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7-09-27王文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意识

王文国

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力有所不同,学生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课程教材(间接经验)为认识客体,其具体方式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正如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树立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观念

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奥妙方面有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 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它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奚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

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 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3、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

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优化创造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主学生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低沉、阴森的管弦乐合奏使孩子们一下子想象到狼的形象。初步体会到狼的凶狠残暴的特征。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亲密之情。

2、優化组合方式,强化参与意识。

培养深造创造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习《闪光的小球》一课时,我提出“实验结束后,教育家为什么这样高兴与激动?”,这一问题。开始学生只作出浅显的回答,但经过组内多次讨论,大家相互启发、补充后,学生就充分体会了教育家当时的激动和高兴是因为她在别国进行了多次均遭失败的实验,却意外地在中国的学生中取得成功。中国的小朋友先人后已的精神和镇定沉着的品质,令她欣喜。可见,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健。

1、 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教师要多方启迪学生拓宽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不同的答案也能相互启发。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应是在有限的一堂课中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讲到、讲通、讲透。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因为这种独立探索、独立归纳的学习行为,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自己水平和智力结构的有效知识体系。

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意识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