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公石先生二三事

2017-10-11沈家鸿

中华书画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赵朴初学社于右任

□ 沈家鸿

胡公石先生二三事

□ 沈家鸿

赵朴初深情题写馆名

1997年8月25日,胡公石仙逝于六朝古都南京。时已耄耋且身体欠佳的赵朴初得悉这一噩耗,为我国书坛明星殒落、痛失同道挚友而悲痛不已,及时给胡公石治丧委员会及其家人发来了唁电,致以深切的哀悼。

遵照公石遗愿,家人将其大部分遗作捐赠给了盐城市博物馆。为了缅怀公石先生的光辉业绩,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标准草书事业,中共盐城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盐城建立“胡公石书法艺术馆”。江苏省委统战部对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并由副部长戴澄东亲赴北京请公石先生的挚友、全国政协副主席、书法大师赵朴初题写馆名。

戴澄东和胡熙民、陈墨石一行来到了春寒料峭的北京。在赵朴老家,赵朴老的秘书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说:“朴老住院后中 央领导交待,为了保证赵朴老能够更好地休养和治疗,不再让他写东西和接受记者采访了。”关于为胡公石书法艺术馆题写馆名一事答允向赵朴老转达。赵朴老得悉这一情况后即表示:“别人的东西我是不写了,但公石先生艺术馆的牌匾我还是要题的。我和公石先生是数十年的挚友啊!”赵朴老回忆起了与公石先生等一同筹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情况。当年,他们与舒同、启功等一同筹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又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的评委。多年来,他们相识相知,弘扬书道,结下了珍贵的友谊。而今,斯人已去,胡公石书法艺术馆成立需要题写馆名,赵朴老怎么会推却呢?

几天后,赵朴老带病在一张上好的古宣上认真题写了“胡公石书法艺术馆”几个颇具特色的楷书。看着秘书在题字上钤上了鲜红的“赵朴初印”后,赵朴老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

胡公石(1912-1997)

胡公石到台湾进行书法交流

赵朴初题写的“胡公石书法艺术馆”

周一萍书信促胡公石“解放”

“文革”时期,胡公石正在宁夏工作。这位从旧社会过来并在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身边专门从事标准草书研究的老人,受到严重冲击,被戴上了“受黑帮分子胡乔木包庇”的一些莫须有罪名。先是让他在单位内参加劳动,接受审查。后又被轰赶到贫困的固原农村。虽然他一再说明当时在于右任身边不仅未加入过国民党,也未从事过监察院具体的行政工作,只是被安排专搞标准草书研究,在监察院实际上仅是挂名领饷维持生计而已。

抗日战争期间,于右任迁居重庆,标准草书社也就暂时停止了研究活动,胡公石即回到家乡盐城鞍湖的张本村。期间,除读书写字,继续致力于标准草书的研究外,还经常与中共盐城县委及新四军独立团政委周一萍等接触,深受教育和启发,认清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协助民主政权筹粮筹款,支援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深受好评。“文革”期间单位派人至鞍湖调查,由于时隔数十年之久,世事沧桑,无法找到关于他这段历史的“有力”证明,只得把他挂起来靠边站。后来,胡公石夫妇因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劳动,被调回银川,在宁夏图书馆地下书库内整理图书报刊资料。

正在胡公石十分苦恼备感茫然之时,一天整理报纸,看到一条有关北京市西城区领导周一萍活动的消息。他当时一愣,心想这位周一萍是不是当年自己赋闲在家经常联系的周政委呢?如是,那对自己的这段历史就有了有力的证明人了。他带着喜悦的心情,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家人。但胡公石又有些犹豫不决,他想周一萍原是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干部,现在下放至西城区工作,说明他也在为难之时,这时候去麻烦人家总不太好。经再三考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还是给周一萍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请他能就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家乡的情况予以客观公正的说明。

不久,胡公石接到了从北京寄来的一封信,拆开一看,喜出望外,信中不仅有热情洋溢的问候,同时还附上了他抗日战争时在家乡的政治表现等方面的证明材料。明确指出,胡公石抗日战争赋闲在家期间没有剥削行为并积极协助抗日民主政权筹粮筹款,支援抗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宁夏相关部门根据周一萍提供的材料,以及其他方面的证明,对胡公石的历史作了认真的甄别和澄清,终于“解放”了被审查多年的胡公石。不久,即委任其为宁夏文史研究馆馆长、宁夏书画院院长、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后又推荐他为全国政协委员。

后来,胡公石与周一萍在其寓所红霞公寓相聚,谈起这段经历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是因您的一封重要书信才得到解放的啊!”

1984年6月,标准草书学社成立时主要人员合影(自左至右依次为:杨辛、启功、屈武、赵朴初、胡公石)

胡公石、胡熙民在屈武家中

屈武敦请胡公石重振标准草书

“标准草书社”是由被誉为近代草圣的于右任于1932年召集同仁成立的专门从事草书标准化研究的学术团体,开始是为了使草法统一实用而进行的一项历史性工作。历经四年多的艰辛,于1936年出版了《标准草书》(由胡公石亲手双钩的百衲本草圣千文)。该书从西汉元帝时史游至今人王世镗等一百多位草书家近三百种的章、今、狂草作品,按“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项原则遴选,可谓俯拾众美,精谨之至。后因时局的变化,这一研究也随之终结。然对草书标准化的工作并未停止,中国以及日本、东南亚的一些有识之士、书法爱好者仍孜孜以求。胡公石则是不论在顺利时还是在逆境中,以其毕生精力,沿着于右任开拓的道路,始终辛勤耕耘在书法艺苑中,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世纪80年代,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繁荣书法事业、沟通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屈武在京与胡公石进行了恳切的长谈,希望他挑起继承发展标准草书事业的重任,并说此事非胡公石莫属。

屈武乃于右任爱婿、民革中央主席,与胡公石已有数十年的交往,可谓至交。他对这位跟随于老习书从艺十三年之久的老朋友是非常熟悉、十分器重的。由于胡公石的草书艺术深得于右任真传,造诣精深,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故而敦请出山,重接薪火,再传标准草书。经多次研究,胡公石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

经过紧张的筹备,1984年6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召开了标准草书学社成立大会,正式宣告标准草书学社成立。学社由胡公石任社长,赵朴初、启功为名誉社长,董寿平等为顾问。社址随胡公石设于宁夏银川。1991年12月,胡公石叶落归根,被安排到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任副馆长,“标准草书学社”也同时迁到南京。

“标准草书学社”成立后,胡公石积极组织、动员有志于标准草书事业的同道友好,从事标准草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同时加强与日、韩、新、马、泰等国家和我国台湾、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影响很大的“中外草书大展”,还与台湾的李普同、日本的金泽子卿等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于右任先生同门书法联展”和“中日标准草书联展”。又亲赴台湾、日本办展、讲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增进中日民间友好做出了贡献。

经过艰辛不懈的努力,积多年研究成果,胡公石以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为母本,拓展整理出《标准草书字汇》一书,把标准草书由一千字扩展为六千多字。该书在于右任逝世二十周年时正式出版。它丰富了标准草书单个字体和符号部首,使之更趋实用性,开创了标准草书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也进—步奠定了胡公石在当代书法艺术领域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应有地位。■

责任编辑:郑寒白

猜你喜欢

赵朴初学社于右任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赵朴初修改陈毅诗词遗稿始末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赵朴初论佛教徒的公民意识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Christian Concept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