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现状研究

2017-09-29成格乐图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进思想品德价值观

成格乐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现状研究

成格乐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内蒙古H市中小学校进行多种形式调查访谈,依据调研数据,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三进”

1 问题与方法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以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1],“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2],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众化、全民化,这无疑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根据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简报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在校中小学生(包括职业高中)有214189人[3],这对内蒙古青少年这一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加强对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学生核心价值的教育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更好地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进而使内蒙古青少年在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现状,2015年11月,课题组赴内蒙古H市中小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现状进行调研。共向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3%。同时对学校10余位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了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教材”现状

教材是教学之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教材”这一部分,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是了解其对所用教材和现状的态度,问卷设计重点则是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

表1 您对现在使用的思想品德(政治)课教材满意吗?

从表1可以看出,13.8%的学生和18.6%的教师对现在使用的思想品德(政治)课教材不满意,有7.1%的学生和3%的教师表示对所用教材非常不满意。

表2 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教材”满意吗?

从表2可以看出,22%的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教材”的现状不满意,甚至9%的教师表示非常不满意。调查表明,部分师生认为思想品德(政治)课内容“大、空、虚”,教学目标及重点不突出,未能达到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目标。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对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力度,以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课堂”现状

表3 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课堂,当下必须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因而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其“进课堂”的实现。基于此,在对教师的“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一问中,非常了解的占21.8%,仅听说过和不了解的所占比例分别是6%、14.9%。可见,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比较浅显,尤其是语数外和理科类教师,因此不能很好的向青少年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达到“进课堂”、“进头脑”的效果。

表4 您思想品德(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吗?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教师通过课堂将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知识。表4表明,只有11.7%的学生表示思想品德(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从未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5.8%的学生表示偶尔讲到。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中的融入情况较好,但是仍需继续加强。

表5 除品德(政治)课老师外,其他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吗?

从表5可以看出,有53.9%的学生和69.9%的教师表示除品德(政治)课老师外的其他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另外46.1%的学生和30.1%的教师表示从没讲过。可见,在“三进”工作中,存在部分老师只教书不育人,或者无法做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以及对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所授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落实进度。

表6 您觉得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授课方式如何?

从表6可以看出,高达64%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授课方式死板,满堂灌。调查了解发现,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注入式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虽有不同,但都存在共性特点,即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忽略学生对于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应和接受度,更无法做到启迪学生进行合理怀疑或思考。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头脑”现状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而言,即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三个环节中,前两者是载体、中介和手段,进学生头脑才是根本目的。[4]在这一部分我们针对学生设计了6道题。

表7 您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是?

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首先要了解到中小学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哪些。从表7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广播、家庭等渠道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其中通过学校教育获取信息的有31%;选择广播电视的有25%;通过家庭教育获取信息的占19%;中小学生通过报纸和网络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较少。同时,以上数据也显示,说明核心价值观“进头脑”和中小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同时也说明中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较差。

表8 您学校开展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吗?

学校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的主场所。从表8可以看出,21%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可见,部分学校尚未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师生的重大意义。有12%的学生表示记不清是否开展过相关的教育活动,据调查,甚至有学生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要求是什么。从这个角度看,核心价值观“进头脑”目前尚未得到落实。

表9 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吗?

从表9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是55%,几乎不了解的比例是45%。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进头脑”的效果并不乐观,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小学生年龄和心智等方面受到限制,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跟中学生相比,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

表10 您如何看待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表10可以看出,有81%的学生对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应该大力倡导,认为没有必要和与我无关的仅占到5%和8%,还有6%的学生并未表明态度。可见,除了少部分中小学生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消极态度外,主流认识是积极的。

表11 您认为作为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做什么?

从表11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做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以好好学习(48%)、加强品德修养(26%)、强身健体(13%)三个方面为主,可见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符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的标准。

表12 您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从表12可以看出,有10.7%的学生从不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还有32.6%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可见,中小学在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时,仍有几近一半的学生持有不主动、不积极的态度,自觉性较弱。

基于以上调查访谈情况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将调查发现的问题及结论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师生对思想品德(政治)课教材不满意,认为教材内容“大、空、虚”,教学目标及重点不突出,未达到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目标;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效果不显著,其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浅显,课堂讲授很少涉及或因其教法不当,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不深,使其教育和践行受到局限,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效果不明显。第四,由于中小学生缺乏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渠道,同时学校缺乏开展教育活动的条件,这些都导致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消极态度,对教育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自觉性较弱,“进头脑”效果较差。

3 对策与建议

3.1 教材的改革与完善

教材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工具。首先,无论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材,还是其他针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其内容和结构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科学编写,逐步完善,同时要考虑教材的易接受性。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有德育教材之中,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教材,形成符合价值观教育特点的“融入模式”[5]。最后,编写适合内蒙古区情、适合内蒙古中小学生特点的本土教材,特别是针对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蒙古语教材。通过教材的修订与完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实现核心价值观教材建设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3.2 拓宽宣传教育渠道

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6]

3.2.1 学校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第一,转变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关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现核心价值观“进学校”的关键所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实现关键要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当中,并成为学校办学的灵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统领学校教育全局发展的功能。[7]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发放宣传手册、举办专题讲座、贴标语挂横幅、黑板报等方式,同时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班会、国旗下讲话、各类文艺比赛等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从知晓到熟记熟背再到理解和践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

第三,提升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三进”工作做得好不好,教师是关键。一是强化培训,借助国培、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培训契机,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使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在课堂教学、班会以及文体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这样既教书又育人,同时还能实现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达到图文并茂和音频感染人的效果;采取师生互动,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借鉴发达国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式,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学生的学情,寻找适合我国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即避免单向理论灌输,注重教育双方的双向互动,同时要重视教育双方的情感交流。[8]四是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人师表,重在通过教师的外部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再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最后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等将其思想外化。整个过程中,中小学生既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又是传播者。[9]

3.2.2 家庭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自然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的启蒙老师,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父母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是,父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品德教育、人格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等内化给孩子,使孩子在潜意识中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三是,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爱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2.3 社会应成为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因素

社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群众性等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社会应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坚决抵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错误思潮,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育人功能。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管,优化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信息鉴别能力,自觉吸收正能量信息。同时利用QQ、微信、微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迎合青年人的追求。

3.3 突出实践育人功能

第一,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运动会、各类晚会、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既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又能锻炼个人组织和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中小学还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踏青、秋游等集体外出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能力,使中小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第二,开展义务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志愿帮扶活动,如走访看望农牧区贫困户、慰问敬老院老人、社区帮扶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义务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组织红色节日纪念活动。将红色节日的重要意义和精神摄入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中。如每逢重大节日,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圣地和军事博物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中小学生拜访革命前辈,了解历史,学习英雄事迹和精神,从而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在实践中磨炼,增进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实践能力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外部行为的认可逐渐内化为思想上的接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首先应是信仰者,其次是践行者,最后还应该是传播者,这样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三进”工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长期的工程。只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展开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的顺利落实,而“三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是增强和培养中小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2013-12-23.

[2]人民网-人民日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EB/OL].http://politics.peoplpeople.com.cn/n/2014/0531/c1024-25088486.html,2014-05-31.

[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简报.

[4]曹小平.“三进”的根本目的是“进头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06).

[5]杜时忠,曹树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学探索[J].教育研究,2015,(09).

[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2013-12-23.

[7]张广斌.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十条建议[J].中国德育,2015,(01).

[8]冯留建,张建梅.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J].中国德育,2015,(03).

[9]刘宝臣.西藏中小学阶段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西藏教育,2015,(09).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Three Aspec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HENG Geletu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aterial”“classroom”“mind”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various forms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in Mongolia H c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en mad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ree Aspects

G 641

A

1672-2094(2017)04-0095-05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7-05-20

内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会项目“内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研究”(编号:Z X 2015017)的阶段性成果。

成格乐图(1991-),男,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三进思想品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棋乐
藏垢纳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