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半”记者驻村扶贫记
——零距离,看得更真切;真融入,做得更实在

2017-10-13黎海滨

中国记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我们仨工作队驻村

□ 文/赵 杰 黎海滨 赵 帝

“两个半”记者驻村扶贫记
——零距离,看得更真切;真融入,做得更实在

□ 文/赵 杰 黎海滨 赵 帝

一、我们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及相关文件要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选派我们三人,组成一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进驻对口扶贫村——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何桥村。

我们仨,队长赵杰是《楚天都市报》党务监察室主任,队员黎海滨是《湖北日报》主任记者,另一名队员赵帝是集团后勤部青年干部。接待我们入驻的何桥村支部书记吴杰,戏称我们仨是“两个半”记者。在村支书吴杰看来,只有在报纸编辑部工作的,才能算记者;而在后勤部工作的队员赵帝,顶多算半个记者。

我们仨点头微笑,表示认可。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入驻何桥村之后,我们马上在村委会附近租下两间民房,住了下来。白天,我们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了解情况。晚上,我们与村干部聚在一起,筛选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研究精准扶贫措施。说得更专业一点,这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就这样,我们仨,“两个半”记者,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

二、零距离,看得更真切

在驻村前,我们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与关注,大多来源于二手资讯。我们关心“三农”,都仔细阅读过那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2000年3月,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后来的“胡温新政”,一举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皇粮国税”的农业依赖型经济结构的终结。直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标志着根除农村贫困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役进入攻坚阶段,农民、农业和农村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驻村以后,零距离观察何桥村,解剖麻雀,对“三农”问题看得更加真切,对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更加深刻。

何桥村是个自然条件很不错的平原滨湖村,堪称鱼米之乡,位于湖北省鄂州市蒲团乡东南部,武黄高速、樊蒲公路穿村而过。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36亩,水面2540亩。水稻、西甜瓜、湘莲种植与水产养殖是主导产业。全村11个自然湾,15个网格,15个村民小组,14个党小组,645户,2646人,党员98人。

观察发现,从整体上看,最近几年来,何桥村的大部分农民确实过上了衣食无忧、兜里有余钱的幸福生活。低收入特困村民还可以按月领到低保金,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每月也有补助,人人享受新农村合作医疗,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我们还看到,全村11个自然湾,全部通电通邮通互联网通自来水通公路,种地已经完全实行了机械化,80%的家庭建起了两三层的楼房,部分家庭建起豪华别墅,基本上人人有手机。世世代代受苦的种田人,脸上终于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透过现象看本质。零距离观察,还是让我们得以发现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

“何桥村风光好,绿树真不少。站在远处看,村庄像绿岛。

何桥村风光好,年轻人见得少。问问咋回事,出去打工了。

何桥村风光好,处处遇狗咬。问问咋回事,留守妇女怕骚扰。

何桥村风光好,河岸沟渠满野草。问问咋回事,土灶不烧了。”

……

这是我们记录在《驻村工作笔记》中的一首打油诗。

“整体上看起来还不错”的背后,是许多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何桥村两委职能弱化,无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前几年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经济摧毁殆尽,所有村、组的田地、水面资产均被卖光或分光。于是,村集体成了空壳,村里完全依靠上面几万块钱的转移支付来运转,连支付村干部工资都不够。于是,村两委的实际情况就只能是维持,难免软弱涣散。

由于集体资源全部卖光,何桥村村级经济薄弱,2015年村级经营收入为零,历史负债55万元。

“大部分村民富了”,无法掩盖相对少数的贫困。全村还有贫困户69户190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未来产业发展后继无人且乏力。11个自然湾,无论新房旧屋,大多“十室九空”,曾引以为豪的全村最好的房子——何桥村小学校舍也是人去楼空。

……

以前走马观花时,我们看到的是“三农”问题的表象;如今真正融入驻点村之后,我们看到了“三农”问题的内在之急。

▲ 驻村工作队走访贫困户(左二为队长赵杰)。

我们发现,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已经由过去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演变成为“农民分化、农业弱化、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新三农问题”。

三、真融入,做得更实在

如何解决何桥村这些“新三农问题”?唯有对症下药,通过“精准扶贫”,才有可能让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组织村干部一起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与要求,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发力、精准突破、精准见效;明确何桥村的发展重点,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精准扶贫的方式,立足长远,狠抓当前,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各项措施抓细、抓准、抓实,增强精准扶贫的实效。

我们仨与村干部逐户走访,精准识别,反复筛选,何桥村于2015年底申报认定精准扶贫贫困户为69户190人,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为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实现,工作队给每个贫困户确立了脱贫时间、帮扶责任人(责任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并张榜公示,取信于民。

我们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区、乡政府部门的意见,帮助何桥村“两委”制定出《何桥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何桥村2015年—2019年度扶贫开发规划》。

我们结合何桥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致贫原因,选定一批扶贫开发项目,上报乡、区、市等有关部门,分步推进实施。决心通过3-4年的努力,把何桥村打造成人均生活水平、人居环境水平、乡风民俗好于(高于)全乡平均水平的小康文明村。

扶真贫、办实事。这是我们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鉴于何桥村是个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我们致力于再造该村的造血功能。2016年3月,我们与何桥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流转本村15组已无经济效益的林果地71亩,成立“蒲团乡杰明农业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建一个属于村集体所有的生态种养基地。第一期建成8个大棚、60亩绿化苗木。第二期又建成精养鱼池18亩。当年,何桥村生态种养基地就为何桥村集体增加纯收入5万元。

为修一条“幸福路”,队长赵杰出面募集资金20万元,为何桥村5组程泥府湾修建了一条1330米长的环形水泥路。这样,42户村民出行、运货就再也不用担心泥巴路陷住车轮了。

精准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们全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挑选出5户有劳动能力、有相应场地的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1头小猪及一批饲料,鼓励他们通过饲养生猪增加收入。此外,分期分批向其他具备相应条件的贫困户免费提供鸡苗、鸭苗、鱼苗等生产资料,扶持他们发展生产,激发其通过劳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抓党建,促脱贫。我们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加强何桥村党建与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充分发挥全村党员的带头作用,确保全村扶贫开发与精准脱贫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们上下奔走,申请上级组织部门支持,将废弃的何桥村小学校舍,改造成“何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的便民服务能力与战斗堡垒作用。

两年多来,我们累计为驻点村争取各类扶贫资金投入超过70万元,争取资金与物资捐赠超过30万元。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把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怀,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1月,何桥村顺利通过第三方核查验收,成为湖北省鄂州市首批脱贫出列的14个贫困村之一。

两年多来,我们仨吃住在乡村,与乡村干部群众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不仅积累了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增进了对三农问题的深刻理解,还锻炼了思想与作风,增强了自身素质,可谓收获巨大,受益良多。

四、一点思考:有待改进的干部驻村扶贫方式

最近两三年,省、市、县(区)各级机关干部,纷纷以各种形式组成精准扶贫工作队,派驻到村。这种“一窝蜂”式的工作方式,其作用与成效,值得反思。

不加区分地派遣干部驻村的扶贫方式,值得商榷。那些所谓的“三门”干部,还有那些远离基层一线、远离经济前沿的干部,如党务、群团、文卫等非经济建设管理部门的干部,这些部门的一些干部长年在机关小天地里,既无农村工作经验,也没有机会去外面闯荡,甚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要说这些干部比农民更能干事,那显然是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和作用。不客气地说,寄希望这类干部来改变农村面貌,多少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

如何评判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值得商榷。在目前形势下,驻村工作队能做的事,主要是两件:一件是利用本单位的资源,就是从本单位掌握的资源中切一块给驻点村(如农业局给肥料、民政局给救济款),或从本单位经费中切出一定数额给驻点村;另一件就是协助村里跑项目。不过,这个跑项目本身就存在一个悖论,因为在一个市或县,项目总数是一定的,给了你就没有他,大家都去跑,项目给谁?哪个工作队所在的单位强势或官大,哪个单位肯定就能优先为驻点村争得项目。如此,跑项目最终变成了派出单位权力大比拼,这样跑项目的结果必然干扰项目的合理分配,这显然有悖公平公正原则。如果仅以这两件事来论业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派工作队长年驻在村里,只需对口单位一年派人去几次村里了解一下情况就足够了。

干部长驻农村有无必要,值得商榷。大规模派干部长驻农村的工作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公社时期是必须的,因为那个时候要管农民种管农民收,加之那个时候交通和通讯不发达,行政辐射的面积有限,所以对农民必须实行面对面的管理。但是,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农村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承包经营也已进行了30多年,更何况前面提到的农村“新三农问题”凸显,还有,现在交通和通讯非常发达,沟通极为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县以上机关派干部长驻农村,总体上看似乎已经没有必要,甚至可以说这种工作方式已经过时。

目前,许多省、市派出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均不得不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即与单位工作脱勾、每月住村不少于20天,等等。我们在驻点村看到,当地大部分乡、村干部已经搬到市区、县城或乡镇所在地居住,极少在农村里住。不少乡镇都是走读干部,早上去乡镇,晚上回市区。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下派的驻村干部,既没有工作对象,也没有乡村干部配合,呆在村里能做什么呢?

综合说来,大规模派干部长驻农村的工作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研究新“三农”问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确保干部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我们仨工作队驻村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我们仨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相信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