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易书画中的“文人气”探析—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例

2017-10-11任文岭

中华书画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易青藤朱文

□ 任文岭

黄易书画中的“文人气”探析—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例

□ 任文岭

对于黄易书画作品中的“金石气”,一直以来学界多有论述。如近人李濬之(1868-1953)在其《清画家诗史》中评价黄易山水画“冷逸幽隽,以淡墨简笔写取神韵,妙有金石气味”,美术史学者万青屴(1945-2017)在其《并非衰落的百年》中将黄易与奚冈称为“融入金石趣味的正统画家”。可以说,无论是在黄易以访碑题材为代表的绘画作品中,抑或是脱胎于《西狭颂》《校官碑》等秦汉石刻的隶书作品中,均充溢着一股古拙苍莽的金石气息。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黄易的诸多书画作品中,也同样有着不可抹却的“文人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却鲜有论及。本文试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黄易《荷鱼图》《隶书七言联》两件作品入手,并结合黄易其他传世书画作品,对其书画中的“文人气”进行初步探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同道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阐释。

[清]黄易 对天于性七言联 163×34cm×2 纸本广东省博物馆藏释文:对天可说方开口;于性无加莫动心。嘉庆三年十月三日,黄易。钤印:黄易私印(白) 烟波散史(朱) 碑痴(朱)

黄易《荷鱼图》轴,纸本墨笔,纵109厘米,横31.5厘米,1961年入藏广东省博物馆,20世纪60至80年代曾经张珩、谢稚柳、徐邦达、苏庚春等鉴定为真迹,并被定为“一级文物”。此图左上作者署题:“好似玉人微醉后,一杯推出水晶宫。秋盦仿青藤道人。”署款下钤“易”朱文印,图右下又钤“黄九”朱文方印。画心下部钤有鉴藏印:“南皮张氏可园考藏庚壬两劫所馀之一”朱文长方印、“可园清供”朱文长方印、“第三品”朱文印、“黄节所得金石书画记”朱文长方印、“黄节审定”朱文方印。可知此图先后经河北张权(1860-1930)、广东黄节(1873-1935)等人收藏。左裱边另钤有“芳圃眼福”朱文方印,右裱边有近代书法家罗复堪(1872-1955)题跋:

黄秋盦,金石家,兼工绘事,故往往有一种淡雅气。余所见其画多系册页、手卷及小条,甚少巨制,笔法秀峭超逸,恰到好处。此幅自谓摹仿青藤,虽不类青藤之古朴高浑,然圆健隽朗亦甚可爱。即其题字,颇与平日不同,盖拟作别成面目,观者正不必于此中饶舌也。展观之。重光单阏玄月,七十有八老人罗惇复堪跋于唐牒楼。

《荷鱼图》构图虽简洁,但笔墨娴熟,挥洒自如,既将徐渭的大写意与恽寿平没骨画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又有自家风格,当为作者晚年代表作品。荷花与游鱼的画面组合,寓意深远,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与艺术追求,而游鱼又增添了一种“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境。恰如罗复堪在题跋中所评“此幅自谓摹仿青藤,虽不类青藤之古朴高浑,然圆健隽朗亦甚可爱。即其题字,颇与平日不同,盖拟作别成面目,观者正不必于此中饶舌也。”

《隶书七言联》,纸本,纵163厘米,横34厘米,也是1961年入藏广东省博物馆,后被定为“二级文物”。所书七言联为“对天可说方开口;于性无加莫动心。”署款“嘉庆三年(1798)十月三日,黄易”,钤“黄易私印”白文方印、“烟波散史”及“碑痴”朱文长方印。黄易隶书主要脱胎于厚重方整的《西狭颂》和《校官碑》等秦汉石刻,带有明显的崇碑倾向,但因其所处时期碑学与帖学界线并不明显,碑学书法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都尚在逐渐发展中,不仅仅是其楷书、行书作品,其成熟时期的隶书作品也往往具有碑学与帖学的双重艺术风格,《隶书七言联》恰恰就是这种能够反映其晚年隶书创作风貌的代表作品。

相较于黄易那些带有明显所谓“金石气”的访碑题材作品,《荷鱼图》《隶书七言联》这两件作品中的“文人气”反而更为明显。那么,这究竟是“颇与平日不同,盖拟作别成面目”的个案,还是在其作品中带有普遍性?纵观黄易的整个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历程,可以发现这种“文人气”并非巧合,而是贯穿于其书画艺术创作始终,并由于创作时期或题材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从书画艺术渊源上来说,黄易的书画创作深受宋元以降文人艺术家熏陶,“文人气”自然贯穿其整个书画创作始终。

黄易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黄树穀(1700-1751)“能隶书善兰竹工诗”,与金农、黄慎等交好,其母梁瑛(1707-1795)亦有诗名。黄易自幼承袭家学,虽然在八岁时父亲即去世,但家庭对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年十三即篆书《云松巢志》,以上石”①,可见在少 年时期黄易打下了良好的书画创作基础。

在书画创作上,黄易并无专一宗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董其昌、查士标、恽寿平等诸家作品,他都曾临仿学习过。钱泳(1759-1844)《履园画学》评其山水画“入李檀园(李流芳)、查梅壑(査士标)一派”②,蒋宝龄(1718-1841)在《墨林今话》中载其“善承家学,尤工山水,与铁生齐名。冯墨香谓:‘得北苑、巨然法’。然其所作,每多干笔,萧疏淡隽,究于倪、黄一派为深。花卉则宗南田,而笔有神韵,别成一格。”③从他传世的许多绘画作品署款中,都可以看出他对诸家作品的临仿,如民国年间出版的《黄小松仿古山水册》中就有署题“法查梅壑(査士标)”、“拟杨龙友(杨文骢)”、“临松圆诗老(程嘉燧)”、“拟渐江学人”、“学且道人(高其佩)”,天津博物馆藏《得碑十二图》中也有“黄易仿南华散仙(张鹏翀)笔”、“黄易仿白云溪外史(恽寿平)”、“黄易学筱饮山人(陆飞)笔”,《荷鱼图》署款也写道“秋盦仿青藤道人(徐渭)”,无锡博物院藏《书画合册·雨竹图》中绘有“学冬心先生”等等。可以说,在长期的临仿与创作之中,文人画意识早已深入到黄易的创作观念之中,正如他在一方“诗情画意”印章边款中所透露:“当夫挥毫为诗,泚笔作画,山容水态,雨意云情,悉驱役于腕下,不知是诗是画。”④此外,他还曾在《嵩洛访碑图》题跋中提及:“余坐洞内指工人摹拓,望隔河峭壁,皆倪黄粉本。”可见,倪瓒、黄公望等人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他的创作观念与意识当中,当其进行书画创作之时,必然会受到倪、黄等诸人影响,“文人气”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书画作品中了。

二、从笔墨技法与画面意境来讲,其访碑题材系列作品所描绘的虽然为具象存在,但其画面创造出的意境却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质。

黄易传世作品中,以访碑题材系列作品最具个人特色。上文已经提到,《得碑十二图》署款中有“黄易仿南华散仙(张鹏翀)笔”“黄易仿白云溪外史(恽寿平)”“黄易学筱饮山人(陆飞)笔”等,其他访碑题材作品如《嵩洛访碑图》《岱麓访碑图》所运用的笔墨技法,以及这种将题跋、图像有机组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画面整体,应该说也是源自文人画的艺术传统。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这些访碑题材绘画作品,基本上都属于纪游图的绘画形式,往往“记文人游览自然景观后所绘山水,其中又以记录名山大川的名胜图为主。这类纪游图和名胜图,虽以实景为依据,但主旨仍是缘物寄情,或纪念游赏、雅会等文化活动,或表达超尘脱俗的生活理想,或抒写耽乐山林的闲情逸致,或寄托眷恋家园的乡土之情”⑤。与其他纪游图不同的是,黄易的访碑题材系列作品主要兴趣并不在于描绘风景的秀丽或雄伟,更多的是突出古迹的遗存及古碑的命运。这类作品虽然描绘的是具象的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景象,但作者却往往意趣为之,构图简淡,用笔多以淡墨干笔为主,并不追求过多的墨色变化,“以淡墨简笔写取神韵”,使画面产生一种梦境般的意味,再加上题跋与内容紧密相连,从而使其作品在风格、意趣上别具一格,可谓延续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特质。

三、从时代审美倾向与艺术交游影响方面来说,黄易成熟时期的书画创作最终注定会回归文人审美趣味。

就时代背景而言,当时的画坛主流仍然以文人画为主导。作为一个集篆刻家、金石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人文艺术家,黄易书画创作最终所追求的,必然是文人画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传统。这一方面是黄易个人艺术历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与他的艺术交游也有很大的关系。

黄易早年师从丁敬学习篆刻,又与陆飞、金农、罗聘、钱大听、钱坫、奚冈、孙星衍、陈鸿寿、毕沅、阮元、翁方纲都有金石、书画交往。这些人,要么是金石学家、文人学者,要么就是文人画家,黄易与他们或考论金石,或诗文唱和,或书画相酬,都不同程度地对黄易的书画创作产生了影响。而且,黄易这样的一个交游圈,可谓当时的高端学术圈、文人艺术家圈,黄易身在其中,恰恰说明其本身的人文艺术追求,就与这个圈子中的其他艺术家相同或相近,这就注定其成熟时期的书画创作必然具有相当文人趣味。

此外,黄易虽然一直身在官场,但由于其并非科举正途出身,而是由幕僚“援助川运得官山东穀城主簿”,后历任山东兖州、济宁运河同知等职。在当时的仕宦环境下,这样的“异途”出身,对黄易内心而言未必不是一种缺憾,这反而更有可能促使黄易在艺术创作上选择向主流靠拢,在创作一系列具有所谓“金石味”的访碑题材作品之后,重新回归到其早年所学习的文人艺术传统。

万青屴将黄易与奚冈被称为“融入金石趣味的正统画家”,既点出了其二人书画创作不同于前人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肯定了二人“正统画家”的地位。那么,最能够体现黄易“正统画家”风格的作品,必然是其晚年重归文人画传统之后,所创作的最终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哪怕是融入了金石趣味,但其间的“文人气”也同样无法掩盖。

[清]黄易 荷鱼图 109×31.5cm 纸本水墨广东省博物馆藏款识:好似玉人微醉后,一杯推出水晶宫。秋盦仿青藤道人。钤印:易(朱) 黄九(朱)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郑寒白

注释:

①[清]潘庭筠《稼书堂集》,转引自陈振濂《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03年。

②[清]钱泳《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履园丛话》,张伟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

③[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卷五,载《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④[清]黄易“诗情画意”印章边款。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从书》第一册,秦祖永辑《七家印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846页。

⑤单国强《古书画史论集》,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黄易青藤朱文
学生作品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黄易致李衍孙《春晖札》再考
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透皮研究
热闹的大山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青藤欢笑
发现木耳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