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浮和沉》教学案例

2017-09-27陈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潜水艇本课物体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把本课定位在让学生在玩潜艇和加盐使水浮力增加的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应学好科学,并用科学服务于社会,树立为国争光的感情。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进行《改变浮和沉》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动手实验;交流搜集资料;得出结论;科学素养

【分类号】G424.4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改变浮和沉》。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水和科学》单元中的第三个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知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重量、借助下沉物和上浮物或改变液体等都能使水的浮力增大;查阅资料,弄清“死海”的科学道理,了解潜水艇上升下沉现象,接触新科技——蛟龙号,了解它的下沉和上浮原理。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加重要。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指导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会用多种方法查找和收集资料;尝试以多种形式对研究的过程和发现进行总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把本课定位在让学生在玩潜艇和加盐使水浮力增加的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应学好科学,并用科学服务于社会,树立为国争光的感情。

(2)、教学构思:

浮和沉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是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起来?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沉浮等等问题,《改变浮和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在认识矛盾冲突中和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

(3)、學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研究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活动结合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它的优势在于教师通过一个接着一个的活动将本节课串联起来,将学生的兴奋点不断的推向更高,学习兴趣不减。同时,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让成功的良好体验连续不断。

(4)、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在5年多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始终遵循“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这一原则,在活动过程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设计方案,分组实验、认真观察、细致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验,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教学流程

课前引导,出示《我们的约定》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鸡蛋放入液体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设计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测相反)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改变浮和沉。(板书课题)

【学生自己验证了鸡蛋上浮的过程,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的状态时可以改变的,学生兴趣高涨,老师提出还有哪些方法来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呢?这时学生的就很有兴趣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中来】

(二)学习新知

⑴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依次放入水中,一起交流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谁能想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学生交流想法)

(2)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在实验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组长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2、实验中,研究了一种材料后再放入下一个材料。

3、请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4、实验结束后,整理收拾好实验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实验。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板书)

板书内容: 借助上浮物或下沉物

(位置可以颠倒)改变物体的重量

改变形状

改变液体

(老师同学们一起总结改变浮和沉的4种方法。)

【学生进入这个教学环节之后,看到准备实验材料,先判断一下浮着物体有哪些,沉入水中的有哪些,再想办法怎样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着的物体浮上来呢?学生汇报方案后,老师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观察记录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的大量的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endprint

(4)联系生活

通过上述的学习,对改变浮和沉的四种方法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接下来就要联系生活,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这里老师采用让学生来体验潜水艇模型,然后让这位直接的操作者交流,比用视频讲解更生动,更加直观,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

介绍完潜水艇后让学生接触一种新的科技——蛟龙号潜水艇,通过视频观看,加上老师的介绍,对这种新科技的自由浮和沉有了认识,然后联系本课总结出是与改变重量有关。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能造出潜水艇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这么神奇的东西,其实大自然更神奇,(出示死海图片)关于死海讓学生交流一下所知道的知识,然后再联系本课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利用改变浮和沉的方法,制造出了先进的仪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一部分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现象。这两部分的交流最后都是联系本课的知识,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对照板书交流。

(5)、板书设计:

改变重量

改变浮和沉 借助下沉物或上浮物

改变形状

改变液体

(四)小魔术拓展

老师给大家变魔术。(展示浮沉子)可以让它自由的沉和浮,让大家想想,它为什么这么听话?里面有什么道理呢?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回家来做一个试试。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堂探究活动中的继续,利于了学生强烈的揭秘心理,学生现在可能还不会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好的发明创造。】

4.精彩片段

片段一:巧设导入,让学生的猜想与试验后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差别的,使学生有兴趣继续学习。

师:这里有两杯液体,这是一个生鸡蛋,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把鸡蛋放入这个杯中会怎么样?

生:会沉入水中。

师:那我把鸡蛋放在这个杯中呢?

生:浮的。

师:为什么在这个杯中鸡蛋会沉下去,而在这个杯中却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鸡蛋有问题。

生:水中加盐了?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看书的。

师:你懂得真多!为什么鸡蛋在这个杯中会沉下去,在这个杯中会浮上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改变浮和沉 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片段二:通过引导学生看潜水艇的图片,引出问题:潜水艇的特点是什么?它是怎么自由的上浮和下沉的?带着问题来演示潜水艇模型,然后总结过程,引出符合这节学习的哪个知识,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四种方法,改变物体浮和沉?

生:(潜水艇)大家看,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潜水艇。

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上浮和下沉的。

师:为什么会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呢?

生:交流。

师:这里有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谁愿意来操作一下?

生:操作。

师:你能告诉大家它是怎样下沉和上浮的?

生:当我们吸气时,水就进入到瓶内,瓶子就下沉,当我们往瓶中吹气时,瓶内的水就会排出,这样瓶子就会浮起来。

师:是的,它是利用我们学的哪种方法下沉和上浮的?

生:改变重量。

片段三:了解了潜水艇的自由沉浮的知识后,继续拓宽思路,引出新的高科技发明——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荣誉感、自豪感,更加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学习科学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潜水艇,你认识这是什么?

生:猜测。/蛟龙号。

师:你知道的真丰富。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深海载人探测器——蛟龙号。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它的视频。

生欣赏。

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它为什么能自由的沉浮么?

生:它也是下沉时注入水,上浮时把水推出去。

师:用我们今天的知识解释就是——

生:改变重量。

5.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物体沉浮。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获得经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重难点,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教学过程有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引入有趣、自然。

上课一始老师就让学生猜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这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答案的不同更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使他们非常想知道改变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上课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2、教学过程是学生是在做科学而不是在学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科学是学生要自己实践的事,而不能由别人来代替。本节课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制定探究计划和方法,并亲自动手实验去检验,从而总结出结论。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那就是时间如何控制的问题。当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学生因某个环节用了较多的时间,影响后面同学的汇报的时间,或有些同学有更好的结论或方法却没有时间汇报该如何处理好?

6.专业点评

1、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节课通过观察材料、猜想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亲自动手实验、小组讨论交流,激发起学生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2、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这节课中,在实验、讨论、交流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由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与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实验等,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人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素养。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节课的教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对问题做出猜想、亲自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节课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使他们的探究发现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全日制义务教育 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 主编:韩绪金.

[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喻伯军.

作者简介:陈璐(1983.06—),女,山东省蓬莱人,鲁东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烟台市芝罘区军民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水艇本课物体
小小潜水艇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鸡蛋潜水艇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