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战争降临了

2017-10-12冯韵娴

读者·原创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穆克雅尔哈桑

文|冯韵娴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战争降临了

文|冯韵娴

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市郊的雅尔穆克难民营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高峰时期,曾有25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那里,其中大多是1948年中东战争的难民及其后代。2015年4月,极端组织IS攻进大马士革郊区,占领了雅尔穆克难民营,使难民营及周边地区陷入险恶困境,人道主义状况急剧恶化。目前,仍有数千人滞留在难民营里。

对于很多巴勒斯坦人来说,雅尔穆克难民营是巴勒斯坦国土以外,唯一聚集过那么多巴勒斯坦人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为巴勒斯坦民族事业发声。他们担心,如果这个地方消失了,巴勒斯坦将更难逃脱被世界遗忘的命运。

1960年,10岁的哈桑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巴勒斯坦,辗转至叙利亚雅尔穆克难民营。2015年,极端武装组织攻进了难民营,在里面大肆搞破坏,65岁的他再次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可这次,他说什么都不愿离开了。

他和他的老伙计们在雅尔穆克难民营入口处支起了一个小帐篷,帐篷里挂着一个简易的纸板,上面写着:回到雅尔穆克。

我想讲的不是一个关于情怀的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战争降临时,那些没有资本的人往往是最惨的,这个资本包括时间和金钱—富人和年轻人跑了,穷人和老人留下了。

打仗的时候,老人们大多是不愿意走的—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害怕自己的生命长度不够换个地方从头来过;另一方面,用半个世纪和这片土地建立起来的连接早已成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来源。在他们心里,哪怕雅尔穆克变成一片废墟,也是要待在那里的。

哈桑说,别小看雅尔穆克,这里七八十岁的巴勒斯坦人,用了一辈子的积蓄和时间建造这个家园。自1955年雅尔穆克难民营建成,到叙利亚危机之前,这里一度发展成为大马士革郊区的经济中心,里面不仅居住着25万巴勒斯坦难民,还居住着80万叙利亚人。当时的叙利亚姑娘甚至以嫁给巴勒斯坦人为荣。

尽管老爷爷们还在回味雅尔穆克难民营的辉煌历史,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战乱,14万巴勒斯坦人相继离开了叙利亚。曾经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现在被极端武装分子占据,里面的建筑被打得七零八落,居民也只有数千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甚至发出警告:雅尔穆克难民营已越来越接近“死亡营”。

那为什么还有数千居民甘愿冒险留在这个“死亡营”里呢?

留下来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武装分子的家属,还有一部分实在是因为太穷了:在难民营里待着,时不时还能受到援助组织的食物接济;出了难民营,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是的,他们没有资本让自己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生活。

从一个居住过百万人的经济中心,到一个只剩下数千赤贫户的“死亡营”,不过4年时间。大家心里都清楚,雅尔穆克已经回不去了。

在IS打进雅尔穆克的那一瞬间,里面的每一个人面临的其实都是被动挨打的局面,只不过有金钱和时间资本的人跑得快一些。

哈桑和他的老伙计们依然固执地散居在难民营周围,盼望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家。

哈桑说,他们内心所想的,其实正如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什说的那样:“我们离不开橄榄生长的土地。”

猜你喜欢

穆克雅尔哈桑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感恩
借据丢失之后
为你,千千万万遍
“超现实”之镜
没有特长的儿子
樱花之音(童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