻版面,荣获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硬招一:实战锤炼,能量爆发。每年的全国和省市两会,是大时政报道实战的主战场,是锤炼队伍的好机会。报社精心组织策划,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擅打硬仗的采编铁军,高举“羊家将”大旗出击。2015年,首创全媒体指挥中心播报全国两会,两会报道质量大提升。2017年,首次在京设立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羊家将”人人都是全媒体记者、编辑、主持人。以“中央厨房”为统领,多方协作联动,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态,开设两会专题、专栏近百个,推送两会报道5600件,传播效果实现总浏览量、转载总流量、金羊两会大数据总流量“三个过亿”。《羊城晚报》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获创新性突破,爆发出极大传播能量。

硬招二:强化策划,团队作战。2017年4月24日,《羊城晚报》在中国侨都江门市启动“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海外行历经一年酝酿筹划,高起点、高规格、大规模扎实推动。全媒体记者团队分赴东南亚、欧美多个国家,全媒体记者海外前方奋力拼搏,总部后方组织强大的全媒体编辑和技术团队鼎力支持。通过全媒体平台和海内外名媒大联盟两大传播矩阵,进行立体式、全球性大传播。现场直播“一带一路”,深度解读“一带一路”,创新国际传播模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品牌效益“三个效益”大丰收。

硬招三:主动而为,大有作为。硬题材、软操作,讲故事、接地气——这组“三字诀”,是《羊城晚报》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制胜法宝。主旋律报道也要学会“讲故事”,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浩气壮山河 热血谱史诗》,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2017年纪念建军90周年《南粤星火路》等重磅系列策划,以及迎接十九大时政专栏《砥砺奋进的5年》,都是讲故事的精品报道策划。“羊家将”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主旋律报道感染力,打动读者和网友。

2017年7月,《羊城晚报》记者奔赴云贵川桂4省区,深入4市11区(县)贫困乡村采访调研,在专栏《砥砺奋进的5年·合力攻坚 扶贫协作进行时》推出4篇调查报道。记者撷取了一组组真实的扶贫故事,以细腻、深情的文笔,精彩、生动予以呈现,将严肃的政治题材写得生动活泼,而又不乏深刻,意味深长。这组报道传播效果好,有力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坚。

(三)搭建三大传播平台

创新开拓,搭建传播平台,是提高时政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拳大招。具有羊晚特色的三大传播平台,一是以《羊城晚报》这张名牌大报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传播大平台;二是以羊城创意产业园为核心的文化发展传播大平台,现已形成“一园多区”大格局,成为文化发展传播重要载体;三是由《羊城晚报》发起的“Young海内外名媒大联盟”对外传播大平台,海内外逾230家名媒体加盟,合力构建全球性全媒体传播大平台,携手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羊城晚报人传承薪火从哪发力?

媒体大变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省级党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关键是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一个也不能少。

(一)读懂中国,知晓广东

密切关注治国理政、国计民生的大时政话题,组织策划“中国主题、广东文本”大时政报道,国情省情、社情民意,当了然于胸。比如,实现中国梦,为何要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为何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羊晚人要先读懂、先知晓,才能做好报道、做好传播。

“广东题材、中国方案、国际视野”,这是做好时政报道尤其是述评式、政论式报道的要诀。羊晚人应胸怀全球大局,对国际风云变幻、大国博弈纷争,当了然于胸。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放眼世界,笔下才见真章。“走进一带一路”采访报道活动,如果甘当井底蛙,没有国际视野,就不可能做好。

(二)读懂时代,永立潮头

新闻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进入物联网时代,我们的读者去哪啦?媒体痛点在哪里?报道从哪发力才能有效传播?纸媒曾经风光,如今辉煌不再。报纸还有希望吗?是放弃,还是坚持?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继续深耕?只有读懂这个时代,才能作出正确回答和选择。

羊晚人经受了大时代洗礼,抓住了浴火重生的机遇,以“跳出报业谋融合,扎根传媒促转型”为发展理念,突破报业小闭环,向文化产业大循环进发。始终不离不弃传媒主业,扎根传媒品牌,凝心聚力创新,深耕报纸、拓展新媒体,从纸开始、向云出发。

(三)读懂羊晚,再领风骚

羊晚人都应扪心自问:“我懂《羊城晚报》吗?”只有真懂羊晚,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勇于担当,才能在融媒体时代办好羊城晚报,当好“领头羊”。

站在前沿看羊晚,跳出羊晚办羊晚。今天在艰难中蝶变,明天才见丽日蓝天,彩虹总在风雨后。

如今的《羊城晚报》,已不是单一的“一张纸”,而是一个以品牌《羊城晚报》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大平台,向着“传播网”“传播云”疾飞猛进,已打造出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三大传播平台,报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高。

今年建军节来临之际, 解放军在朱日和阅兵,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羊城晚报》新媒体同步直播,造就浏览量1000万+爆款。当天下午,散发油墨芳香的《羊城晚报》火辣出街,两大整版的图文报道《三军听令 沙场点兵》《三军神兵 威武亮相》,引来热捧和点赞。

这样的特色阅兵全媒体报道,会是《羊城晚报》再创下一个60年辉煌的先声吗?

(作者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

【注释】

[1]《羊城晚报社史》(1997.p9-10).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羊城晚报时政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