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构建

2017-09-30郑晓丹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郑晓丹

内容摘要:现行的物流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观念不利于企业物流管理中绿色供应链思想的实现。文章指出,差别化税收可以弥补企业进行绿色物流所产生的外溢收益,绿色物流构建会产生核心企业,从而形成以业务关联为基础的物流联盟。这种联盟会因为专业化分工而演变成功能型联盟,从而更有利于物流活动的绿色环保。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物流管理模式 功能型联盟 差别化税收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绿色供应链内涵

密歇根州立大学最早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试图把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和资源的使用减少并使得整个供应链管理达到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资源使用最少的状态。

从供应链整个流程来看,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指在设计时,在保证产品功能和消费者的消费特性时,对选材、生产工艺、销售、使用及回收进行事前评估,充分考虑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事前保证产品的绿色。绿色材料和绿色生产都是绿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物流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的核心,它包括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回收。绿色运输是指在运输作业中选择合适的路径以及工具使得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绿色仓储通过合适的仓库选址、仓储设施设备的选择、作业流程的设计等使得环境污染减少、企业库存降低、库存商品损毁率下降。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设计和实施中考虑环境损害的减少。绿色回收要求在产品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结束之后的回收问题,使可利用的零部件能够低成本、便利地重复利用,对不能被重复利用的部件进行处置时降低其对环境损害程度。绿色消费主要指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产品、避免过度消费以及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此外,完善的信息系统是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使信息在整个供应链环节快速传递,才能保障供应链的其他绿色行为相互衔接。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供应链管理中,绿色管理思想的推行还存在大量障碍,特别在物流管理环节存在大量不绿色、环境不友好的现象。

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重构

(一)差异化成本

当消费者不愿意为绿色物流、绿色商品额外支付更多价格,但从环境角度又需要绿色物流时,就需要政府对绿色物流活动实行差异化成本政策。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立法,增加惩罚性税收及罚款成本,使得企业进行物流活动时尽可能降低污染从而避免惩罚性成本,实现物流活动的绿色化。

(二)绿色品牌

良好的品牌形象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消费群体和良好的口碑,而稳定的消费群体及口碑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价值,使得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绿色形象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规模,使企业品牌档次提升,使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上升,这同样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因此,企业需要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用绿色物流建立绿色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消费者忠诚度,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三)完善统一的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竞争是建立在企业网络以及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供应链内其他企业进行联盟需要及时的信息交流,也需要完善的、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只有依托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才能对内整合各环节的物流活动,使物流活动的整体成本最小,对外能够与供应链内企业协作,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强。物流成本降低意味着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的损害减少,这也是绿色物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型解释

假定物流企业或者企业中的物流部门在没有采取绿色供应链思想管理物流活动时,期望收益是R,想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方式,必须要使得企业获得不少于原有期望收益的收益。

(一)单个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

采用绿色物流技术和工艺的成本由企业承担,大量的好处由社会享受。因此需要政府对外部性进行校正,采取差异化税收政策或者补贴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绿色物流管理中的收益外溢。由此,由绿色物流管理活动x产生的总收益 R(x)为:

其中,GS为政府对绿色物流管理企业的财政补贴或者差异性税收的收益,C(x)为企业采用绿色物流管理而额外产生的成本。一般而言,政府的补贴会小于企业产生的额外成本,同样也小于绿色物流管理产生的社会效应,此时的R(x)小于R。

品牌效应是一种长期收益,短期内企业因为绿色物流而产生的品牌收益极小。而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在前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后期还需要大量的维持成本。由此式(1)可以扩展为式(2):

式(2)中表示由绿色品牌产生的收益。一般而言,该类收益在早期呈现较小的特点。因为消费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一个新产品,同时消费者的忠诚度也需要時间培育,所以Rt(B)呈现先小后大的特点。CF(x)为企业采取绿色物流管理产生的前期固定成本,为企业为绿色物流管理而投入的可变成本。

(二)绿色物流联盟

绿色物流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协调,需要一整套的标准来约束整个行业内众多企业的行为。这种标准的出台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假定物流市场存在一个影响重大的企业,其他企业还需要调整物流作业流程与该企业更环保的作业流程相匹配。由此,式(2)会分化成式(3)和式(4),即:

核心企业在主导绿色物流标准建设时会成为领导者,会与跟它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形成一个采用统一标准的物流联盟。领导者由此会获得因为对联盟的影响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收益。同时,这种影响力可以作用于物流活动之外,使领导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现行的核心物流企业向物流配套服务端延伸和第四方物流服务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式(3)表示由于绿色物流标准形成的联盟中的领导者因为拥有对联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而获得收益RC,RC可以是领导者借助对联盟的控制力而获得剩余价值的索取,也可以是领导者借助核心领导声誉进行其他业务的收益。RC的大小取决于该领导者对联盟的影响程度和联盟业务涉及范围。endprint

领导者构建以绿色物流标准和关联业务为基础的联盟体系时,需要进行联盟建设投资,这种投资可以是标准体系的推广成本,也可能是关联企业由于不愿承担绿色物流建设成本,而减少与领导者的业务往来,从而对领导者造成的损失,这些成本与损失可以用CC表示。

作为追随者,加入以领导者为核心的绿色物流聯盟可以获得排他性的业务关系。同时,一个良好的联盟会在社会上产生更好的声誉,这种声誉可以给联盟中的所有企业带来商机和品牌收益,此处把追随者从联盟中获得的收益都用Rs表示。当追随者在联盟中因为更牢固的业务关系获得收益时,也会丧失一些经营的独立性,因为企业的作业流程和相关标准需要与联盟同步。当联盟与其他企业或联盟竞争时,追随者的企业战略会受到联盟战略的影响。这种由于追随者丧失一定自主性而产生的损失用CD表示。

(三)功能关联型联盟

作为领导者的核心企业利用在联盟内的影响力掌握联盟的重要信息和资源,其核心竞争力从具体的物流活动向物流标准的确定、物流管理和配套服务的提供转变,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促使领导企业的重心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服务”转移。而联盟内的追随者因为在某些具有优势的物流环节上进行专业化分工,向具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转变。原有的业务关联型联盟向功能关联型联盟转变,这种转变同时强化了联盟内企业的业务关系,使得企业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功能关联型联盟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获得更大的规模收益和专业化收益时,也对联盟的资源调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种改变使整个联盟响应速度更快、业务流程更简化、运作成本更低,这种变化实际上减少了物流活动中物的投入,使整个物流活动更加绿色环保。

绿色供应链思想在物流管理中激励企业进行设备升级、作业流程优化时,会形成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物流联盟,这种合作会使联盟内企业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分工,促使联盟内专业化的加深。但是在该过程中,物流企业业务分化加剧,这种业务分化需要现有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尽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定位,避免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有冲突,从而造成后续战略决策频繁变更。

参考文献:

1.康建中.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10)

2.魏鹏.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估的证据推理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Shapley值法的绿色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协同机制研究
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