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017-09-27古丽巴哈尔·伊米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情感课堂教学

古丽巴哈尔·伊米提

教学工作中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学生心霏的钥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方面。

一、做好教学准备,使学生都以最大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堂课中。

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以最大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堂课中,关键要看该堂课的教学准备。根据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精心做好准备工作。

内容要熟悉准确。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该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简单的概念问题,也要准确把握,不能出现问题。有争议、不能作出结论的问题,一般应予回避,不能轻易搬上课堂。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他们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对有争议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及最新论点。

目的要明确。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这样才能依据目的合理处理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会东拉西扯,随心所欲,使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针对性要强。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掌握要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计划要周密。就整册教材而言,课时的分配,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与检测的安排,均应有计划。就每课而言,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演示,都是统筹安排,有一个合理的“序”。

要有预见性。准备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当然有明显的预见性,我们要求的是“准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对教师的信任中产生对所学功课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对自己所教课程有着明确认识和浓厚兴趣的教师,在讲课中必然会以高昂的激情体现出对本学科的热爱,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之产生求知的兴趣。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传递的信息。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思想活跃,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比较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层次化,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能够体验成功的自信,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

倡导主体参与式,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的学习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說想说的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书互动,使学生自主、愉快的学习。

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就会提出新置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学并不等于会学、善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不好,常常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不会学习。”他指出学校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要引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实施激励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四、采取灵活方式,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

运用激励手段,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教学所教的东西,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的倾向,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以此推动学生自觉积极探索知识并形成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内心需求。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落实激励教育,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都能动起来,都能有所进步。课堂教育要落实激励教育,更要讲究教学方法,通过设疑引趣、比喻生趣、情景激趣、讨论激趣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学习。

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的交流过程,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和评价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往往教师的一个温和的眼神,赞赏的微笑、肯定的点头、亲切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亲切的教态讲课也时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教学效应。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情感课堂教学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情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台上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