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17-09-27程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尺度语言文字语文课

程云

随着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的号召,以及越来越普及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即使远处边疆,也能感受到互联网浪潮的带来的冲击。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和课本上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语言文字(语法和新出现的词语),怎么才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在進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任务呢?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仅仅是渗透。如哲理诗《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但却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露的、抽象的,而是含蓄的、潜移默化的。然而,我在诸多听课中,感到不少语文教师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上仍有明显误区:一是添尾巴。有的教师每到一篇课文教学的结尾,总要加上一句:“懂得了什么”“要怎么做”“要学习什么”,似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则流于形式。二是贴标签。教师抛开载体,额外来一段说教,牵强附会,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与中心混谈。认为思想教育就是概括文章中心,学生能概括中心就是受到了思想教育,忽视教育在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渗透,使思想教育没落到实处。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可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即渗透于识字、阅读、作文各种课型中及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其次,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课堂教学、作文、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立场;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系统的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及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形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养成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德,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独等优良品质。

其次,提高学生认识时要把握“尺度”。 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考虑到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弹性,这就要确定合适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学生难以接受,低于这个“尺度”,达不到思想教育目标。在确定语文课思想教育“尺度”时,学生这个教学对象的参照价值尤为重要。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会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尺度”。这固然给老师的施教带来困难,但也给教师发挥创造才能以广阔的空间,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在教《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时,抓住重点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找出“争分夺秒”与“仍然”两个关键词语,并在比较中加深了对关键词语的领会和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贯彻“文道统一”,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领会 去把握课文的中心,也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之中。”在确定“尺度”之后,应当引导学生沿一定的梯度去达到这个“尺度”,这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

要在语文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注意几点:

1、坚持因文诱导,不搞生硬“查比”。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感受,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这样,语言文字理解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尽在其中。不能形而上学的认为,联系实际就必须让课文中的人与事与现实生活的人与事相对照,进而查比自己思想品德上的 错误、不足。事实上,生搬硬套,人为地拔高,堂堂对照课文查比,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坚持情感熏陶,不空洞说教。情感是认识转化行为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在求知、练能、开智中育德。反之,干巴巴灌输,枯燥无味的说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如教课文《月光曲》时,通过多媒体放出录象,并有声有色地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接着把描写《月光曲》的文字摘出来做画面分析,研究音乐的变化与音乐家情感的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找出贝多芬情感由平静到激昂的变化内因。学生自然地懂得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对不平社会的抗议。最后,同学生一同以饱满地感情朗读这段文字,把“情”与“理”融于一炉,让学生在情感冲动中自然地“晓理”,不做空洞说教。

3、坚持计划施教,不搞时断时续。语文课文中思想教育既不能“信马由缰”,听其自然,也不能凭情绪好坏,时紧时松。需要的是自觉“传道”,贵在持久。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排的,都有很强的教育性。要发挥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首先要总体构想,弄清全册书向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要研究每组教材中各篇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再次,从每篇课文入手,把握教材进行思想教育的固有因素。要课课落实,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的,脱离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训练,或避而不谈语言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就不能叫语文课。人们时常谈到王国维所说的求学的三个境界,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何尝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尺度语言文字语文课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文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尺度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