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观念,探索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颖方法

2017-09-27张晓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社会调查思想品德课主题

张晓东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诸多弊端,没有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本文探索出了时事播报一—激发学习兴趣;小品表演——加深道德体验;主题辩论——提高辩证能力;社会调查——发展道德能力等一些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时事播报;小品表演;主题》冲论;社会调查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傳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凸现出诸多弊端,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违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育人宗旨。因此,作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应站在时代的角度,全面更新教学观念,特别要找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探索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方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陶冶性情的场所,孕育道穗情感的沃土;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园地。

一、时事播报——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本身带有很强的时政性。教学时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倍受关注的国际、国内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时事播报”的形式巧妙地引入,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既增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叉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如,在学习《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我采取“时政播报”的形式,引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新闻事件。这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具有时政性,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我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出了世界各国在建筑、文化、体育、饮食等等具有象征性的东西,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文化?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像游客一样,兴致勃勃地参观世博会,进行美食、服饰、节日、名人的旅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时政材料被很好的利用,让原本与学生遥远的事情,一下就拉近了踞离,把学生从澡堂带人了美妙的世界文化的旅途之中。

二、小品表演——加深道德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话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与教育主题}目关的表演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并在这愉悦的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理解,加深道德的认同。

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时,我让学生表演小品—“不懂事的小主人”:星期天,爸爸、妈妈出去了,舅舅、舅妈和小表妹一家子人来家里做客,家里只有明明一个人在家。而明明打开门后,就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玩起了电脑。回答舅舅、舅妈的话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小表妹要求和他一起玩,可他却嫌小表妹捣乱。声情并茂的表演,把其他同学都带人了创设的情境之中。表演完之后,我让学生评一评:“明明做得怎么样”、“舅舅、舅妈和小表妹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做”,通过小组交流、集体讨论,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丁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茌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从而较好地激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道德的认同。

三、主题辩论——提高辩证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教材的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丰富个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认知发展,深化道德理解,提高辩证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促进价值观的提升。

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一课第二框“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辩论会。课前首先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因为网络丰富多彩,你可以从中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的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阿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中学生上网是无可避免的,是一种生活的趋势,也是一种世界泛围内的文化生活趟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社会调查——发展道德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深入社会,才能在实践中感受、思考、顿悟,从而获得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不仅能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能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发展到的能力,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如,学完《消费者的权益》一课后,安排“搜寻计划”调查梧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到商场、社区,就此间题进行一次本地区消费者维权情况凋查;也可通过查阅书籍、上同等方法途径,用展示资料或编成小报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同学们带着社会调查的收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他们例举了社会上种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同时,针对不同现象,指出了维权的正确途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猜你喜欢

社会调查思想品德课主题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委托开展社会调查之探索
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