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语文乐学资源 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2017-09-27郭晓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材活动

郭晓蓉

一、挖掘体现“快乐”的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使用了以下一些概念:感受、体会、感悟、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了解、推想、理解、掌握等等词语,教材中又有很多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我们要善于寻找能让学生快乐起来的文本内容。

1. 寻找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文眼,一个中心。那么要想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选准了教材的突破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五年级上册的《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我曾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歌曲《爱的奉献》导入;二是谈话法导入;三是故事激趣导入等,但总觉得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之后, 我选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改变上课前师生问好的方式,从以往的“老师您好”、“同学们好”,变化成“同学们快乐”、“老师快乐”。同学们是耳前 “一亮”,快乐就在上课一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里,心中有快乐,就很容易去寻找文本中所隐含的快乐。

2.感悟教材中“快乐教学”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那些最典型的语言材料,必须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中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表现对象同喜怒,共哀乐,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对象的距离,增强了情感体验和领悟。如《白鹅》一文中,描写白鹅吃食、行动的句子,学生读来如身临起境,因为他们熟悉这样的生活,即使没有真正喂养过小动物的同学,他们也会想起自己家的那只可爱的小狗、小猫,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对这些材料的感悟与领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情趣,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就会随手拈来。记的在那节课上,学生精彩的表演, 生动的语言,让我和我的学生忍不住开怀大笑。

二、经营体现“快乐”的教学课堂,提高兴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的整体融合,建立师生、生生互动的语文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1. 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快乐的语言;文本中,情感的快乐飞扬;活动中,个性的快乐展现…… 让学生的心田如花般绽放,时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 创设快乐的学习方式。

一堂学生满意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看学生学了多少,是否能掌握运用知识,并有所发展和创造,真正获得学习后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构思新颖、科学合理、严密流畅。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写什么?我的学生真正又参观过哪里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话,让他们单一地去想象、去编造,内容肯定很空洞,不会形象生动的,这样的作文,学生肯定不愿写,也写不好。怎么办?走出去!学校附近有个敬老院,我们正好可以去亲自参观一下,学生的兴致很高。参观时的喜悦,参观后的收获,一篇篇真实,却又不乏生动的文章,使我和我的学生深深感触到:这样的学习方式真好!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玩是感兴趣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着把一些枯燥的内容,切合他们的实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内化,知识一点点地丰富,成长一天天地快乐。

三、拓宽展示“快乐”的实践活动,丰富兴趣

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表明,他们不可能對同一样事物保持太长久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自制力不强,而每天接触的课本学习,有时会让他们厌倦。因此,就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改变思维,另僻途径,从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入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活动一, 我曾经执教过一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找春天》,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春天感到好奇,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景物、录制自然界的声音,观察春天里人们的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这一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从活动主题创意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活动热情前所未有。因为喜欢,所以快乐。

活动二,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批改。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学生乐与为之。活动中,他们四人一小组,每人先浏览其中的三篇文章,然后选择一篇自以为能批改出名堂的作文进行批改,圈圈点点,然后交流。交流中,他们或是饶有兴趣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或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在交流中争论,在争论中发展。教给了学生自批自改的步骤和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完善写文章的方法,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学习成了他们自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它在今天不再带有贬义色彩。所以,我们就要在新理念下呼唤“新课堂”,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命课堂”。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生活”与“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巩固了语文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材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