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例运用

2017-09-27杨德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宝钗黛玉悬念

杨德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20-01

曾有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上影响之大。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以她特有的光彩绽放在中国文坛中,吸引着千万读者。听说曾有人实验着把此书当成语文教材使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的确,《红楼梦》中囊括了许多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不妨就从书中取例,一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则可以激起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愿望,并进一步认识其巨大的价值。

在初中阶段遇到的大多数语文知识点,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实例,不信请看:

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写法在书中多有运用,特别是诗文之中最为显著。如:贾雨村寄居葫芦庙时,一心想着求取功名,一日吟了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借“玉”“钗”表达了自己飞黄腾达之志。再如,薛宝钗曾以柳絮作了一首词,最后两句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柳絮道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薛宝钗表面罕言少语,似无所求,其实内心颇有追求。

二、巧用伏笔

《红楼梦》一书几乎无一闲笔,处处设伏。文中众多的伏笔使得小说中的繁多事情都有因有果,合情合理。

如小说第一回中写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后神瑛侍者要下凡,绛珠仙子欲去报恩,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读到这里,读者还诧异这还泪之说,可接着读下去,我们就明白这是为下文写黛玉多泪作伏了。

小说第七回写周瑞家的给众位姑娘送花,送给惜春时,惜春正和小尼姑智能儿玩耍,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初读这里,我们以为只是玩话,及到最后,我们就明白作者一开始就在为惜春出家设伏。

三、设置悬念

《红楼梦》中悬念甚多,这些悬念牵引着读者的心,让人难以释卷。如小说第五回宝玉梦游警幻仙境,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读者心中不禁疑问:这些判词所指何人?到底何意?正是这些未解悬念引导着读者阅读下去。

再如二十二回写贾政猜过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的灯谜之后,思索: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皆非永远福寿之辈。而且因此伤悲感慨,夜不成寐。读者此时又不禁思索:一切真的如贾政所思吗?这几件物什到底预示着什么呢?小说中一个接一个悬念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牢牢地吸引着读者。

四、虚实结合

小说中多次出现一僧一道,神仙一般的人物,来无影去无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应是虚笔;还有宝玉梦中的警幻仙界,亦真亦幻,这也是虚笔;还有黛玉、凤姐、小红等人的梦境,都是虚笔。这些虚笔与贾府中实实在在的生活巧妙结合,融为一体,使故事扑朔迷离,增添了神秘性,也使小说可读性更强。

五、环境烘托

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个性、地位等,书中经常使用环境烘托的方法。如:黛玉初进贾府,见府内个个敛声屏气,而王熙凤一进门便大说大笑,这里是用环境烘托出王熙凤在贾府中不一般的地位。

书中第五回描写秦可卿的房间,“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满室的珠光宝气,富贵气象,这里用房内豪华的陈设烘托了秦氏的奢侈淫逸。

六、情景交融

《红楼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恰到好处地调动读者的情感,让读者与书中人物一同喜,一同悲,如身临其境一般。

如二十六回写黛玉晚饭后去找宝玉,丫头们偷懒不肯开门,“黛玉越想越伤悲,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料黛玉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俱“不忍再听”,“俱忒愣愣飞起远避”。这里是环境与人物相映衬,写出了黛玉心中的极度悲苦。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使读者悲其所悲,思其所想,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七、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许多人物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与作者多角度的刻画人物是不无关系的。作者不仅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心理、行动等多方面进行细致描绘,还善于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如林黛玉,书中的正面描写极多,如写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侧面描写也有不少,如凤姐同平儿议论家中的公子小姐时,说黛玉“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立体,让读者从多角度欣赏人物形象,从而认识更深刻。

八、联想和想像

至于联想和想像,书中的大多诗文中都有运用。如黛玉的《咏白海棠》中有这样诗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子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平平常常的白海棠,经黛玉的联想和想像,竟是如此美丽多情。

除了诗文之外,书中人物大都是青年男女,正是做梦的年龄,所以都极善于联想和想像。例如贾宝玉就因黛玉的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联想到黛玉、宝钗、香菱、袭人终会无可寻觅,自身也将不存,甚至花柳、园子或许易主等等,顿时“心碎肠断,恸倒山坡之上”。

九、运用典故

书中引典处甚多,如薛林二女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里就引用了乐羊子妻为劝夫而断机杼和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咏雪的典故。赞美了薛宝钗有乐羊子妻之厚德,实是贤妻;也赞美了林黛玉有谢道韫之高才,堪称才女。

除了诗文中多用典外,人物谈吐中也常用典。如黛玉原疑宝钗,后来由于宝钗的真心劝导,感激不尽,遂与宝钗相好。宝玉不知其故,便用一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来讯问黛玉。黛玉一听即据实相告。引用典故能使人物談吐更风雅有趣,还能言简意明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

十、避讳

从《红楼梦》中还可以看出古人的避讳讲究。如林黛玉的母亲名唤贾敏,所以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作“密”字;写字遇“敏”字,必减一二笔。

我们能从《红楼梦》中学习的语文知识也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还有很多,如:前呼后应,以小见大,精巧的结构布局,内容的详略安排,波澜起伏的叙事技巧,律诗的作法,诗词的鉴赏……这些实非一文所能道尽。我相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此书,一定会大有所益。

不仅《红楼梦》,还有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巴黎圣母院》等名著,语文教师皆可纳入课堂,巧妙引用,一定能给课堂增添几分亮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有趣、更开阔。endprint

猜你喜欢

宝钗黛玉悬念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偷来梨蕊三分白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
由黛玉与宝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