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学生情感变化 培养健全成长心态

2017-09-27孙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乞丐生命孩子

孙红梅

从一个故事得到的启示:

记得有一篇外国散文,写一位母亲到幼稚园接放学的女儿,孩子的老师问她是否愿意参加学校的一个葬礼,母亲惊讶地答应了。原来,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小动物“天竺鼠”举行的葬礼。孩子们回忆了活泼可爱的“天竺鼠”带给她们的快乐;排队环绕装着“它”僵硬尸体的小木盒走一圈,和昔日的“老朋友”告别;看“它”下葬之后,老师拉起大提琴,孩子们唱起欢乐的歌以示悼念……。每次回想到这些细节,我就不由自主地对这些幼儿老师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是她们在平静、快乐中激发了人间真情,教会了孩子们尊重生命、进而热爱生命。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吗?

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听到:

每年暑假都会发生在废弃宕口、湖边因游泳而失去生命的。他们视周围的警示语、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叮嘱于不顾,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让生命瞬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无法弥补!

一名16岁的女孩因父母离婚,竟狠心将他们碎尸;17岁少年,因父母给的学习压力很大,也走上了弑母的道路; 12岁男孩,嫌妈妈管得太严,竟在饭里下毒药。,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对提高教学效果也颇为有效。

在校内,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点小摩擦或一句话,甚至一个玩笑或绰号,就会引发争吵、打架,而围观的人不去劝架,反而会幸灾乐祸,煽风点火,最终发展为群架,威胁到生命。

一些打工者,年纪轻轻为了情感、生计、薪水上的一些事,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不去求助法律,却采用极端的跳河、跳楼、喝药的做法比比皆是-------

连续发生的这些事情,引起了我的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待人处世冷漠无情,事不关己;缺乏亲情,少有感情;不懂体谅,不知感恩,导致一些孩子不能正视挫折和暂时的失败,在如花的年龄走上不归路的。难怪老师们常说:“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越来越难‘教了”。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这样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开始,让学生有一颗面对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生命情怀,有一种见一只小动物受伤而心生怜悯的生命情感,让学生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从而让他们珍爱生命,积极地面对人生。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精彩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富人,考虑到死后财产对他再无用处,因此,想送一些财产给穷人,前提是只送给那些对生活毫无希望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坐在一堆垃圾上,就走过去送给他100个金币。这乞丐不解,问富人为什么会送给自己这么多钱,当富人说明了原因后,这乞丐气愤地把金币掷还给他,说:“只有死去的人才没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希望,连乞丐也明白这个道理,难道我们的孩子有比乞丐更糟的困境嗎?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没有解不开的结。

因此,我们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开启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生命的积极行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比如在开学的第一天组织学生进行入学仪式,集体收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校长令人振奋的讲话,新生代表感慨的发言,教室代表亲切的欢迎词,都会让学生在未来的路上充满了无限憧憬。

二、关注学生成长烦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要求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以德服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直、勇敢、有追求等积极向上的心理;杜绝因打骂训斥、讽刺挖苦等导致学生心理反差,产生心理障碍,避免由于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不健康的现象。

2、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他们孤独的心理往往比任何一代孩子都强烈,这时我们要有爱心,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平等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充分表露情感和释放激情的宽松环境。可利用 “综合素质评价”“亲子书信来往”“成长记录袋”等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孩子与家长在互动中展开生命叙事,让生命自主地成长。达到多赢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叙事中成长,教室在叙事中成熟,家长在叙事中成功。

三、呵护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企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要求。”自尊是孩子极为珍贵的心理品质,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教师要记住著名教育家韩风先生说的话: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切莫将教育问题简单化,眼中不能只盯着分数,而是要不断地思考、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也许一句话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四、教育学生既赢得起,也输得起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辩证地去看待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孩子渗透这方面的道理。可以给学生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输与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但输不见得是坏事,关键是你怎样看待它。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把优等生总摆在佼佼者的位置上,要有意设置一些“坎”,让这些优等生输几次,培养他们能从跌倒中重新站起来的心理素质。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明白,今后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事事顺心,事事如意。如果你面对挫折而不泄气,能笑对每一次的失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你才能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五、净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

1、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

校园是学生寻找生命本意的精神殿堂,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我们可以充分重视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让每棵树都讲话,让每块地都能育人。如学校的廊道壁挂、展示窗、宣传板,在其中开辟“心灵相约”板块,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张贴名人格言、心灵警句。花圃里设置林间小亭,休闲座椅,设立心灵标语等。让环境说话,使校园处处散发浓郁的心灵气息。

2、让班级弥漫生命的味道

班级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自主生活的场所。我们要确立积极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如“每日寄语”“励志晨读”“暮鼓谈心”及开展灵动的主题班会,都可让学生在文化的润泽中超越生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的学生体验着生命成长的愉悦,让我们的教师聆听着叶澜教授的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性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让我们的校园浸染着生命的温情与关怀。我们愿意一路倾听生命的声音,陪伴他们健康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乞丐生命孩子
没钱
现代乞丐
乞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