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17-09-27方德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实验

方德通

摘要:“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物理、探究物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教学

G633.7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認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挖掘物理知识的生活内涵,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物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物理问题,将抽象的物理教学融入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物理,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启迪思维。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压强”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手指压住圆珠笔的两端,体验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再让学生用铁锤分别将一个是尖的和一个钝的钉子钉人木头中。由此生活情景导人新课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和珠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端痛而平端的不痛?”“为什么尖的钉子更容易钉进去?而钝的不容易而且要更用力?"这些生活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清楚却又有一定困难。这正是渴望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我告诉学生:这些现象都是物理学中的“压强”问题,等我们学完这节课,这些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呈现教学问题,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选择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前提。物理学家朱正元在指导学生实验教学时就提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如,利用矿泉水瓶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利用自行车,演示或体验“动滑轮与定滑轮摩擦力”,研究它座椅的“弹性势能",研究“杠杆”等;做用平面镜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用异变的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做大气压强实验等。由于这些物理实验都是用生活用品来设计的,这不但可以增加实验的真实感、可信度,而且拉近了物理实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由此可见,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效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验装备材料的优劣。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外,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开展有个性的、实用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更能打破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展现生活化的课堂,领悟物理知识魅力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物理知识的教学溶人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光的色散"教学中,我设计了“寻找彩虹"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棱镜、平面镜、玻璃杯、水盆、肥皂水、CD光盘等物品中自选器材,在教室里,去大自然寻找“彩虹”。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学生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有的学生利用三棱镜、有的利用VCD光盘、有的利用平面镜、有的用水盆和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太阳光被分解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甚至有的学生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课堂活动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从而做到了以生活实际问题统领全课,全方位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顿时由心底溢于言表。

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价值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验证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活化知识,体现知识价值。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如,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障碍排查和维修;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让学生分析“高压锅的原理”、讨论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学习“摩擦力"后,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指出哪些地方增大了摩擦,哪些地方减小了摩擦,用了什么方法,指出不足,提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学习了“光现象”后,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各种照明装置和光污染问题;学习了“热和能”后,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使学生的视野从关注书本扩大到关注社会……

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使他们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只有真正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学科价值。

总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到生活中体验物理、探究物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物理实验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留言板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