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课改之路

2017-09-27窦汝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课改课堂教学

窦汝宁

摘要:我校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理念,学案导学、当堂达标、小组合作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此刻我还是巍然不动,其实开始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坚持走原来的路,因为我认为适合自己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即使改革也不能跟风。

关键词:教学、课堂、课改

【分类号】G633.91

我是一个能说的老师,时而幽默时而充满了激情的课堂是我的特色,因此学生喜爱我的课,教学成绩一直以来也是名列前茅的。

我喜欢的读书,天天阅读并摘抄比较经典的教育语录,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但对于课改方面的文章我一直不感冒。因为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没什么需要改变的:学生喜欢,课堂氛围活跃,考试分数也比较高,师生都对我所教的学科成绩认可度比较高。所以看到那些模式、这些实验之类,我都认为离我很遥远,甚至觉得那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为了宣传学校的炒作。

上学期,一次闲暇之余读我的剪报,看到了一篇刊登在2013年1月16日第九版上的一篇文章《教学与教育不只是一字之差》。作者王春易老师原来想法跟我如此的相似,但他在思索中反问道:“学生喜欢的课就一定是好课吗?”这样的想法我从来没有过,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不由得也深思:我的课算是好课吗?

新学期的例会上,偏偏校长又拿出这篇文章念给我们听。这犹如一把盐撒在了我的伤口上,我开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整个例会上我满脑子都在想着:改,还是不改?改,意味着将旧我全盘否定吗?不改,在现在这个形势下,固步自封的人最后会非常被动!

该从何做起呢?再读一遍王春易老师的文章,我意识到自己的课堂并不是自以为的那样完美无缺,其实存在着许多无效环节,要想改,首先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无谓的幽默去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何把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呢?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班额较大,如果靠教师的辅导根本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难度的提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那么厌学的学生将会有增无减。此时只有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兵教兵、兵帮兵”式的互助学习,那样老师不仅可以省下部分精力,全力去组织课堂,还能在分层次教学上游刃有余。

于是我上网查阅资料,阅读各种相关的报刊书籍,最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全班进行了分组。上课时,减少了讲解的时间,有些题放给学习小组去探讨交流。这时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我不由得欣喜,以为这样就等于成功了。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一旦进入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虽然能够马上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看起来也很活跃,可是批阅学生的达标测试时,发现不会的仍然不会,没有丝毫的改变。细想来,这时所谓的“合作学习”其实只是表面上的聚集而已,并没有真正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徒有其形而不见其神。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要看课堂上每个学生能不能都参与到问题中心来(而不是漫无边际地瞎聊),小组组长是不是起到了监督作用(而不是不作为),学优生是不是真正带动起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课余时间能不能够帮助学困生查缺补漏……原来教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重新调整思路,进一步健全小组考核制度,把第一次月考成绩、每个小组成员的分数录入电脑,设立基础分,并张贴在教室内,上面附上小组管理办法,包括奖励机制。在全班通报表彰优秀小组(全部及格),还发奖状。看到没获得奖励的同学,有的互相埋怨,有的默不作声,我知道他们被触动了,一直死水无波的课堂因为竞争机制开始泛起了波澜,学困生有了压力,小组也有了奋斗目标。我隐隐有些兴奋,也有些期待,改革成果一大半了吧!

期中考试到了,我盼望的那一刻,及格率不至于100%,最起码也应较原来有很大的进步了吧?成绩下来了,两个班,无论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下降了!我一下子坠入了深渊。怎么可能?辛辛苦苦半个学期,就这样的结果?

一时间,我的“幽默而充满激情”的课堂与“合作学习”课堂对峙起来,我这是搞的什么课改啊?那段时间我绝望了,我真的不知道何去何从!我好想再回到原来的路子上,讲呀,重复多遍的讲,富有激情地讲,把知识点都塞进学生耳朵里,他们轻松,我也轻松!

但我又不甘心,回到老路上很容易,但那样做就是不动脑筋、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淘汰的!我还年轻,怎么会如此的害怕变革?

可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次跟校长聊天,无意中聊起学校的课改,他说:“搞课改,很危险,说不定成绩会下滑。但这可能只是个过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忽然醒悟了,谁能够刚踏入课改就立竿见影?谁不是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看教育类报刊这么多,李希贵、蔡林森、崔其升这些课改名家,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最后成功的花朵,有哪一个是一帆风顺的?哪一个是一两年就能成功的?没有!是我太着急,太功利了!

再一次沉下心来,调整思路,再一次重新阅读刘平平老师的《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刘平平老师写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单兵作战会让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校应该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在每堂课都能够运用合作学习。熟悉了此種学法,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另外,要依靠班主任,班主任的协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而言之,班主任的威信,可以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症结所在。于是我找到两个班的班主任和盘托出我的想法,希望能与班主任联手进行课改。没想到两位老师均表示一定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并说不但配合我的课改,他们也要进行课改。近期的课堂上,讲评试阅,导学训练反馈,我完全教给了小组自行解决。当我巡游于每个小组之间,看到组长耐心地给组员们讲解问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尤其的最近两天,每当我走进教室,都会发现满黑板的例题,而且每个例题上都有学生的名字。有的同学已在黑板前认真答题,有的同学才从教室外面回来,一看到有自己的名字,拿起粉笔就答题,没有丝毫犹豫。而且他们答题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

欣喜之余,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才刚刚开始,我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多读书多反思,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获得智慧,争取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吴钢.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 2000(08)

[2] 程红,张天宝. 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1998(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