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月牙儿》中的宿命思想

2017-09-27朱燕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月牙儿价值体现

朱燕玲

摘要:对《月牙儿》研究主题的阐述研究者多停留在小说母女的同情的感性层面,或者是对行文诗性语句进行鉴赏。本文从《月牙儿》中母女两人最终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来探究其深藏的宿命思想、分析作者老舍宿命思想产生和自觉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月牙儿》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月牙儿》 宿命思想 价值体现

【分类号】I207.42

《月牙儿》是老舍1935年由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中的一段加工而成的。它述说的是一个平常、简单、而又悲惨、深刻的故事。因为饥饿和贫困,更因为那种被污染了的城市文化,酿成了母女两代人先后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展示了一个时代妇女的悲剧命运。本文试从宿命论角度出发,探究其内在的深层涵义。

1、 《月牙儿》中宿命观点的体现

1.1主人公希望的产生和破灭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不断地产生对生活和人生的希望。这些希望,最后总是因生活现实而被无情地打碎。于是,主人公就在这种希望和绝望的交替中承受命运的安排。

幼年丧父,处于绝望;母亲再婚,重燃希望;新父离开,母亲出卖肉体,母女重坠绝望之渊;母亲的衰老再嫁,母女分道扬镳,女校生活让主人公重生希望。惨遭诱骗,失去童贞,再度绝望;自食其力,成女招待,不肯妥协出卖肉体,只得下岗,至此,主人公开始彻底沉沦在黑暗之中。

《月牙儿》中作者让主人公在希望和绝望的轮回挣扎和反抗,从而说明现实社会情况下的妇女无法依靠自力更生来获取生存的权利。主人公的反复挣扎,恰好证明了《月牙儿》中,作者存在着宿命观点。尽管一次次的希望之光来临,但是每次都以希望的破灭作为结局,让主人公的命运更加地向最终的沦为暗娼靠近。

1.2母女之间的共同命运

老舍主要从纵的角度来展示母女两代人的悲惨的生活史。“妈妈是我的影子”,作者在文中有意识地将母女两人的共同命运做了交代。母女两人一开始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生存。而这个过程,最终都被现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为了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为了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的一切东西都卖了。”到最后母女都沦为暗娼。母亲在沦为暗娼之前,女儿早就逼真地看到这条路摆在前边。她害怕然而又不能不一步步地走上这条路,“我只能叫它多等几天”,因为“妈妈所走的路是唯一的”。有了这个影子,从母亲的今天也预示了女儿明天的趋向。

老舍在《月牙儿》中将母女的职业从纵向做了延展,说明的是这种“职业”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悲剧意义和宿命观点。母女之间的共同命运,一样的结局,一方面是感慨命运轮回的无奈,另一方面又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控诉。

2、 主人公最终堕落的宿命原因

2.1主人公自身宿命认同

《月牙儿》中作者用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铁一般的生活逻辑反映现实的同时也强调了母女命运的不可逆转,反映了注定的宿命思想。这是在这种宿命思想的冥冥中引导下,主人公陷入了悲剧命运的泥潭。在主人公卖淫这件事情上,“妇人只有一条路走,就是走妈妈所走的路”这种宿命感一直笼罩在“我”的心头。每当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它变马上浮上心头,成为“我”的生命感悟。当“我”在和同学们打听过了之后,知道毕业之后女孩子们的出路不是做了姨太太就是当了暗门子的时候,其实已经预示了主人公的将来。这个情节为以后所有的选择做了铺垫,它使主人公在内心深处有了一种无论如何逃脱不了那种命运的潜意识。主人公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我仿佛看得很清楚,有朝一日,我得比她更开通才能挣上饭吃”。

2.2社会因素

老舍把主人公的母亲当成影子,女儿跟在其后面亦步亦趋。母亲走了一条可怕的路,女儿千方百计不走母亲的老路,甚至为此而牺牲了母女在一起共同的生活。但是黑暗的旧中国社會,广大的劳动妇女处在被压迫的最低一层,她们在经济上没有独立的地位,只能依附男人生存,一旦丧偶,马上为饭碗发愁。在此老舍全力描写出城市底层贫民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这种不可避免性是在主人公极力谋求避免厄运的多次挣扎中体现出来的。《月牙儿》里的厄运是逐渐地步步逼近的,有思想准备却又不能摆脱,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主人公对宿命,对命运的最终妥协,除了自身潜意识的选择之外,更重要的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给读者以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

3、老舍其他作品中的宿命论体现

除了《月牙儿》中显露出来的宿命观点之外,老舍在其他作品中也有对宿命思想的体现。在《骆驼祥子》整部小说中,悲剧的命运把祥子罩住。从小说一开始就规定了车夫的命运,“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的”,而有从老车夫和小马儿的身上验证了车夫的血泪生活。他们没有逃出车夫的悲剧命运,祥子挣扎了半天也没有逃出这个早已注定的命运。在《微神》中,同样存在宿命思想的体现。当两个人可以相恋的时候,却“提婚是不能想的事。许多许多无意识而有力量的阻碍,像个专以力气自雄的饿虎,站在我们中间。”当“我”从南洋回来之后,却已经晚了。即使“她”仍然还是保持对感情的执着,但是却命运弄人,已经“自己杀了自己”。

《月牙儿》作为老舍优秀的短篇代表作,其思想性和文学性无疑是值得研究的。结合了民间文学和市民文学的传统叙事策略,让读者对主人公在希望和绝望的生活困境中挣扎和不可避免的命运归宿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和震撼,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傅光明 主编.老舍的文学地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9

[2]傅光明 主编.月牙儿.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8.3

[3]老舍.我怎样写小说.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1

[4]张桂兴 主编.老舍评说七十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6

[5]唐文一.刘屏 主编.往事随想·老舍.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

[6]刁丽英.命运的轮回 生命的隐痛——解读《月牙儿》中叙事裂隙.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01-0043-04

[7]李富强.深刻独到 景情合一——试析《月牙儿》的艺术美.文教资料,2007.10

[8]田瑞娟.《月牙儿》——文化批判的主题.黄淮学刊,1989.3

[9]郭兴.老舍小说的悲剧品格论略.现代文学评论,2009.10

[10]石兴泽.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河北学刊,199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牙儿价值体现
月牙儿
月牙
月牙儿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研究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
小月牙儿
月牙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