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容正仪(1)

2017-09-30何伟

收藏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菱花铜镜铭文

何伟

战国铜镜——初露峥嵘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时,春秋铜镜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并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勾勒,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从纹饰的表现形式上看,春秋铜镜已赶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纹饰内容更具时代特色。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山字镜、多钮镜等。镜多数为圆形,同时也出现了方形镜。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边沿。整个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弦纹,所以又称“弦纹钮”。镜背面光素无纹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

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口十'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战国晚期至秦末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鎏金蟠螭龙风轮图纹镜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直径7.2cm,厚约0.4cm

此镜为圆形,镜钮由两条蟠龙交绕组成;主体纹饰分为八组、每组八条蟠龙构成飞速旋转的风轮图,动感极强,并有早期鎏金工艺,不论是鎏金工艺还是纹饰构思,均在铜镜中尚属首见。

“大羊”铭螭虎纹太极鱼八卦镜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直径9.5cm,厚0.3cm,重127.6g

此镜纹饰符合西周《易传》所载:“易有太極,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镜内区为首尾相连的两鱼两蛇,为“阴阳鱼太极图”,外区则分布八只螭虎,对应“八卦”。内区铸一对“大羊”文字。汉许慎释曰:“美,甘也。从羊从大。”汉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所以此镜子铭文意为“大祥、大美”。

饕餮夔龙纹镜

春秋

直径13cm,重119g

圆形,瓦钮,圆钮座,钮座外上下饰一对饕餮纹,左右各一对凤鸟纹,边饰贝纹一周。主纹饰饕餮威猛生动有力,与西周青铜器上饕餮纹饰相似,水银古,填漆,版模工艺极为精湛,保存状态良好,品相极佳,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均未见收藏,未见著录,极罕见,实属孤品。

花形海贝纹镜

战国

直径7.5cm

错金银蟠螭纹镜

战国

直径6.5cm,重75g

镜面与镜背分别铸造复合而成,镜钮为两弦纹与镜面为一体,钮座为一圆环与镜背为一体,两错金、错银蟠螭口弦圆环,呈s形,两足与镜缘相连,镜缘饰圆涡纹。材质为红铜错金、银。铸造、装饰工艺精美,非常罕见。

四夔龙复合镜

战国

边长9cm,重154g

镜面与镜背分别铸造复合而成。小夔龙钮,四夔龙颈部相靠头向外,张嘴,身躯作s形,一足踏在镜缘上,身饰鳞纹及平行纹,纹饰整齐细密,对称地饰有两桃形叶纹和两宝珠式叶纹,镜缘饰有正反排列的三角纹。纹饰细密,工艺精湛。

鎏金花叶纹镜

战国

直径7cm,厚0.2cm

圆形,弦钮,使用鎏金工艺,鎏金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在青铜上鎏金的技艺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云雷纹和涡纹为地纹,主纹为桃形花叶纹,分饰四方。

八凤对鸾镜

战国

直径14cm

圆形,弦钮,圆钮座,钮座外圈镶嵌一圈青金石,以钮为中心,八只对凤把镜面分为四区,每区图案相似,为对凤回首交喙。镜背图案采用镂空和镶嵌工艺,纹饰繁复精美。

折叠菱格纹抽象四凤镜

战国

圆形,弦钮。云雷纹地纹上饰主纹饰,钮外各饰一组折叠菱纹。素卷缘。此镜纹饰清晰,蓝绿锈细腻文雅,值得回味。

折叠菱格几何纹镜

战国

绵地夔凤纹镜

战国

直径12.2cm

圆形,弦钮,钮外饰有两圈方形带。两只龙与两只风对称装饰素卷缘。此镜纹饰清晰,地为排列有序的小乳丁。素缘。

四兽纹镜

战国

直径10.4cm,重99g

圆形,圆钮。钮外一素带,主纹饰为四只奔跑的兽纹,地为排列有序的小乳丁。素缘。

金珠花瓣纹镜

战国

直径4cm,厚0.4cm

镶嵌金珠和宝石工艺,宝石已脱落,金珠仍然清晰可见。

蟠螭纹镜

战国

直径16.8cm

错金龙钮奔马镜

战国

直径9.8cm

“巧制练刚,金马托形,黄文错镂,兼勒工名。”

此镜六奔马顺时针首尾相接,马身翻转,四蹄翻腾,马尾飞扬,四肢修长,腿蹄轻捷,飞驰向前。马为六畜之首,春秋时期,先民对于马的繁殖、饲养及管理已具有相当的认识。《诗经·鲁颂》中记载由毛色可区分的马有16种之多。镜中一龙躬身回首而成钮,造型别致。

战国时期,青铜铸造逐渐被铁器等其他材质取而代之,其制作工艺非但未见衰退,反而有特种工艺装饰涌现而出。此镜各兽眼、耳、蹄等位置均做错金处理,双目炯炯有神,点点金黄,炫目华丽。endprint

四龙镜

战国

直径21.8cm,厚O.4cm,重649g

卷边三旋小钮,圆钮座,钮座外整个铜镜图案铺以细如发丝的几何地纹,地纹似山非山,山山相连,地纹之上均分东南西北各一飞龙、又如飞凤。图纹弯来转去、粗细相绕、层次分明,简约的几笔,且强烈的呈现灵动飘逸之美感。

山字镜

四山四兽镜

战国

直径17cm,厚0.6cm,重639g

四山四兽镜,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外围一周凹面形环带。纹饰由主纹与地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缜密的羽状纹,其上饰有向左旋转的四个“山”字纹,“山”字纹之间以瑞兽相隔环列,四兽以浅浮雕形式呈现,其中一兽似作缓步轻移,作前视状,竖耳垂尾;三兽似鹿,作回首曲肢状,形态生动。镜缘素卷。四山镜以四兽相间极为少见,为战国时期的稀有品种。此镜繁冗秀丽,锈色自然,保存完整,新颖别致,线条丝毫毕现。

四山镜

战国

直径13cm,厚0.6cm,重307g

山字铜镜是战國铜镜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以质薄器轻的形制、典雅华丽的纹饰、匠心独远的工艺著称。山字表示静止养息之意。

方形四山镜

战国

直径11cm,厚0.5cm,重275g

方形,弦纹钮,方钮座,主体纹饰为四山字形各置—方,左旋。方格四角各饰一“L”型纹饰,其间各伸出一个桃形叶瓣,叶瓣带有象征性叶茎。空隙处以羽状纹填充,镜缘规整,镜面平坦。地纹繁冗秀丽,主纹构图新颖别致。方形四山镜的数量远比圆形的少得多,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此镜工艺精湛,纹饰犀利洒脱,羽状纹排列有序,为战国时期的名贵镜种。

五山镜

战国

直径17.8cm,厚0.6cm,重405g

纹饰排列极为工整,纵横之间各有分寸,羽状地纹充盈层叠三弦钮,主体纹饰为五个左倾的山字环绕镜钮,五个山字纹饰形成了一个围绕钮座的五角星形。

两汉铜镜——承上启下

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

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考古发掘出土铜镜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带佛兽镜。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这时期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时期的铭文由于文字难以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亦鸟、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新的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类型集中,创新极少。这时神兽镜流传最广。变形四叶纹镜中以变形四叶八凤镜居多。从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衰落时期。

四乳四神玄武镜

汉代

直径18.8cm

圆钮,钮下压一玄武,四乳下也各压一玄武,四玄武方向都朝着中心,四组纹饰分别为:羽人戏虎、羽人戏龙、长鬃兽与白虎戏嬉、回首鹿与玄武。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

素缘四凤对镜

汉代

直径8.2、8.9cm,厚0.4、0.2cm,重127.1、84.3g

汉代小手镜对镜

王氏七乳神兽镜

汉代

直径15cm

圆钮,圆钮座,座外环列八乳相间“王氏作镜宜乐且昌”铭文,重圈带外七乳相间四神及其他禽兽,再外一圈为圆雕禽兽,镜缘纹饰非常精美。

四乳特殊草叶纹镜

汉代

直径13.5cm,厚0.2cm

柿蒂纹钮,钮座外凹面方格两周,方格四隅各饰一出框草叶。方格外四乳,两旁为两片草叶,草叶形状特殊,白光,精美。草叶纹镜流行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中期。

四乳四穗连弧纹镜

汉代

直径14cm,厚0.2cm

柿蒂纹钮,钮座外凹面方格两周,内铸一周铭文:“见日之光,长勿相忘”,方格四隅各饰一出框草叶。方格外四乳,两旁为两片草叶。白光,精美。草叶纹镜流行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中期,铭文多为表达朋友间的寄思、男女情感和祝愿吉语。

变形龙纹镜endprint

汉代

直径10cm,厚0.3cm

圆钮,内区纹饰为相互缠绕的变形龙纹。

四乳四叶连弧纹镜

汉代

直径10.3cm,厚0.2cm

弦钮,方钮座,内向连弧缘,四乳呈四角对称形,四乳角饰桃叶形图案,乳钉纹两侧各有一株两层相叠的变形草叶纹图案。

“内清明”铭文镜

汉代

直径16cm,厚0.5cm

圆钮,连珠纹钮座,双圈铭文,内圈铭文为“内清明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杨而愿忠,壅塞而不泄”。

规矩镜

也称博局纹镜;因镜纹装饰格式为有规则的TLV形,又称TLV镜。

古代铜镜镜钮较大,多作半球形,纽座外有方栏,為古代六博局纹。铜镜总体外形为圆形,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

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称为规矩四神镜。这时期在镜缘上有着复杂的装饰,常见的有锯齿纹、卷云纹或卷草纹等。方座钮,八乳钉。由于方与圆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其程式相当标准,一般均划分镜背而为若干装饰区,从钮座起,以圆钮为中心作为一个单独装饰单位,钮座的外形有圆形、方形、覆萼形几种。紧接着钮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花纹的部位。花纹中的TL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的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中,起着穿插作用。再向外为外区,多装饰上由卷草纹或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最后的外缘区,有全素的,有作简单联弧纹的,也有加饰绳纹、锯齿纹花边的。内外区之间多加饰上铭文带。其分成五个区域,布局严谨端正,但机械呆板少变化,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规矩镜在东汉前期还在流行,但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时期的铜镜多在内区主花位置铸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所谓四神,有的还在钮座边加上十二生肖铭文,或“左龙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的字句,所以也称规矩四神镜。TLV实系古代六博的棋局,山东费县曾出土石六博盘,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曾出土全套博具,其棋局上均有TLV纹。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展中,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也是汉镜中最为优秀的一种。

素缘博局纹镜(一对)

汉代

直径8.2cm、8.9cm,厚0.3cm,重127.3、120.3g

规矩纹又称博局纹,指的是古代的围棋盘,即局戏,在当时成为高士文人休闲时的一种时尚追求,也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太平景象。

四乳草叶纹规矩镜

汉代

直径13cm,厚0.4cm

熊钮,铭文为“见曰之光,长勿相忘”,纹饰作对称排列,界格四隅各饰一花苞,两旁为圆形枝叶,每边的中心处有一枚麦穗纹饰和一桃形纹饰,两侧各有—花蒂纹。镜缘为十六内向连弧纹。品相完好,草叶纹镜流行于汉武帝时期,外圈铭文为连弧纹,层次分明,保存完整且纹饰清晰。

四乳草叶纹规矩镜(柿蒂钮)

汉代

直径12.2cm,厚0.2cm

圆形,柿蒂钮,四乳紧邻钮座,以“T”形纹饰间隔,四乳四角为“v”形纹饰,与草叶纹搭配,以连弧纹为外缘。

四神羽人规矩镜

汉代

直径19cm,厚0.8cm

大圆钮,纹饰繁复,刻画细致,线条流畅,每只神兽旁图案中除四神外,还有四个羽人,羽人有较长的耳朵,身上有羽翼,腿上有羽毛,我国古代就有表现修行成仙后长出羽翼,成为仙人的“羽人”。羽人能生出翅膀,脱离尘世的神话观念与道家倡导的羽化升仙,都是祈求长生不老,脱离凡尘的美好愿望在器物上的反映。

几何纹规矩镜

汉代

直径12cm,厚0.5cm,重380g

镜钮较大,半球形。品相完好,纹饰清晰,规矩镜寓意天圆地方。TLV形式疑为伏羲、女娲手中规天矩地的神器,据此,称为规矩镜。

规矩镜

汉代

直径11.5cm,厚0.5cm,重246.5g

此镜品相完好,实属规矩镜的精品。其镜背纹饰中除设置了四神纹饰外,亦有TVL符号纹饰。通常将这种符号纹饰称之为规矩纹,亦有人称之为博局纹。中国的先民就发明并使用了规与矩,其几何形状与此镜上的V、L符号纹饰相同。

四乳八禽规矩镜

汉代

直径12.8cm,厚0.4cm,重344g

此镜圆形,圆钮,座外为双框方格,方格外为四乳及博局纹,博局纹间分饰八兽,分别为:回首青龙、羽人、双鸟、回首虎、大眼兽等。此镜制作精美,版模及光气均好,纹饰刻画细腻生动,完美无缺,实为难得。

圆形八乳规矩镜

汉代

铜镜与镜架同时保存下来,极其少见。此镜架样式古朴,锈色美丽,镜与镜架相得益彰。将铜镜放在专门的镜架之上,使用时直接对镜照面整容,古人很早以前就发明了。

铜镜镜架 汉代

四乳八鸟规矩镜

汉代

直径8.2cm,厚0.4cm,重129.7g保存完好,黑漆古小手镜。

描金规矩镜

汉代

直径11.3cm,厚0.3cm,重259g

此镜描金纹饰应为凤凰与瑞鹿形象。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称其“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鹿之于汉人,常被赋予神性,《述异记》所载“虎及鹿兔,皆寿干岁,兽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汉人以人体为魂与魄,魂升天,魄人地。而在羽化成仙的过程中即有“仙人乘鹿”为重要途径,汉乐府民歌《长行歌》有云“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泰华,揽芝获赤幢”。不仅于此,鹿作为祥瑞,亦可预见国之兴衰。endprint

战汉时期,常以金银来装饰器物。铜镜描金金水充盈,流光溢彩,纹饰勾画飘逸流畅,生动活泼,可称中国绘画白描手法之鼻祖一一青铜上的书画艺术。观其描金工艺,技术虽源于鎏金工艺,但却远高于此。描金纹饰并非采用“金涂”手法,而是用笔等工具蘸取“金泥”或“金贡齐”,直接白描绘画于镜背,而后采用烘烤、清洗、轧光工艺。

此镜所描绘绚烂金饰,如此清晰精细犹如发丝一般,虽跨越两千多年而未脱落,保存近乎完美,实属罕见。

“涑冶同华”铭文镜

汉代

直径16cm,厚0.5cm

圆钮,钮座外一周弦纹带,一周内向连弧纹,主纹饰铭文带为“涑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应该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与天无亟”。

龙虎镜

汉代

直径12cm,厚0.78cm,重360.1g

汉龙虎镜,圆形,圆钮,钮外饰有龙虎相峙。

花边忍冬纹规矩镜

汉代

直径10cm,厚0.4cm,重192.8g

忍冬纹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多用于宗教题材。

“内清”单圈铭文镜

汉代

直径14.2cm,厚0.2cm,重473.8g

圈带铭文的镜铭,此镜铭文字体铸造精美,字峰爽利,浑穆秀丽,突出了简洁刚毅的书写风格。

歌舞画像镜

汉代

直径13.3cm,厚0.8cm,重469.3g

以浮雕式的手法表现载歌载舞的场景,技法细腻,富于变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以四乳分隔环绕式排列,两乳之间是一组纹饰,边缘饰有三角锯齿纹、流云纹。

铭文镜

在汉镜中以铭文作为铜镜背面的主要装饰的种类,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见日之光镜(简称日光镜)、长毋相望镜、家常富贵镜、昭明镜、君有行镜、铜华镜、清白镜、记年铭镜及重圈铭文镜等。铭文镜的书法铭文,诸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长乐未央”、“見日之光,长勿相忘”等等,都见出当时从战乱转入和平发展时期所呈现的那种乐天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时尚。还有那种不避世俗享乐的开放胸襟,也跃然于书法铭文之中。诸如,“居必安”、“乐酒食”、“美人会”、“芋琴侍”等等。人的自然情欲及其升华——爱情,诸如“洁清白而事君”、“长勿相忘”、以及“久不见”、“子志悲”等等对于爱的忠贞与哀怨,成了铜镜的基本人文内涵。

“见日之光”同模镜

汉代

直径7.8cm,厚0.4cm,124g

两面间日之光铜镜,上刻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背面装饰有汉代风格的纹饰。

剪纸式兽纹镜

汉代

直径10.3cm,厚0.3cm,重164g

汉代兽纹镜,黑漆古。

“长宜子孙”铭连弧纹镜

汉代

直径10.3cm,厚0.35cm,重193.8g

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圆钮,柿蒂形钮座,钮座间有铭文“长宜子孙”四字,其外为内向八连弧纹,外缘平宽。

四乳四神镜

汉代

直径14.2cm,厚0.45cm,重467.5g

柿蒂钮,四柿蒂乳钉,可定为西汉晚期。

妙音鸟刘氏作镜

汉代

直径14cm,厚0.2cm

大圆钮,小连珠钮座,黑漆古,四乳钉纹将内区纹饰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两组人物故事和一对神兽,妙音鸟为人首鸟身,头戴花冠,双翅舒展,尾羽拖弋。

草叶纹镜

汉代

直径18.3cm,厚0.4cm,重756.6g

圆形,四叶纹钮座,以十六内向连弧纹为缘。四乳花瓣草叶纹镜是汉代流行的主要镜类之一,刻铭文:“日有喜,宜酒食,长富贵,樂毋事。”

半圆方枚神兽镜

汉代

直径15.3cm,厚0.4cm,重543g

四组神人与神兽相间环绕。东王公、西王母正襟坐于龟鹤所负云气之端,一着冠,一顶髻,衣带飘举,眉目慈祥。神兽两两相对,伏于东王公西王母身侧,怒目巨口,肋生双翼,鬓发细腻精美。伯牙操琴,皇帝授业,似在低语,神形兼具。外区半圆方枚相间环绕,半圆饰有花卉,方枚铭文曰“王富贵昌,其师命长,宜■■王”,字体隽秀。镜缘浮雕神人、瑞兽、鸾鸟等腾于云气纹之上,构思奇巧,颇具趣味。

“张六博”铭文镜

西汉

直径17.8cm,重841g

此镜铭文“派来君,上玉堂,张六博,可行殇,作歌笑,乐大王,服者贵,日有事,万世嘉,宜子孙”,生动地重现了西汉贵族歌乐繁荣的生活景象。此镜铭文未见著录,极罕见,孤品。

“端正心行如妾在”铭圈带镜

西汉

直径11.2cm,重233g

铭文:“君行有日毋(返)时,端政(正)心行如妾在,时心不端行不政(正),妾亦为之,君能何治?”

“位至三公”铭文镜

汉代

直径12.8cm

桥形钮,“位至三公”铭文两侧为变形凤鸟纹。宽素缘。

“中国强”铭文镜

汉代

直径22.3cm

中国强:圆钮,内区均匀饰有七个乳钉,七乳钉外圈凸起,上刻一周铭文,内有“中国强”三字(见放大局部图)。该镜纹饰精美,但因铭文锈迹未清除,无法读出。

隋唐五代——璀璨夺目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实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endprint

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瑞兽镜比较盛行、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瑞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四神十二生肖镜

隋代

直径24.5cm

圆形,圆钮。内区装饰瑞兽凤鸟,外区为十二生肖,内外区由一圈铭文分开:“仙山并照,智永齐名,花朝艳彩,流明,龙盘瑞,鸾舞双精,传闻仁寿,始销兵,王贵”。外缘饰有花纹。

瑞兽小手镜

隋代

直径5.4cm,厚0.5cm

圆钮,小手镜,以奔跑嬉戏的四只瑞兽为主要纹饰,活泼生动。

“镜发菱花”铭文镜

隋代

直径9.5cm,厚0.7cm

圆钮,钮座有连珠纹,外区铭文“镜发菱花,净月澄华”。

“灵山孕宝”铭文镜

隋代

直径17.7cm,厚0.7cm

圆钮,内区由六朵花卉组成,外区有铭文。“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应图,千娇集影,百福来扶”。

“湛若上水”六团花纹镜

隋代

直径23.5cm,重2770g

圆形,圆钮。内区六朵团花均匀分布,外区饰有各种花卉,“湛若上水”一圈铭文将内外区分置。外缘装饰花纹。

细工透腿海兽葡萄银背手镜

唐代

直径5.7cm,厚0.7cm

《唐会要》载,高季辅为吏部尚书时唐太宗“赐金背镜一面,以表其清鉴焉。”此镜为银背镜,属盛唐时期特种工艺镜。金背、银背镜的制作工艺是在铜镜的背面预留够一定的空间,然后把图案纹饰用金、银打造出来或模制出来镶嵌到铜镜背面,系唐镜中最贵重的镜子之一。此镜錾刻工艺细腻、传神,为金背、银背镜中罕有的精品。

缠枝“菱花镜”手镜

唐代

直径5.9cm,厚0.7cm,重107g

唐“菱花镜”一名唐诗中比比皆是。韦应物《感镜》云:“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曰:“把取菱花百炼镜,换他竹叶十旬杯。”“菱花镜”一指装饰有菱花植物纹饰的铜镜;一指铜镜镜面“青莹耀日”,能会反射出菱花般的耀眼光芒。此镜纹饰、光气,二者兼具,可谓“镜发菱花,净月澄华。”

琉璃镜透光图

黄、绿琉璃镜(一对)

唐代

直径6.5cm,重75g

圆钮,饰两周同心圆凸纹,透光下一个呈黄色,一个呈绿色,材质为黄色琉璃与绿色琉璃。

菱花形双雀镜

唐代

直径17.3cm,重785g

八角菱花形,内切圆形,圆钮,钮两侧双雀相向而立,挺胸展翅,四爪张开,细长的绶带系于雀颈项上。上部双雀展翅飞翔,各衔一绶带,绶带扭结处呈一正方菱形内交十字,长穗下飘,装饰华丽,是当下流行的中国结。

菱花形双雀镜镜面图

葵花形双雀衔绶花卉镜

唐代

直径24cm

圆钮,双鸟并列同衔一绶带,其间,双鸟、方胜、荷花、祥云都是两两对称分布,繁而有序。

菱花形双雀鸳鸯花枝镜

唐代

直径16cm

八瓣菱花形,圆钮,内切圆形,双雀展翅飞翔,鸳鸯覆翅站立,四爪张开,其间四折枝花为两苞两叶,边缘八菱中四个折枝花与四个蜂蝶相间排列。

菱花形瑞兽鹦鹉镜

唐代

直径20cm

八菱形,圓形钮。内区瑞兽奔跑,凤鸟飞翔,花卉布于其间。外区花卉、蝴蝶、蜻蜓环绕一周。素缘。

葵花形舞马双雁莲花镜

唐代

直径24cm,重1868g

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双雁衔莲比翼,钮下莲花枝叶连理,两匹舞马脚踏莲花,边缘云花成双结对。舞马镜如同宝细镜、平脱镜的命运一样,这些大唐盛世的奢侈极品,自中唐始已成绝响。唐镜中双雁衔莲和连理莲枝的纹饰,与《长恨歌》中的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境在这里互为印证、浑然一体,可谓“诗辉镜耀”也!此类镜存世甚少。

菱花形银背狩猎纹镜

唐代

直径19.3cm,重1288g

菱花形,圆钮,以钮为中心置四株树木及四座山峦,山树周围饰四组策马奔驰的狩猎纹,搭弓射箭,马前有飞奔的兔、野猪、鹿和羚羊,并间以雀鸟、蜂蝶、蜻蜓、折枝花。此镜是银箔捶揲(die),表现手法写实、场面生动,纹饰生动,极为罕见。

葵花形双鸾千秋镜

唐代

直径25cm

菱花形花卉纹手镜

唐代

直径4.5cm,厚0.4cm

圆钮,尖八角形。绕钮饰八束花卉草叶纹,间隔小突点。宽平缘。

菱花形莲花纹手镜

唐代

直径4cm,厚0.4cm

扁圆钮,莲花形,内区六瓣莲花形钮座,外缘由六瓣莲花,错落开放,有诗云:鸾镜晓匀妆,慢把花钿饰,真如绿水中,一朵芙蓉出”(《金石索》)。整个镜形别出心裁,妙趣横生。整体造型新颖独特,花瓣错落有致,布局清晰。

“光含璧月”铭文镜endprint

唐代

直径9.5cm

圆形,圆钮,内区以镜钮为中心,饰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上有铭文“潭虑清蒇,道者明心,镜发披莲,映月规仙,明正鞋端,形定想观”,外区由八卦和以下铭文“光含璧月,色湛瑶星,祥符铣瑞,道叶珠祯,庄图粉素,匣拚尘清,翔鸾翦影,顾鵲翻形。”

菱花形瑞兽铜镜

唐代

直径6.3cm

瑞兽钮,六出菱花形,镜背银壳镶嵌,背饰底纹为鱼子纹,花枝缠绕,有两只小兽嬉戏,花枝上还有小鸟穿梭,展现了一幅自然活泼的画面。

菱花形如意花卉鸟雀纹镜

唐代

直径25.8cm

大圆钮,以钮为中心,圆形内区里纹饰为鸳鸯、一对鸿雁和四棵带叶盛开花卉相间排列。葵边形外区由对鸟八副组成,有喜鹊、大雁、鸳鸯、鹦鹉等。外缘一圈三十二朵小如意形花卉纹。

菱花形瑞兽凤鸟花卉镜

唐代

直径26cm

大圆钮,内区主纹饰为对兽对凤,一对瑞兽肌肉饱满,做奔跑状,体型健硕,姿势优美,一对凤鸟引吭高歌状,首尾呼应,自信优雅,外区为花卉小鸟相间排列,整体纹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夺人眼球。

菱花形孔雀纹镜

唐代

直径17.7cm

大圆钮,内区葵边形,围绕圆钮饰四只孔雀,姿态各异,或翘首回望,或奔走急行,或优雅独立,外区饰花草,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方形五岳镜

唐代

边长12.5cm

山形钮,四座高山环绕山形镜钮组成“五岳图”。画面中五岳成十字形对称分布,将镜背纹饰分成四区,一对凤鸟和鸿雁,松枝、花卉分布在四区内,和五座山峰相间环绕。铜镜铸造精美,通体白亮,五座山峰层峦叠嶂,线条锐利,极富立体感。

葵花形双鸟衔绶驯兽纹镜

唐代

直径22cm

板别品种,光气漂亮。铜镜制作规整精致,葵口造型,边沿饰祥云花朵,镜钮左右各饰一只喜鹊衔绶,展翅飞翔,绶带飘摇,上面饰山峦祥云,下面饰一只奔跑的雄狮,开口吐舌,尾巴上翘,旁边有人物一起奔跑,似在训兽,整体布局丰满大气,纹饰精美,尺寸大,稀有品种,档次非常高。

犀牛人物纹镜

唐代

直径19cm

圆形,制作精良。犀牛纹铜镜极少,饰人物的更是仅见品。镜钮左右各饰一对犀牛,隔钮对视,牛的额头饰有独角,全身布满圈状纹,细尾下垂,旁边两个^物手持工具,似正在给犀牛梳理,人物服饰造型独特,头发卷起,应是外邦进贡犀牛的饲养人员,周围点缀有花草树木、凉亭等纹饰,尺寸大版模好,文物、考古价值极高。

菱花形飞天双鸳吉语纹镜

唐代

直径20.8cm

铜镜制作规整精致,造型成尖八角菱花形,边沿饰仙鹤祥云纹,在镜钮左右各饰一对鸳鸯,脚踩莲花座,口衔绶带,上下各饰仙女飞天,头束发髻,衣带飘摇祥云缭绕,手持“大吉”,“宜春”吉语铭文,整体纹饰布局合理,精美华丽,稀有品种,档次极高。

葵花形“千秋”铭双鸾镜

唐代

直径22.2cm,厚0.63cm,重1535g

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两侧双鸾相对起舞,上有飞马口衔葡萄枝蔓,下有一鹦鹉立于一串葡萄之上啄食,外区方胜、花叶、祥云和葵花相间排列,葵花内有“千秋”二字铭文,“千秋”来源为唐玄宗自定生日为“千秋节”,在此节日铸“千秋”镜分赐属臣。

葵花形“真子飞霜”镜

唐代

直径31cm,厚0.8cm,重2805g

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右侧一凤,栖于石上,凤上方饰6瓣花两枝。外区为铭文带一周:“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干春。”“真子”当指“玄真子”,“飞霜”取自“梦人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用音乐表达了人们对超然尘世的追求。

葵花形银壳鎏金镜

唐代

直径8cm,厚0.5cm

八出葵错金,代表唐代高超的铜制镜工艺。

葵花形银壳鎏金镜

唐代

直径12cm,厚0.7cm

菱花形银壳花鸟镜

唐代

直径18.5cm,厚1.2cm

六出菱花形,圆钮。内区分为八组,花卉间饰有鸿雁、蝴蝶、青蛙。银壳装饰华丽,做工精细。

菱花形双雀鸳鸯花枝镜

唐代

直径16cm

八瓣菱花形,圆钮,内切圆形,双雀展翅飞翔,鸳鸯覆翅站立,四爪张开,其间四折枝花为两苞两叶,边缘八菱中四折枝花与四个蜂蝶相间排列。

龙纹镜

十二龙纹镜

唐代

直径17cm,厚0.5cm

圆形,半圆钮,钮上饰云纹。钮外高高凸起的单弦纹,将镜背分成三区,内区为云雷纹构成的两条带状纹相互缠绕,围绕着镜钮。中区饰勾连环绕的蟠虺纹。外区为十二条龙纹,龙首两两相对,身躯缠绕,全身满饰云纹。镜缘突起。画面线条细密繁缛,泛银光,保存完好。

菱花形单龙镜

唐代

直径5.3cm

圆形钮,葵花形内区单龙回首腾飞,祥云环绕。菱花形外缘,素缘。

双龙镜

唐代

直径23.3cm

六出葵花形边,饰以二龙戏珠纹,龙蛇首尾相交,圆形镜钮为“珠”。二龙周围及镜缘区云朵漂浮,一派嬉戏祥和的气象。endprint

葵花形单龙镜

唐代

直径22cm

八出葵花形,圆形钮。龙呈回首腾飞状,周围布满祥云。外缘为素缘。镜面大至22厘米,甚少见。

葵花形单龙镜

唐代

直径17.2cm

八出葵花形,圆形钮。龙呈昂首腾飞状,周围布满祥云。外缘装饰花卉、蝴蝶、蜻蜓等。(黑白照片)

葵花形双龙交颈镜

唐代

直径17.5cm,厚0.5cm

八瓣葵花形,半圆钮。双龙首尾相交缠绕,四肢舒展,龙爪张开,龙口喷出水柱环绕钮两侧,意为“双龙戏珠”,龙身四周装饰云纹。纹饰构图生动,制作精美。

葵花形龙纹镜

唐代

直径16cm,厚0.5cm

圆钮,镜上走龙回首作吞珠状,龙首外五朵祥云缭绕,品相佳。单体龙的形象非常雄伟,作飞跃盘旋之势,龙角后举,张口吐舌,四肢伸张为三尖爪,后肢有的与尾部相纠结,躯体饰繁密的鳞纹,龙的牙齿清晰可见,龙的形象栩栩如生。

飞马凤鸟镜

唐代

直径24.5cm

内区骏马奔驰,凤鸟舞动,花卉穿插其间,一派祥和景象。外缘饰有花卉纹。此镜尺寸大至24.5厘米,纹饰灵动精美,实为罕见,可惜已破损。

“大吉利”铭文宝相花镜

唐代

直径18.6cm

圆形钮。内区为六朵宝相花,外圈为“大吉利”铭文一周。

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在宋代《宣和博古图》中又称海马葡萄镜,《严窟藏镜》中又叫禽兽葡葡镜,还有人把它叫瑞兽葡萄镜,名称繁多,不一而足。更多的人还是称其海兽葡萄镜,这些称呼的共性是“葡萄”都在后面。典型的海兽葡萄镜的形制以高突棱为界分内外两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制大伏兽钮,配置数目不等的海兽(狻猊),围兽钮而布局,或匍匐,或卧下,或跳跃,或嬉戏,地张均饰葡萄藤蔓纹。外区多为禽鸟、瑞兽穿绕葡萄藤蔓花枝图案。随着铜镜出土资料的日益丰富,各种纹饰类型的海兽葡萄镜陆续被发现,异彩纷呈,大大丰富了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文化内涵。

海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镜背纹饰系高浮雕,主题图案以葡萄和海兽组成,主纹饰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区为数只海兽相互追逐嬉戏,海兽之间为蔓枝葡萄的叶子和果实,外区为飞禽葡萄蔓枝叶实;另外一种被大家称为“过梁式海兽葡萄镜”,画面虽被分为内外两区,但是内区的葡萄枝蔓却沿着中间的分割圈伸入外区,外区虽以葡萄蔓枝为主,但是还间以飞禽走兽和小型蜂蝶之类,有些边缘亦有装饰。海兽葡萄镜的尺寸从几厘米到三十多厘米之间皆有。从拍卖会成交记录来看,高价铜镜尺寸一般在十七厘米左右。

海兽葡萄纹手镜

隋代

直径6cm,厚0.7cm

圆钮,绕钮饰四只海兽,体态修长,或奔跑、或觅食、或举头长啸、或低头蓄势,四周配以葡萄及缠绕的枝蔓叶片。连珠纹缘。

海兽葡萄镜

唐代

直径17.5cm,厚1cm

圆形,伏兽钮,卷缘。纹饰以中间一道凸弦纹分隔为内外两区,内区以兽钮为中心,周边饰有六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海兽,或攀爬,或观望,或嬉戏,或打滚。其余部位间或饰以葡萄纹和蔓枝纹,外区饰以雀鸟和海兽、葡萄,镜缘内侧饰小型花叶纹,带状环绕。

海兽葡萄镜

唐代

直径9.7cm,厚0.7cm,重327.8g

高浮雕艺术在以铜镜为载体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实践。它所带给人的美感是有开创性的,兽、葡萄的造型是唐代中期极为流行的一种铜镜纹饰,这种繁缛富丽、花团锦簇的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富裕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方形海兽葡萄镜

唐代

边长8.9cm,厚0.5cm,重366.1g

狮形钮,内区四只海兽葡萄纹,外区饰有凤鸟、蜻蜓等,葡萄纹穿绕其间。方形较圆形海兽葡萄镜更加稀少珍贵。

花蕊钮鸾鸟葡萄镜

唐代

直径12.4cm

花蕊圆形钮。内区为四只鸾鸟,葡萄纹布于其间;外区装饰有鸾鸟葡萄纹。外缘花卉纹环绕一周。纹饰装饰极其精湛华丽,为少见的铜镜精品。

金壳海兽葡萄镜

唐代

直径14.7cm

八角弧边形,圆钮。内区饰有六只海兽,外区每边装饰两只海兽,葡萄纹环布在海兽周围。金壳纹饰繁复华丽,极其精美。

鎏金葡萄镜

唐代

直径13cm

桥形钮。四乳钉分布于镜钮四方。葡萄纹饰繁复华丽。

海兽葡萄镜

直径21.7cm

桥形钮。纹饰繁复华丽,以瑞兽纹饰为主,辅之以葡萄纹。瑞兽或奔跑,或行走,姿态各异。镜缘装饰花卉纹。因镜子锈迹未清除,纹饰看不清楚,华丽的真容难以窥见。

鎏金十二生肖海兽葡萄镜

唐代

圆形钮。内区纹饰为波涛中奔跑的四只海兽,外区为十二生肖。外缘装饰缠枝花卉纹。

鎏金葡萄瑞兽镜

唐代

直径11.7cm

圓形钮,主纹饰分为两区:内区为瑞兽奔跑的六只,外区为葡萄纹。外缘装饰花卉纹。

宋辽金铜镜——末日辉煌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endprint

金代铜镜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春宫秘戏镜

宋代

直径8.2cm

春宫图是人类性生活的形象反映,也是性文化艺术对古人性心理、性生活和社会风情的集中描写,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庶民百姓对其有极大的兴趣。春宫秘戏铜镜,实际上就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的图画。宋、金时期的春宫秘戏图铜镜工艺精细,描绘闺房秘戏内容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皇帝万岁”铭文镜

辽代

直径9.3cm,厚0.32cm

圆形,半圆钮,主体纹饰为“皇帝万岁”四字,遒劲极显张力,间隔配双龙双瑞兽,高浮雕龙、瑞兽形态各异,刻画生动,工艺精美。据考“皇帝万岁”钱币和铜镜,是契丹耶律帝国国庆时,祝天皇帝登基之际所铸,流传至今极为罕见。

剪纸式仙人龟鹤齐寿镜

宋代

直径16.2cm,厚0.3cm

仙人龟鹤镜在宋代较为流行,含有祈祷长寿之意。

麻姑献寿镜

宋代

直径16.5cm,厚0.5cm

扁平钮,镜背主题纹饰为仙人龟鹤齐寿纹饰,为宋金时期普遍流行的铜镜故事题材,反映了道教神仙思想在铜镜纹饰题材中的广泛体现,这是反映神仙思想的一个重要題材。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大树虬曲挺拔,纹饰线条流畅,细腻。浮雕感强。突出了人物故事的重点。

双孔雀镜

北宋

边长17cm,重396g

方形,圆钮,饰孔雀飞翔纹,颇似北宋宫廷画风,纹饰精美生动,黑漆古,版模极佳。

蹴鞠人物故事镜

宋代

直径11cm,厚0.7cm

此镜灵动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被人们称为最早的足球活动。

“仕女梅壮”铭人物故事镜

宋代

直径14.7cm,厚0.4cm

八边形,圆钮。上部饰有“仕女梅寻壬”四个大字,中间为一老夫人坐在椅子上观赏仕女呈上的绘画作品,众仕女站立陪伴。

仙人龟鹤镜

宋代

直径16.6cm,厚0.7cm

仙人龟鹤镜在宋代较为流行,含有祈祷长寿之意。

鱼化龙纹镜

辽代

直径14.2cm,厚0.7cm,重600g

主题纹饰为海水纹做底,上绕镜钮浮雕鱼化龙龙首,鱼身,跃于海面,鱼化龙又称摩羯,题材源自于鲤鱼跃过龙门化成龙的传说。厚重。

阔嘴双凤花卉镜

辽代

直径15.4cm,厚0.7cm

宽素缘,圆形钮,两只阔嘴凤鸟在镜钮两边立于花卉之上。纹饰简单粗率。

双鱼金壳镜

金代

直径19.3cm

圆钮,六叶形钮座,双鲤鱼体大宽肥,鲤鱼纹饰凿刻极精细逼真,钮周围波涛起伏,浪花凿刻细腻,工艺精致。该镜背是用纯金雕凿而成,保存完好,惜镜面遗失。

山海经人物故事镜

金代

直径17.7cm

素缘,内圈为绳索纹;镜钮纹饰奇特,中间饰一双首蛇。山水之上饰有飞鸟、走兽、游鱼、人物……

盾形双龙宝鼎镜

金代

长21.4cm,宽20.2cm,厚0.6cm

菱形,桥型镜钮置于镜子上部,便于携带;镜钮两侧饰有双龙,中部似为一道家的祭台,祭台两侧各有文字6个;下部右边饰一鱼,左边置一刀。

双鱼镜

金代

直径14cm,厚0.6cm

双鱼纹饰,双鱼逐浪嬉戏,镜背满布水波纹,镜纹取圆满、团圆、吉祥寓意。

准提菩萨梵汉咒文镜

元代

直径14cm,厚0.5cm

此镜镜面刻准提咒,镜背刻大明咒。应为修准提神咒者使用。

洛神纹镜

元代

长23cm

形制为花叶形,下有长柄。画面上方一轮明月,祥云缭绕,下方海浪起伏,云水相接。中部一女童手擎花式旗,其左侧有一童男双手托物,仰视仙女。仙女发髻高挽,宝珠闪闪,体态轻盈,罗衣绸裙,浮站于花式旗旁,一手扶旗,一手前指,仿佛在抒发着长久思念人间的心情,画面和谐自然,意味深长。

葵口双凤镜

元代

直径17.2cm,边厚0.8cm

六出葵花形,半圆钮,钮左右上下各有枝叶茂盛的四朵莲花,振翅舒尾的四鸟立于花朵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被认为是“君子之花”。在中国传统的花文化中,莲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题材,如“连(莲)生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图案,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狮身人面文字镜

元代

圆型平钮,镜钮两面背对背直立回首的狮身人面兽,镜缘为一圈察合台汗国文字作为装饰。这类镜科威特和土耳其国家博物馆均有收藏,在中亚等国及新疆、内蒙古也有发现。

梵文镜

元代

直径8.8cm,厚0.4cm

佛教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幻无常、假而非真的,人生在世也是烦恼无穷。当人们认识到佛教的真理,了悟了人生的真谛,体证了佛性,就会进入一种烦恼灭尽、“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达到了涅槃境界,这便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为达此目的,佛教劝世人不仅要修行,更要修心、修识,以得悟解脱。在这一重要过程中,佛教用到了镜。而且,佛教中的镜也同样不是照容意义上的镜,它也有着特殊的宗教用意。出于对信奉佛教者的需要,自宋代开始还流行以佛教梵文、咒语直接入镜的做法。元代虽然对于道教所持礼遇态度,但由于西藏僧侣八思巴等人相继成为帝师,藏传佛教大盛。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佛教题材铜镜。

状元及第多宝镜

明代

直径24.8cm,厚1.1cm,重2428g

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的贡生为状元。民间制作此镜抒怀着老百姓渴望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藉此改变命运。

多宝镜、犀牛望月镜架

明代

直径40.6cm,镜架高25/34cm,重1670g

一犀牛样式镜架驮着多宝镜,上刻“喜生贵子福寿双全”八字。endprint

猜你喜欢

菱花铜镜铭文
论“四方菱花壶”的艺术特征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封面人物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论紫砂壶“菱花提梁”的艺术审美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